據記者了解,近日遼寧大連已進入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并在莊河選定21.8平方公里區域先行先試。試點不僅為大連的綠色發展探索了新路,其建設經驗還將在全國示范。
“海綿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蓄存的水可以釋放利用。2009年,大連市就啟動了“海綿城市”的課題研究,并在部分區域進行嘗試,莊河昌盛“海綿城市”綜合示范區即是其中之一。該示范區在解決水體黑臭、土地鹽堿化及內澇等問題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莊河是大連城市水源地,每年為大連供應2/3的城市用水。據相關人士介紹,“海綿城市”建設將有效地保護水源地,確保大連300萬居民的飲水安全,同時能緩解莊河市的城市內澇等民生問題。據了解,對于莊河市正在建設的中日韓循環經濟示范基地,“海綿城市”還將提供綠色基礎設施,并積累新型城鎮化經驗。此次莊河市有21.8平方公里區域納入試點,占城市建成區面積的58.9%。試點項目分6大類54個示范項目,其中包括海綿型建筑與小區類、海綿型道路與廣場類、水系整治與生態修復類、海綿型公園和綠地類、管網建設類、能力建設類等。項目總投資28.98億元,約60%的資金將采取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籌集。
目前,大連“海綿城市”試點已完成組織架構及協調機制,制定了費價、補貼等政策。未來2年內,將通過“技術+資本”的創新運作模式、“合同管理、按效付費、績效考核”的新型管理機制確保項目高效持久運營。大連計劃于2018年完成試點區域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內75%的雨水將實現就地吸納和利用;到2020年,全市及所轄市(縣)城市建成區20%以上達到“海綿城市”建設標準;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達到“海綿城市”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