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2016年中國大型水泥企業領導人圓桌會議共同宣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3-31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轉載
核心提示:大家一致認為,要實現“三去一降一補”的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靠大企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二靠政府“三去一降一補”產業結構調整出臺的有效的政策。宋志平董事長提出了帶頭不新建,帶頭淘汰落后,帶頭聯合重組,帶頭限產,帶頭維護市場秩序的倡議得到與會代表的高度贊賞。

2016年中國大型水泥企業領導人圓桌會議共同宣言


2016年3月9日


2016年3月9日,中國水泥協會在廣東珠海組織了由19家企業參加的“2016年中國大型水泥企業領導人圓桌會議”(簡稱: C12+3峰會)。峰會主席喬龍德會長,特邀嘉賓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和中國中材集團董事長劉志江,原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以及(排名不分先后):海螺水泥、中聯水泥、華潤水泥、南方水泥、華新水泥、臺泥水泥、中材水泥、紅獅控股、亞泰集團、天瑞水泥、金隅股份、北方水泥、亞泥(中國)、西南水泥、葛洲壩水泥、天山水泥、山水水泥、祁連山水泥、寧夏建材的大型水泥企業領導人出席了峰會。孔祥忠秘書長主持會議。


本年度峰會主題為:積極推動供給側改革,穩增長、調結構、提效益。


喬龍德會長在峰會上作了主旨發言,他建議與會企業領導人圍繞3個重點問題進行討論:一是如何帶頭遏制新增和帶頭淘汰落后入手,有效化解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穩定與提高產能利用率;二是從做好行業自律、區域治理入手,發揮大型水泥企業市場主導作用,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回升與提高;三是帶頭創新技術,向多品種、多功能、高端發展,優化存量,降本增效,提高效益。


與會企業家們認真深刻地分析了當前水泥行業發展形勢,對“十三五”期間的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進行了認真和充分地分析與討論。大家一致認為,要實現“三去一降一補”的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靠大企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二靠政府“三去一降一補”產業結構調整出臺的有效的政策。宋志平董事長提出了帶頭不新建,帶頭淘汰落后,帶頭聯合重組,帶頭限產,帶頭維護市場秩序的倡議得到與會代表的高度贊賞。


峰會圍繞行業當前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達成以下共識:


1、參會企業從現在起一律停止以各種理由和各種名目新增水泥熟料產能的建設項目,帶頭遏制新增產能。并建議在目前水泥產能已經嚴重過剩的背景下,停止產能置換的熟料生產線建設。


2、帶頭“去產能”,參會的大企業要帶頭淘汰環保、能效不達標,無礦山資源的熟料生產線。大企業要主動淘汰企業內部效益差的熟料生產線。


3、參會企業呼吁政府部門盡快出臺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性文件,設定“十三五”水泥行業去產能淘汰落后的政策規定,爭取出臺設立淘汰落后產能的“專項資金”的設立,加快水泥行業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的步伐。


4、峰會認為,鑒于市場需求開始逐年下降,新增產能仍在加劇過剩程度,水泥企業效益普遍下降,行業虧損面增大,峰會呼吁政府改革現有水泥建設項目備案管理制度,并建議5年內各級政府部門不得以任何理由(包括產能置換政策)備案核準新的水泥熟料生產線建設項目。水泥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遏制新增產能的源頭把住,否則產能過剩一年比一年嚴重。


5、參會企業表示,堅決遵守工信部、環保部聯合發出的北方地區冬季錯峰生產的要求,積極支持由中國水泥協會牽頭制定行規行約,按照政府要求,自覺執行錯峰生產有關約定。


6、參會企業一致表示,希望政府標準管理部門盡快在現有《通用水泥標準》中取消32.5強度等級水泥,以提高我國水泥產品實物質量,同時呼吁國家有關部門及時修改混凝土的質量標準和建筑設計規范,提升我國建筑的質量水平。


7、峰會認為,加強水泥區域市場的建設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推進企業兼并重組,不斷提高市場集中度,通過各級行業協會平臺,在各地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開展以股權置換、產能整合、按照市場需求組織與平衡產能利用率等方式的市場整合活動,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8、峰會認為,一年一次的C12+3峰會對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引導重要,峰會成員要帶頭參與和推動行業的自律工作。


9、參會企業領導人表示,將帶頭貫徹落實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為維護行業利益與企業利益、提升社會整體效益而共同努力。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