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部長樓繼偉
在提問環節上,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向財政部長樓繼偉問道,中國評級被下調,是否會影響亞投行?財政部是否打算和評級公司溝通,做一些正面的看法。
繼偉回應到注意到了評級的調整,但市場上并沒有因此使得和中國主權債有關的指標發生變化,比如離岸人民幣不跌反漲,也沒有資金做空中國。
“希臘危機的時候,希臘評級都比我們高,我們不care他的評級。”至于和評級機構溝通,“我們不用給他們拜碼頭。”
樓繼偉稱,“我們需不需要做一些工作,比如對中國的地方債有擔心,上次我介紹了,他們對中國順利去產能、結構性改革又擔心,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已經表達了我們的政策。特別提到了中央財政將安排1000億元去產能去庫存,去的過程也是改革的過程,目前評級機構還沒有這些信息,他們有一些擔心,我理解。”
發改委主任徐紹史
2020年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中國GDP總量必須在2010年的基礎上面翻一番,未來五年平均每年的增速必須保持在6.5%以上。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為確保經濟增速處于6.5%以上的中高速,政府將不斷完善宏觀調控,強化經濟走勢的預測、監測、預警,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區域政策、投資政策、消費政策和價格政策的協調配合,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面進一步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為結構性改革營造一個穩定的宏觀環境。
在去產能方面,未來將積極穩妥地去產能,從鋼鐵和煤炭入手,今后五年鋼鐵產能要去掉1-1.5億噸,煤炭產能要去掉5億噸,還要減量重組5億噸。“所以化解過剩產能的任務是非常艱巨的。”在去庫存方面,要“合理、有序“地去房地產庫存。
在去杠桿方面,要積極審慎地去杠桿,重點是企業債務的杠桿。要多措并舉的降成本,特別是企業的成本,包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稅費負擔、融資成本、用人成本和物流成本。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
坦率地說目前中國的開放水平還不夠高,開放程度還不夠深,開放領域還不夠寬,擴大開放仍然是我們最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中國是一個大國,中國也不會做躲在螞蟻背后的大象。
加快推動自貿實驗區的試點經驗,及時總結和向全國推廣。
“十三五”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的區域布局,目前中國中西部地區利用外資只占全國的16%,我們將抓緊修訂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支持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沿邊地區是新時期開放的前沿,我們將積極支持邊境地區合作區、跨境地區合作區的發展,加快沿邊地區的開發和開放。
東部沿海地區利用外資的重點是轉型升級,我們將創新開發區的體制、機制,支持東部地區培育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和創新基地,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的產業布局,放開建筑、會計、設計、審計等服務領域的外資限制,擴大銀行、保險、證券、養老等市場的準入,鼓勵外資更多地投向先進制造、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支持設立研發中心,鼓勵外資以并購方式參與國內企業的改組和改造,與此同時加快對外投資的步伐,支持企業擴大對外投資,深度融合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物流鏈,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的合作,優化全球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建設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產基地以及合作園區。
周小川與拉加德眼中的金融風險
在20日下午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央行行長周小川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先后就加強金融監管、防范金融風險發表講話。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兩位貨幣政策制定者,這場講話引發了各界人士的關注。
在周小川看來,中國金融體系面臨的一大風險就是企業和政府部門過高的杠桿率,尤其是在杠桿率高企的產業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極有可能造成風險。
周小川表示,中國總的經濟杠桿率偏高,希望通過資本市場發展,通過股權投資,減少對杠桿的依賴。
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規范互聯網金融。強調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金融如果不能更好的發展,實體經濟就會受到限制。
周小川認為,中國作為這么大的經濟體,雖然在數量上有不少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但是因為國家很大,到了基層金融服務總體來講還是不足。
同時,周小川強調,要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的建立。周小川坦言,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已成為體制內的一個弱點。他特別強調在信息科技發展的情況下,應該把這項工作有條件做得更好。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周小川: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快發展資本市場,通過資本市場股本融資能夠使得更多國民儲蓄里更大一點的比例能夠進入股本融資,降低了債務占GDP的比重,也降低了債務股本的比例。
在談到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時,周小川認為要加強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的建設,構建貨幣政策與審慎管理相協調的金融管理體制,改變過去單一目標的監管體系。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周小川:中央銀行過去比較強調主要管價格水平,而且很多央行都是通貨膨脹目標制,但是光做到這一點也不夠,即便有時候在通貨膨脹不高的情況下經濟體系還可能出現其它重大的金融風險,甚至是危機,所以首先強調的是要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的建立。
拉加德則把講話重點放在了構建穩定、安全的國際金融體系上。拉加德指出:全球的金融業在危機之后,一體化的程度越來越高,資本流動的波動性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新常態,因此,建立一個穩定、安全的國際金融體系,共同應對金融風險十分必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 拉加德:要加強全球金融的安全網,要讓它變得更加安全。我們需要有好的宏觀政策和對市場的監控,才能夠確保金融系統的穩定。
拉加德認為只有加強雙邊或者多邊的協調,建立危機的預警和解決機制,才能使得這一體系真正地發揮作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 拉加德:在我們這邊我們會去審查資本流動的自由化和管理方面取得的一些進展,一年前我們就開始對資本流動和外匯的干預進行監督,但是我們希望能夠在這一塊加大我們工作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