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這個經濟學家講了實話!對中國經濟最透徹和通俗的分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2-19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陶冬
核心提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后工業化時代,低速增長將是常態,必須通過供給側改革才能突破,但由于涉及到既得利益者沖突,可能要十九大之后才能有真的改革舉措。

1.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后工業化時代,低速增長將是常態,必須通過供給側改革才能突破,但由于涉及到既得利益者沖突,可能要十九大之后才能有真的改革舉措。


2.短期來看,從現在至2017年10月,中國經濟基本面都乏善可陳,反腐導致的不作為情緒在廣泛蔓延。


3.人民幣匯率目前處在緩慢貶值的趨勢,2016年底預計可到6.8,但如果經濟持續走低,人民銀行可能以匯率為第三杠桿撬動經濟發展(另外兩個為利率和準備金率)。


4.香港現在面臨97、98年類似的情況,聯系匯率機制不會變化,但股市、樓市可能面臨挑戰。


5.地方債、銀行壞賬危機短期不會爆發,但以3年為周期來看,則看似難以避免,并且將與上次債務危機爆發在數量級上有所不同。


本來是要發PPT給大家的,但看到第四季度經濟數字后決定不發,因為看不懂政府公布的GDP經濟數字。


中國第二季度GDP增長7%,其中金融服務業貢獻1/3,當時A股非常火爆,金融產品賣的很好。第三、四季度股市下跌,金融服務業也受到很大沖擊,但金融服務的增長只下降了0.1%-0.2%,這個數字實在看不懂。


兩個故事開始今天的Presentation


1.有一個發改委的高官朋友,過去20年每天早8點晚9點,主管基礎設施審批工作,但現在早10點下午4點,中間長午餐還睡個午覺。


2.另一個國企董事長朋友,現在也很閑,每天在跑步機上4個小時反腐沖擊很大,不作為在像山火一樣蔓延。更重要的事情是,鄧小平30年前建立起來的激勵機制今天崩塌了,這需要很長時間去重建。


中國經濟目前很不樂觀


●東北地區,國企壟斷的地區,感覺東北正處在衰退之中


●西北地區,礦業為主的區域,也在衰退中


●兩大出口基地,廣東、浙江出口訂單萎縮15%以上,服務業還可以,合計2%左右的增長


●人口大省,四川、江蘇,增長只有2-3%,地方政府真的沒錢了


●相對比較好的亮點是華北和華東地區,但這兩個地方又是股災的重災區


●制造業在衰退之中,服務業大概8-9%的增速,合計無法達到6.9%的增速


●2016年會在這個基礎上再下滑0.5%


政策重心由需求側轉向供給側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都是通縮,長期是好事,但短期肯定有負面影響


●同時反腐敗還在轟轟烈烈的進行中,并且2016年銀行體系將是反腐的重災區,從銀行貸款到企業投資都會很脆弱


●這種情況下經濟發展看不到整體的亮點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3月份會有較大幅度的降稅,并且人民銀行年內可能會有兩次減息的機會,但如果美國持續加息,則降息的窗口就逐步關閉了。中國降存款準備金的空間大,如果經濟持續下行,銀行壞賬提升,則起碼有200-400bps的存款準備金下降,但這些對實體經濟的刺激作用是另外一碼事。


中國并不是缺央行措施,而是銀行不愿意往實體經濟中注入資金,央行注入再多流動性,對實體經濟的幫助有限。


匯率基本上會小幅貶值的走,如果經濟持續下行,不排除央行在利率和準備金率之外,可能使用匯率作為第三個杠桿。


房地產政策,中國的房價在趨穩,但這不代表房地產行業有了根本性的改變,開發商的新開發量(買地、新建)萎縮的很厲害。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最重要的是賣地和賣新房子。


目前的房地產政策不足以改變整個市場走勢,但如果持續下行,不排除用財政收入消化一些三四線城市的庫存,以此吸收一部分庫存并為開發商開放債市提供流動性,從而刺激行業發展,但這與習主席用市場經濟主導的資源配置背道而馳,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用。


2016年總體來說是不死不活,慢慢往下走,如果下行嚴重,出于社會安定的考慮可能略微往上推,但本屆政府不大可能推出大的強刺激政策,這將持續到2017年10月。


政府說供給側改革,但供給側改革涉及很多方的利益,除了減稅之外,其他的政策短期對增長幫助有限(長期肯定有好處),走不下去后還是會推需求側的政策。


2016年債市表現將好于股市。


中國經濟的出路在于供給側,過去10年集中的基建投資,這些短期可以提高GDP,但無法對供給側帶來實質性的改變。


過去30年三次供給側改革突破造就了過去中國經濟的輝煌。


●1978年鄧小平計劃經濟改革開放,極大提高生產力


●1992年建立經濟特區,為成為世界加工廠奠定基礎


●加入WTO,不僅把中國制造送到世界市場,并且把國內的條條坎坎全都打平,建設中國大市場


最終要把中國經濟拉出泥濘,還是需要供給側改革,但供給側的改革都會涉及到既得利益者沖突,推進很難。


●三中全會的370多項改革措施很少落到實處,兩年多過去了,真的實施到的只有滬港通,能做成是因為香港很歡迎,其他的舉措都與既得利益者沖突。


●只有19大政治權力上發生重大改變之后,改革措施才能真的推行下去,甚至不排除需要一個危機來推動改革。


人民幣匯率


今年年初人民銀行措施并非真的要讓貨幣貶值,其真實目的在于改變盯住美元為盯住一攬子貨幣,但執行層面做的非常差,部門之間完全沒有溝通,對市場預期的管理做的差的不能再差,導致人民幣的貶值對國內、國際金融市場造成巨大恐慌。


無論日元、歐元還是美元歷史上每年都會出現一天波動1%的情況,一段時間內貶值3-5%,但人民幣波動0.5%就造成如此大的影響,因為中國政府缺乏透明度且缺乏具體的后續應對措施,市場根本無法把握政策的方向性,沒有辦法量化風險,也無法對沖風險,只能以腿投票。


實際上,人民銀行、證監會要實行的政策措施2個月之前都知道,但彼此之間沒有互相通知,透明度低,導致今天這樣的亂局,這與美聯儲加息形成典型的反面對比。政策風險是2016年最大的風險。


人民幣對美元今年會有緩慢的貶值,預計年底會到6.8左右,如果經濟表現低迷,推出進一步寬松政策,則到7也是有可能的。


當中國這一輪信用周期結束,開始反彈的時候,可能在債務上出現比較大的違約潮,這可能在19大之后,地方債、企業債、企業現金流會彼此綁定在一起,這個風險在19大之后,但不會太遠。


人民銀行能夠通過一些措施把周期往后拖,但政策措施無法消除周期。在經濟周期、信貸周期改變時,中國的信用、匯率、風險都會有比較大的上升,如果以三年為期來看,這個發生的可能性很高,務必小心。今后三年,守住風險門戶比想著如何賺錢更重要。


中國經濟的問題


其實經濟本身沒有問題,但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中國已經進入了后工業化時代,4%的增長就是一個正常的情況,只是大家還認為中國經濟應該增長6-7%


必須冷靜客觀地看待后工業化時代的經濟發展形勢,6.5%一樣達不到,這個數字其實來自于政府十年內把人均GDP翻倍的承諾。


后工業化時代并不代表需求小時,中國對資源、大型機械的需求結構性的大幅下滑,與此同時每年中國人在海外花費1萬億人民幣。中國現有的產能與需求不匹配,這是中國經濟現在的問題,消費服務方面的需求其實很旺盛。


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今后十幾年中國會進入到90后、00后主導的消費時代,他們需要體驗,這與過去的情況(過去消費者的需求)有很大不同,比如,洋快餐在急跌,但洋咖啡在急升。


中國經濟每過10幾年,就會發生很大的結構性變化,抓住其中的趨勢很重要。


●90年的趨勢,加工出口、通縮


●00年的趨勢,基建、資產升值


●今天站到新的拐點,中國經濟必然轉型,未來10年兩大趨勢:


個性化消費


人民幣出海


●目前股市的權重股都是國企、房地產開發商為主,他們都是過去10年增長趨勢的明星,增長以及到頭了,明日黃花,應當根據新的經濟增長趨勢去尋找未來的明星


●應當明確區分周期現象和結構性現象


GDP、經濟下行,乃至后續產生的收入下降、消費需求下降都是周期性現象


消費主導的4%左右的高質量增長是結構性現象


中國經濟結語


大家要相信共產黨,共產黨在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大家想象的要強,比如地方債置換避免問題爆發,但或許3年之后還會發生。


共產黨不是上帝,即便有上帝之手,但未必有上帝之腦,有意無意的犯錯是不可避免的。


守住風險門戶,此時此刻最重要的不是接下來怎樣賺錢,而是怎樣守住風險門戶,今年對企業現金流的關注將非常重要,今年企業現金流的惡化會很快,可能對銀行不良資產的影響很大。守住風險門戶,不僅在自身,還要提防上下游的情況,在信貸周期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這尤為重要。


香港市場


從上周四開始,香港匯率出現異常波動,且都在美國時間段對港元的沽空,讓人聯想起97、98年。


聯系匯率不會垮,但香港的股市、利率、地產市場會受到比較大的沖擊。


聯系匯率在大貨幣經濟不好、小貨幣經濟很好的狀況下是一個穩定的狀態,但反之不然,穩定性會減弱。


如果美國經濟好,聯系匯率的穩定性會減弱,今天的情況與當年很相像,


●聯儲進入加息周期,美元持續升值一段時間,港幣匯率變得很貴


●香港房地產在一系列寬松政策和國內影響下價格變得太高,脫離實際


●中國進入經濟下行周期


不同之處,當年恒生指數中房地產比重大,所以一旦房價跌,香港股市指數就跌,但今天的指數中更多是一些中資股,這些對香港的利率和房地產周期不那么敏感,但今天市場的衍生工具和一些結構性產品和在非公開平臺上的交易很多,使得整個情況的透明度明顯下降。


97年,投機客悄悄地積累了大量的沽空港股指數的沽空單,積累到一定程度開


始沽空港幣,因為聯系匯率是機械性的機制,此時港府開始支撐利率,抽流動性,導致銀行間利率大幅上漲,進而窒息了房地產市場,導致房價下跌60%,進而導致股市下跌,投機客最終還是從沽空股市中獲利。


港府當時對投機客的雙沽空采取雙重干預,港府一面支撐匯率,另一面購入成分股,導致投機客沒有股票可借,反而股價一升逼出沽空盤,這是當時打敗投機客的主要舉措。


當時港府有極大的勇氣,同時也非常幸運,因為當時打到一半時俄羅斯爆了,很多投機客在俄羅斯有大量資金因為俄羅斯突然實施資本管制而無法抽出,也就放棄了在香港的行動,所以并非香港的市場機制完善到投機客無機可循。


目前的情況,沽空港元和港股大跌這些情況已經有了,但投機客的沽空盤依然較低,可能目前處在熱身階段,香港的確面臨97、98年問題重現的局面,我們對聯系匯率政策充滿信心,港府和北京不會在聯系匯率上做出任何改變,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香港的股市和房市是怎樣就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了


問答


人民幣出海意味著怎樣的機會


人民幣出海對于投資行業來說機會很大,估計從現在到2025年中國約有2-3萬億美元的資產將從中國流向世界,形式包括主權基金、QDII出海、企業海外并購、居民投資消費等形式。


現代經濟史上從未出現這樣的壯觀,此前的貨幣管制、國內的高儲蓄率等因素促成今天的局面,這將對全球經濟市場造成沖擊。


國內投資同質化較多,但早出來一步,會比國內同起同坐的人要領先很多,早一天在海外布局要比在國內拼死拼活強。


中國資本項目的開放,可能還會是大門打開、二門關閉,政府進一步推進寬松的政策,但由于害怕大量資金外逃,在行政上設立了很多環節。


人民幣后期的波動趨勢


人民幣匯率目前被高估了,如果匯率結構不發生變化,人民幣到7.2-7.3會是比較正常的情況,如果經濟持續下行,未來見8也不稀奇。


人民幣短期內很難出現扭轉,央行傾向于讓匯率變成一面倒的預期,短期肯定趨向于在央行干預下貶值,要1年、2年之后市場主導的雙向波動局面才可能出現。


國有銀行不良資產與上次的對比


數字級別上很難說,reallyhardtoquantifyacrisis,becausepsychologicalreasonismorethaneconomicfactors,hardtomarktomarket,取決于當時的經濟、政策的反應情況。


下一輪的壞賬出現情況與上次對比將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因為經濟體規模差別很大,且以前沒有4萬億的反常規措施。


過去政府就是忽悠民間儲蓄來補財政的窟窿,房地產、債券、股市都是這樣的故事。


日本的債及政府信用度很高,而中國很多是地方債的問題,政府都不認地方這個兒子,另外日本是企業用現金流購買政府債,而中國是把老頭老太太的錢圈出來,這個風險變得越來越大。


地方債估算在35-40萬億之間,加上房地產債,不算國債,大概有60萬億,如果20%壞賬率,會有個概念,且20%的壞賬率肯定是低估的,因為有很多借新債還舊債。


港幣聯系匯率有沒有可能聯系人民幣


今天的人民幣完全沒有ready去接港幣,所以港幣必須聯系美元。


今天如果港幣聯系人民幣,會把人民幣也一起拖垮,香港是池塘經濟,在人民幣完全開放成為自由流通貨幣之前,港幣無法聯系人民幣。


今天北京的領導人對于人民幣被攻擊已經很煩了,現在如果聯系港幣,這個風險沒人愿意擔。


可以預見的未來這個沒可能性,未來很久遠在人民幣國際化之后,有高透明度的貨幣體系之后,可能會出現或是人民幣取代港幣。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