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過剩產能邁出實質性一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昨日(21日)發文,對水泥企業實施階梯電價。專家表示,價格調控方式未來有望推廣到其他過剩行業。
根據規定,2013年10月1日之前投產的水泥企業每噸水泥綜合電耗超過90度,2013年10月1日之后投產的水泥企業每噸水泥綜合電耗超過88度的,將面臨電費上調。調價幅度為每度0.1元至0.2元不等。
以一條生產線日產10000噸、綜合耗電91度的水泥企業為例,若一度電平均增加0.1元,一天成本將增加91000元,一年下來,成本將增加3321.5萬元。
一位水泥行業從業者表示,電力是水泥制造的主要成本之一,一般占到20%以上,中央的這項政策很明顯就是希望企業提高電力利用效率。
該規定還表示,因實施階梯電價政策而增加的電費,10%留電網企業用于彌補執行階梯電價增加的成本;90%留給地方政府用于獎勵水泥行業先進企業、支持企業節能技術改造。
工信部去年底表示,面對當前仍然巨大的水泥生產能力和明顯走弱的市場需求,水泥產業產能過剩矛盾仍未得到根本性緩解。尤其是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小型新型干法生產線及水泥小粉磨站的低效運轉問題突出,成為影響水泥產業運行效益下行不可忽視的因素。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記者表示,目前在眾多傳統行業中,水泥行業是產能過剩最嚴重的行業之一,去產能任務迫切;相比于其他手段,階梯電價這種價格調整方式相對來說更為積極有效,未來有望推廣到鋼鐵等其他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