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第25場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中國進出口銀行新聞發言人代鵬以“發揮政策性金融作用,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為主題,介紹了該行積極履行政策性金融職能、全方位助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代鵬指出,作為以支持進出口貿易、助力企業走出去、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為己任的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是進出口銀行的職責所在。
信貸投入大幅增加
“截至2015年末,進出口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貸款余額超過5200億元人民幣。”代鵬介紹。
外界普遍認為,服務“一帶一路”,進出口銀行具有“先天優勢”,事實也正是如此。成立之初,進出口銀行便被賦予支持國際經濟合作的職責。經過多年的政策性金融探索與實踐,進出口銀行已建立起以進出口融資為基礎、援外優惠貸款和優惠出口買方信貸為龍頭、一攬子互惠合作為特色、走出去融資為重點、多雙邊合作基金為補充的多位一體、比較完整的業務體系,搭建了較為完善的經濟合作融資平臺,成為中外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橋梁。
“目前,進出口銀行已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官方出口信用機構,在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支持開展了數千項重大投資、承包工程和國際經濟合作建設項目,為促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及民生改善,發揮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代鵬在會上提到。
據了解,為更好地發揮自身作用,在國家發布“一帶一路”建設頂層設計方案后,進出口銀行出臺了一系列更有針對性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在行內成立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實施信貸規模傾斜、設置專項考核指標、優化評審流程、完善風險應對機制、降低融資成本,以切實有效的措施鼓勵經營單位支持“一帶一路”項目。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進出口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46%,占全部境外貸款的37%;全年新簽約項目約500個,較2014年增長一倍,簽約金額近3000億元人民幣,較2014年增長70%;全年放款近2200億元人民幣,較2014年增長85%。
據代鵬介紹,目前,進出口銀行行內有貸款余額的“一帶一路”項目1000多個,項目分布于49個沿線國家,涵蓋公路、鐵路、港口、電力、資源、管道、通信、工業園區等諸多領域,不僅幫助東道國破解了發展難題,也為構建統一的地區大市場和產業價值鏈奠定了基礎,對重點國家和地區的資金投入力度不斷加大。
多措并舉效果顯著
2015年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開局之年。其中,歐亞地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主攻方向和優先區域。1月6日,國家有關部門在談及“絲綢之路經濟帶”資金融通進展情況時提到,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等的組建,大大豐富了我國對該地區的投資平臺。
據悉,上述基金正是由進出口銀行發起設立。除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外,進出口銀行還發起設立了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中國—中東歐投資合作基金等多個基金,服務區域涉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代鵬回答有關“旗下投資基金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何種作用”的提問時表示,這些投資基金以股權投資方式整合和撬動社會資金,為企業走出去鋪路搭橋,為“一帶一路”建設造血輸血,成功幫助一批國內企業赴海外開展項目投資,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東盟基金為例,基金一期已完成對東盟10個項目投資,涵蓋基礎設施、社會民生、自然資源等領域,這些項目不僅為中國企業、產品、技術和標準走出去創造了市場機遇,還將促進東盟地區投資環境改善并形成洼地效應,引導更多資金向“一帶一路”區域匯集。
除加大信貸投入、發揮投資基金的作用外,進出口銀行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上,還在多個方面做出努力。
推動重大項目,促進設施聯通。進出口銀行緊扣重點方向和國家,推動重點項目取得實效,支持了大量公路、鐵路、機場、港口、通信等聯通項目。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支持貨幣流通。近年來,進出口銀行不斷推進人民幣跨境結算和融資業務。相關數據顯示,該行在“一帶一路”沿線貸款中,人民幣貸款余額占比為37%。
代鵬還介紹,在加強外部合作方面,進出口銀行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政府、企業溝通交流,展示合作成果;對內與政府部門、企業對接項目金融需求,強化合作關系。
除此之外,在促進貿易暢通、促進民心相通等諸多領域,進出口銀行也都采取了有效措施。
獨特優勢繼續發揮
代鵬表示,未來,進出口銀行還將繼續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獨特優勢,進一步加大對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業務開拓力度,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首先,大力開展金融創新。進出口銀行將緊密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新需求、新問題,立足“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國情,綜合考慮當地經濟發展階段、市場發育程度、項目風險收益等,大力開拓業務,豐富金融產品,擴大金融服務范圍,提高金融服務質量。注重金融服務模式和機制流程創新,打造以信貸為主體,投資、租賃、資金、貿易金融、咨詢等業務為補充的多元化業務體系,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多元化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其次,繼續深化多邊、雙邊金融合作。深化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多邊金融機構的交流合作。加大與國內外商業銀行、基金公司、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務實合作,通過銀團貸款、聯合融資、股權參與、人員交流等多種方式,整合資源、借鑒經驗,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加強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新機構的協同配合,在項目開發、金融創新、投融資方案設計等環節深化合作,更好發揮整體資金優勢,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加高效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再次,進一步做好國別風險防控工作。繼續發揮多年支持國際經濟合作的經驗和優勢,利用境內外資源,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針對“一帶一路”建設涉及的重大項目和重點國別,優先開展國別風險調研及評估工作,強化國別風險監測、預警及風險應急處置能力。建立信息分享機制,幫助企業充分了解潛在風險以及項目投資、建設和經營各環節面臨的不確定因素,提前做好風險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