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劉世錦:任由產能過剩繼續將會付出高昂代價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10-29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第一財經日報
核心提示:10月24日,在海南三亞舉辦的新華網思客會上,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中國經濟的上一程保持高速增長,但是在經濟新常態下,不能再有“企業產能過剩不著急,再熬幾年中國經濟還會高增長”的幻想,要適應新常態。

10月24日,在海南三亞舉辦的新華網思客會上,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中國經濟的上一程保持高速增長,但是在經濟新常態下,不能再有“企業產能過剩不著急,再熬幾年中國經濟還會高增長”的幻想,要適應新常態。


至于經濟下一程,劉世錦將之稱為“轉型再平衡”,如何實現需要三個條件,一是高投入要觸底,二是減產能要到位,三是要形成新動力。


23日,趕在“霜降”節氣之前,央行釋放了年內第三次“雙降”的消息,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在論壇上,劉世錦認為,在目前增速下降、產能嚴重過剩、創新過程比較緩慢的局面下,適當地放松貨幣是有必要的。但更重要的還是要推動改革,特別是不要把眼睛盯在宏觀政策的放松上,而忽視甚至放棄實質性改革的推進。否則就很可能貽誤時機,因為時間確實很寶貴。


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是歷史性的拐點


過去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依賴于高投資。劉世錦提到,在過去一段時間,整個投資中基礎設施占20%-25%,房地產占25%左右,制造業占30%以上。這三項合計占到全部投資的85%,經濟增速的回落主要是投資需求的回落。


從去年開始,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持續回落。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5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2.6%,增速比1-8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


針對“短期的回落”的論調,劉世錦說,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拐點。依據在于,構成房地產投資70%左右的城鎮居民住宅的歷史需求是1200-1300萬套住房,這個峰值去年已經達到了,隨后整個房地產的投資量不可能再擴大。


“過去房地產投資一般是20%以上的增長速度,去年落到了11%,原來我們估計今年會不會降到7%左右,但是今年上半年包括今年前三季度現在已經降到了4%以下,而且當月同比房地產投資的增長速度已經出現了負的增長。”劉世錦說,負增長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當負增長變成正增長的時候,房地產投資增速就會探著底部,劉世錦分析。這個時候也是中國高投資所探著的底部,或者中國經濟增長從需求的角度來講的底部。“我們大概有一個推測,這個底有一定的概率是到明年年中左右可能會探著。”


在保障穩增長的潛力上,劉世錦稱,更多的是要轉向已有的增長領域中的那些市場沒有充分開放、要素沒有充分流動的一些投資效率低的洼地,比如行政性壟斷問題突出的電訊行業。“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訊市場,理應成為全球電訊資費最低的區域,這樣的目標一定要通過開放市場、充分競爭才能達到。”因此他建議允許一兩個以民營經濟為主的基礎電信運營商進入。


任由產能過剩繼續要付出高昂代價


中國目前出現嚴重的過剩產能,至9月份,生產價格指數(PPI)出現連續43個月的負增長。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9月,PPI環比下降0.4%,同比下降5.9%。CPI同比上漲1.6%,但是低于8月份的2.0%,在小幅反彈后再度回落。


偏低的CPI具有通貨緊縮的特征。不過劉世錦稱,中國現在所面臨的通縮和發達國家曾經出現過的通縮的起因是不一樣的。現在再放貨幣也解決不了嚴重過剩的產能。這其中不僅僅是速度的下降,更重要的是效益的下降。


此外,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已經連續一年多呈負增長,在嚴重過剩的產業中間,煤炭、鋼鐵、鐵礦石、石油、石化這五大行業的PPI負增長20%左右,占整個工業PPI下降的70%-80%。它們利潤的下降也占到了整個工業利潤下降的大概70%-80%的份額。


劉世錦分析稱,目前(負增長)這個態勢還在持續。要解決這些行業的問題,一定是要大幅度減產能。初步統計,煤炭、鋼鐵這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幅度大概占30%左右,必須把這些產能實質性的減掉,供求恢復平衡,PPI才能恢復正增長。好的企業開始盈利,然后重化工業比較集中的地區的財政收入狀況才得到改善。


不過,現在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劉世錦說,除了地方政府穩增長的考慮,減產能會影響到經濟增速,還有就是區域之間的競爭關系,以及伴隨而來的職工安置、社會保障、債務等問題,“現在減不動的主要是國有大中型企業。”


如果任由這樣的局面繼續耗下去也是要付出高昂代價的。他認為,在減產能方面如果沒有實質性的舉措,不僅是企業效益要繼續下滑,而且像銀行債務、各種金融風險會進一步暴露,“我們需要有一個比較有效的減產能機制,同時還有一個市場化兼并重組的機制。”


形成經濟新動力的困難


中國經濟下一程的新動力源于哪個行業呢?劉世錦介紹,經過研究后形成這樣的基本判斷,像房地產、汽車、鋼鐵這種大的支柱產業,能夠將經濟帶上一個高速增長軌道的產業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基本上沒有了。而且新增長動力有一個特點,就是所謂的替代性增長,增長很快,但是往往是在擠壓或是替代原有的增長空間。


劉世錦舉例說,網購發展很快,但是很多傳統的商場業務在蕭條,有些甚至在關閉;UBer、滴滴打車出來了,出租車司機不高興了;最近機器人發展很快,機器人上線了,一些人可能就要下崗了。這些沖突其實是利益關系重新調整的過程。


此外,形成新的增長動力的最重要的特點是整個經濟生活的不確定性比過去大大增加。劉世錦說,過去我們基本上是吸收或者模仿成熟的技術和一些做法,現在很多東西要從零開始。


這樣一個新特點出來以后,從政府到企業都有一個很大的挑戰。從政府來講,恐怕以后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居高臨下”地制定技術路線和發展戰略。如果說過去這種做法在某些時候、某些場合還有用的話,今后恐怕更多的是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從企業來講,需要有長期的眼光,穩定的預期,需要排除泡沫經濟的誘惑和擾亂。總體來說,需要進一步保護知識產權,鼓勵企業家們的創新精神,創造一個更加有利于創新的環境。


高投資觸底、減產能到位、新動力形成,這三個條件逐步具備之后,劉世錦表示,中國經濟就會進入一個中高速增長、穩定發展的前景。但是要防止中國經濟在經濟減速的過程中落入低效益、高風險的陷阱,只有這樣才會進入一個比較穩定的、新的增長時期。


“即使我們的增長速度再低一點,但是我們新增的經濟量在全球范圍內也仍然是最大的。特別是中國經濟,如果創新的能力增強了,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的進步,那么在全球的競爭力會進一步提升。”劉世錦認為。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