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全國散裝水泥進入“三位一體”協調發展模式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9-10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建材報
核心提示:全國水泥平均散裝率持續提高,由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三位一體”構成的綠色產業發展取得十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一年來,全國散裝水泥綠色產業扎實推進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砂漿及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下鄉等重點工作,在水泥行業實施水泥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水泥產量增長率大幅下滑的情況下,仍保持了全國散裝水泥供應量的增長率高于水泥產量增長率的良好態勢,預拌混凝土產量平穩增加,預拌砂漿產量快速增長,農村散裝水泥使用穩步增長,全國水泥平均散裝率持續提高,由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三位一體”構成的綠色產業發展取得十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預拌混凝土市場需求繼續降低,產能增速仍然較快


(一)預拌混凝土產業基本概況


2014年末全國擁有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 10140家,比上年末增加1040家,增長11.43%;從業人員51.74萬人。年設計生產能力64.7億立方米,同比新增產能11.9億立方米,增長22.62%。全年生產預拌混凝土19.9億立方米,比上期19.2億立方米增加0.7億立方米,增長3.66%,比上年增長率16.53%回落12.87個百分點,年增長率為1998年以來最低。據測算,全年預拌混凝土主營業務收入達6000多億元,實現利潤總額約400億,主營業務收入與利潤增速均低于上年,行業盈利為歷史最低水平。預拌混凝土企業應收賬款回收難的現象普遍,并且由此形成的風險越來越大,應收賬款甚至能占到企業營業收入的一半左右。


2014年全國有11個省預拌混凝土產量同比下降,其中負增長量最多的是江蘇、山東和河北3省,分別為-1789、-1599和-1316萬立方米,3省合計為-4704萬立方米;負增長率達到兩位數的有內蒙、寧夏、河北、山西、山東和新疆6個省區,分別下降23.61%、15.94%、14.53%、12.15%、10.72%和10.66%。


全國預拌混凝土年產能利用率為30.74%,比上年36.36%下降5.62個百分點。


全國生產預拌混凝土使用散裝水泥6.29億噸,同比增加0.21億噸,增長3.39%;利用固體廢棄資源3.18億噸,同比增加5197.44萬噸,增長19.53%。


全國預拌混凝土產量中,東部地區生產量為11.11億立方米,同比減少0.16億立方米,下降1.38%;中部地區為4.83億立方米,同比增加0.56億立方米,增長13.15%;西部地區為3.94億立方米,增加0.3億立方米,增長8.12%。三部區產量分別占全國總量的55.88%、24.31%、19.81%。由于東部地區產量為負增長,所以比重縮減了2.85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分別提高2.04、0.81個百分點。


(二)預拌混凝土物流裝備發展情況


2014年末全國擁有預拌混凝土攪拌車158406輛,同比增加15331輛,增長10.7%,設計攪拌容量155萬立方米,增加16.5萬立方米,增長11.87%。有混凝土泵車30897輛,同比增加2171輛,增長7.6%;設計泵送能力238.5萬立方米,增加19.1萬立方米,增長8.72%。


(三)預拌混凝土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全年經濟增速回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減緩、房地產投資增速下降、預拌混凝土產業投資和產能增長仍然較快,因市場低迷和企業受應收賬款持續增加且收款難等壓力而只得采取階段性停產等措施,導致預拌混凝土產量增速大幅回落、產能利用率下降。


預拌混凝土產業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產能過剩問題日益突出,市場普遍存在惡性競爭,長期存在上下游企業拖欠賬款,使企業經營陷入困境。因此,提升和優化產業結構,加強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強化行業自律是規范行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預拌砂漿產業產值大幅度增長,產業發展環境仍盼改善


(一)預拌砂漿產業發展概況


預拌砂漿產品通常分為“普通”和“特種”兩大類(本報告中所指“預拌砂漿”均為“普通”砂漿,不含“特種”砂漿,下同),而預拌“普通”砂漿又可分為“干混”砂漿和“濕拌”砂漿兩個品種。有關情況如下:


1.干混砂漿發展概況


2014年末全國29個省、區、直轄市(除甘肅、西藏外)有規模以上干混砂漿生產企業803家,比上年末687家增加116家,增長16.89%;年設計生產能力達到2.74億噸,新增產能5767萬噸,增長26.64%,比上年增長率32.6%下滑5.96個百分點。全年生產干混砂漿5077萬噸,比上年3392萬噸增加1685萬噸,增長49.66%,比上年51.66%回落2個百分點。


其中:東部地區生產干混砂漿3319萬噸,同比增長1014萬噸,增長43.99%;中部地區生產723萬噸,同比增長量為278萬噸,增長62.6%;西部地區生產1035萬噸,同比增長量為393萬噸,增長61.05%,三區產量分別占全國總量的65.37%、14.24%、20.39%。東部區比重同比有所下降,中、西兩部區比重同比逐步擴大。


全國干混砂漿年產能利用率為18.52%,比上年15.67%提高2.85個百分點。


2.濕拌砂漿發展情況


2014年全國有19個省生產濕拌砂漿1125.57萬噸(643.18萬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395.44萬噸(225.97萬立方米),同比增長54.16%,比上年增長率44.25%提高9.91個百分點。濕拌砂漿占全國預拌砂漿生產總量的18.15%,其中:廣東省生產596.52萬噸(340.87萬立方米),占全國濕拌砂漿產量的53%。


2014年全國生產預拌砂漿的總量(干混+濕拌),為6202.49萬噸,共使用散裝水泥1115.43萬噸,比上期854.48萬噸增加260.95萬噸,增長30.54%。


全年生產預拌砂漿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1098.25萬噸,同比增加327.83萬噸,增長42.55%。


(二)干混砂漿物流裝備發展情況


2014年末全國擁有干混砂漿運輸車3588輛,同比增加732輛,增長 25.63%;設計裝載量為9.99萬噸,同比增加1.76萬噸,增長21.45%;有干混砂漿移動筒倉3.6萬個,本年增加1.11萬個,增長44.46%,設計容量107萬噸,增加33萬噸,增長44.19%;有干混砂漿背罐車475輛,同比增加116輛,增長32.31%,設計容量6135噸,同比增加921噸,增長17.66%。


(三)影響預拌砂漿產業發展的有關問題


目前預拌砂漿產業從業人員約6萬人。據測算,2014年全國預拌砂漿實現產值約180億元,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已成為節能減排、保護環境、保障建筑工程質量的重要綠色產業之一。但預拌砂漿產業發展仍然存在諸多制約因素。一是產能利用率較低。其主要原因是砂漿“禁現”政策落實不到位、建筑工程使用環節有阻力,造成市場應用不足致使預拌砂漿產量跟不上產能的增長,產業發展速度較為緩慢。二是地區發展不平衡。目前各地預拌砂漿的發展差距大,東部地區預拌砂漿發展較快,中部發展相對遲緩,而西部個別地區預拌砂漿產業幾乎是空白。三是預拌砂漿產品稅賦問題。目前預拌砂漿產品增值稅仍為17%,沒有參照同品質的預拌混凝土執行3%的簡便稅率,從而使產品銷售成本增加,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建筑施工單位對偏高的價格難以接受。四是預拌砂漿機械化施工的技術難題制約了預拌砂漿高效施工效率的充分體現。五是預拌砂漿生產企業的利潤率普遍很低,也出現了上下游企業間拖欠賬款的現象,使企業陷于困境。因此,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對預拌砂漿這一新型的綠色產業給予關注和扶持,切實落實砂漿“禁現”政策,降低預拌砂漿稅率,解決預拌砂漿機械化施工技術難題,規范行業發展等是當前促進預拌砂漿產業發展的工作重點。


散裝水泥綠色產業有望超額完成“十二五”發展目標


多年來,散裝水泥產業推廣發展的重點已從單純的水泥生產環節逐步延伸到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等應用領域。2005年,國務院在《國務院關于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國發[2005]21號)中就明確提出:“落實發展散裝水泥的政策措施,從使用環節入手,進一步加大散裝水泥推廣力度?!蹦壳?,隨著散裝水泥產業鏈的不斷延伸,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 “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的模式業已形成。


2014年全國散裝水泥供應量為14.24億噸。其中,生產預拌混凝土使用量為6.29億噸,增長3.39%,占散裝水泥供應總量的44.15%;預拌砂漿生產使用1115.43萬噸,增長30.54%,占總量的0.78%;另外,水泥制品生產使用2.15億噸,增長6.93%,占總量的15.08%;分散用戶使用4.41億噸,增長2.09%,占總量的30.97%;其他使用量為1.28億噸,占總量的9.02%。


散裝水泥“三位一體”綠色產業已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散裝水泥的推廣應用有力地推動了建筑業施工現代化和水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減少大氣霧霾污染,促進節能減排和廢棄資源的綜合利用。按2014年全國散裝水泥供應量14.24億噸測算,可節約標準煤3271.61萬噸,減少粉塵排放1431.0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506.25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7.81萬噸,實現綜合效益640.77億元,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另據測算,如果將2014年全國散裝水泥供應總量轉換為包裝水泥,以塑編袋為例,則浪費石油資源達640.77萬噸,約占大慶油田年產量的1/6,可供 280 萬輛家用轎車行駛一年。


近些年散裝水泥綠色產業的發展成就,除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廣大干部職工的努力外,主要是在國家政策引領下取得的。今后一段時間散裝水泥綠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仍然需要國家財政稅收等相關政策的支持和引領。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觀念上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環境,積極培育并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隨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推進和房地產政策的微調,以及新“四化”同步推進,城鎮化和工業化良性互動,“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開發等重大戰略措施的落實,“互聯網+”行動與行業的融合創新,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持續深入,水泥過剩產能的遏制、淘汰和低標號水泥的退出,水泥生產集中度的不斷提高,散裝水泥綠色產業鏈的不斷延展,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和建筑工業化產業發展政策的不斷完善,全國散裝水泥綠色產業在2015年仍將繼續保持平穩發展的趨勢,國家發展散裝水泥綠色產業主要指標有望超額完成“十二五”指導意見的目標。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