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外加劑的前世今生 從羅馬斗獸場說起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9-0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轉載
核心提示:有學者考證,在羅馬斗獸場建筑中,當時人就已知道了在火山灰等凝膠材料中使用一些牛血、牛油、牛奶,來改善使用性能。而我國古代有史料記載,在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時,也曾以粘土、石灰等作為凝膠材料,糯米汁、豬血、豆腐汁等用以增加其粘力,這也算是外加劑吧。

有學者考證,在羅馬斗獸場建筑中,當時人就已知道了在火山灰等凝膠材料中使用一些牛血、牛油、牛奶,來改善使用性能。



而我國古代有史料記載,在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時,也曾以粘土、石灰等作為凝膠材料,糯米汁、豬血、豆腐汁等用以增加其粘力,這也算是外加劑吧。



可查證的資料也記載,在1885年歐洲人已經知道在混凝土中摻入硬化調節劑,如石灰、石膏。而19世紀末使用氯化鈣曾風靡一時,至今也還在使用。



到1895年已經用增水劑和塑化劑,摻入道路鋪設的混凝土中,有效地改善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正式的工業產品始見于1910年,到30年代在美國開發北美洲時,混凝土路面由于嚴寒的氣候而很快被凍壞,為提高路面混凝土質量而使用了“文沙樹脂”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真正的科研產品當算1935年美國MasterBuilder的E.W.Scxiptrt研究制造成功的以紙漿廢液中木質磺酸鹽為主要成分的“普濁里”減水劑(Pozzolitn)。1937年美國頒發了歷史上第一個減水劑的專利。1954年制定了第一批混凝土外加劑檢驗標準。



我國正式使用混凝土外加劑是20世紀50年代,當時引入由原蘇聯專家研發的松香皂化物引氣劑,在天津塘沽新港、武漢長江大橋及佛子嶺水庫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后又使用過以亞硫酸鹽法造紙的紙漿廢液、制糖工業廢蜜為原料的混凝土塑化劑,同時氯化鈣、氯化鈉、三乙酸胺等早強劑使用也較多。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