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報告,8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7%,比7月回落0.3個百分點創下3年新低。同時,8月財新制造業PMI終值為47.3 ,也連續第六個月低于50。
這一先行景氣指數的走低顯示,經濟仍在艱難企穩的過程中。這也使得后續的政策走向愈發引人關注。
9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決定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政府與市場攜手增強創業創新動力;確定調整和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制度,促進投資結構優化等。而在此之前,8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指出“要進一步破解審批繁瑣、資金缺口大等問題,加快棚改、鐵路、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設立PPP項目引導資金,擴大有效投資需求。”
受訪經濟學家稱,最新的數據顯示經濟回升仍面臨壓力,下半年增長壓力仍然較大,未來基建或是穩增長重要抓手。最新顯示經濟回升仍面臨壓力。
不難看出,“穩增長”與“促改革”依然是決策層盤活中國經濟這盤棋的重要戰術。
經濟增長仍面臨下行壓力
“8月份制造業PMI出現破位下跌的主要原因除了需求疲軟之外,還和七八月份災害性天氣頻發,以及8月下旬京津冀地區由于閱兵慶典而加大治理大氣污染力度所造成的主動性停工停產有關。”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章俊發給記者分析中稱。
方正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郭磊也對記者表示,這可能有三個因素影響了PMI的表現:首先是原油等大宗商品在8月出現了反彈前的一輪再度下探,這一點影響了企業補庫存預期;其次,華北六省市閱兵前的限工限產,影響了生產指數的表現;再次,8月匯改所帶來的匯率波動,影響了出口訂單和出口企業開工節奏。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繼續高于臨界點,新訂單指數、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仍低于臨界點。其中,官方數據顯示,新訂單指數為49.7%,比7月下降0.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于臨界點下方,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繼續減弱。作為反映國內/海外需求面的重要指標 “新訂單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在8月份雙雙繼續回落。章俊解讀稱,這說明未來經濟增長的壓力依舊很大。
分企業規模看,雖然大型和中型企業PMI繼續下行而且雙雙跌破50,但小型企業PMI出現1.2個百分點幅度的顯著反彈。數據顯示,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49.9%,比7月下降0.7個百分點,年內首次落至臨界點下方;中型企業PMI為49.8%,比7月下降0.2個百分點,低于臨界點;小型企業PMI為48.1%,比7月回升1.2個百分點,繼續位于收縮區間,但收縮幅度有所減小。
對于8月PMI,民生宏觀分析師稱,整體而言,經濟仍不見底。從微觀層面來看,房產投資、基建投資、制造業投資皆回落;工業用電量、利潤等數據來看依舊水深火熱;經濟托底回升壓力大。
再者,從工業企業利潤數據來看,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8月28日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3173.1億元,同比下降1%,降幅比1~6月份擴大0.3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715.6億元,同比下降2.9%,降幅比6月份擴大2.6個百分點。
不過,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同時 不過,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同時,也出現改善的跡象。進入8月份后經濟運行開始出現積極變化,從全國發用電量和鐵路貨運裝車數據來看,情況都有向好的跡象。
據數據,8月1~28日,全國發用電同比增長2.97%,增速較去年同期回升6.54個百分點,比7月增速回升4.97個百分點。從當前電力運行趨勢看,業界預計8月份全國發用電同比增長3%左右,9月份有望繼續保持增長。與此同時,全國鐵路日均裝車也出現趨穩態勢。據運行調度數據,煤炭、鋼鐵、石油等大宗貨物日均裝車基本穩定,月度之間變化也很小;而集裝箱、零散貨物運量逐步提高,7月份集裝箱日均裝車環比增長5.8%,零散貨物日均運量環比增長18%。8月1~27日,全國鐵路日均裝車數較7月份日均調度水平增加1.2%。
章俊認為,從上述兩項數據來看,目前實體經濟已經完成筑底,并開始進入溫和改善跡象。
8月宏觀數據即將公布。對此,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發給記者分析中估計,“即將公布的8月宏觀數據將顯示實體經濟活動同比增速較7月略有改觀,但主要得益于去年同期基數較低,而內在環比增長勢頭可能依然乏力。與此同時,股市成交量萎縮、市場持續劇烈波動,意味著金融業對GDP增速的拉動正在回落。”因此,她認為,目前來看,三季度GDP增速破7的概率較高。
在這種復雜的局面下,提升市場活力,提升經濟動能成為穩增長、促改革的主要政策訴求。
受訪人士稱,這有助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基建或仍是穩增長重要抓手
“上半年靠金融,下半年靠基建:上半年GDP的主力軍金融業萎縮嚴重,下半年經濟有破7風險,穩增長不會退出,只會加碼,而且思路會更加務實,從貨幣轉財政,從金融轉實體,未來基建仍然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民生宏觀分析師表示。
根據國家統計局一季度數據計算,金融業增加值增量對GDP增量的貢獻已接近30%,遠遠高出以往12%左右的占比。
“一季度如果沒有金融業的崛起,GDP大概只有6.5%。”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員朱振鑫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然而,6月底以來金融市場動蕩,特別是A股市場出現大幅回調,使得上半年金融行業對GDP增長的貢獻在下半年不可復制。短期來看,穩增長仍是主要任務,未來基建或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
瑞銀證券研究團隊指出,金融業對下半年GDP增速的拉動可能較上半年減少0.5個百分點左右。
中信建投研究部專題組組長夏敏仁對記者稱,“未來穩增長仍靠基建發力,像鐵路、軌道交通與地下管廊等項目都有望加速推進。”
“近期地產政策已經再度放松;在地方財政已有明顯好轉的背景下,我們預計基建將會成為后續政策加碼的一個關鍵領域。”郭磊也持類似看法。
郭磊指出,“828”國務院專題會議已確定近期政策主基調是“穩經濟+防風險”。該會議指出外部環境存在“新的不確定”,指出金融穩定事關大局,并重點強調匯率、流動性、資本市場三個領域。
章俊認為,鑒于在國內經濟 “三期疊加”及海外需求依舊疲軟的背景下,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尤為重要,其中“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繼續扮演穩增長政策組合中的核心角色,而貨幣政策在穩健的基調下將繼續通過降息降準和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的綜合運用來配合財政政策的展開。
財政政策上,據受訪專家介紹,除了目前已見到的大規模地方政府債務置換來解放地方政府在基建投資方面的融資瓶頸之外,財政部高層近期也公開表示,下半年的 財政政策上,據受訪專家介紹,除了目前已見到的大規模地方政府債務置換來解放地方政府在基建投資方面的融資瓶頸之外,財政部高層近期也公開表示,下半年的積極財政政策中還包括“適當擴大財政赤字”。
“在目前 積極的財政政策 的基調下,項目審批和建設資金到位已經不成為障礙,而項目的落地和推進成為穩增長政策見效的關鍵。目前在中央層面,除了審計署重點審計了財政存量及閑置土地盤活,重大工程項目推進等方面的落實之外,最近國務院也借督查促穩增長工程落地,目前已經有7省59名干部由于懶政怠政、失察失職瀆職等不作為問題被問責。”在章俊看來,在中央穩增長政策火力全開,以及自上而下統一思想的前提下,未來經濟基本面會逐漸向好。
對于未來的政策走向,高盛高華首席宏觀經濟學家宋宇發給記者分析中預計未來進一步放松措施將會出臺,具體形式包括加大力度支持政策性銀行為基建項目融資;進一步降息降準以及對政府機構施加更大壓力盤活閑置財政存款并進行基建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