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水泥產業低位趨穩趨勢初顯下半年企穩可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8-13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建材報
核心提示:今年以來水泥產業不甚景氣,產量同比明顯下降,價格持續下跌,經濟效益大幅下滑,行業內恐慌情緒彌漫,許多企業慘淡經營,水泥產業好似籠罩在霧霾之中。不過目前這種情況正在改善:從上半年行業經濟運行數據來看,二季度以后水泥產業向好跡象明顯,產量連續環比上升,價格跌幅明顯減緩,主營業務收入降幅有所收窄,產業低位趨穩苗頭初步顯現

今年以來水泥產業不甚景氣,產量同比明顯下降,價格持續下跌,經濟效益大幅下滑,行業內恐慌情緒彌漫,許多企業慘淡經營,水泥產業好似籠罩在霧霾之中。不過目前這種情況正在改善:從上半年行業經濟運行數據來看,二季度以后水泥產業向好跡象明顯,產量連續環比上升,價格跌幅明顯減緩,主營業務收入降幅有所收窄,產業低位趨穩苗頭初步顯現;同時,我國水泥產業面臨的宏觀運行環境的基本面也正在發生改觀: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仍然保持了7.0%的中高速增長,國家經濟運行緩中趨穩,二季度我國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速度也呈現緩中趨穩態勢,利潤降幅持續收窄,生產活動有所提升,企業對市場預期有所加強,國家在國民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已經開始顯效,1~6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止跌趨穩、大批PPP項目正在推動實施、國家將部署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等利好消息頻頻出現,好似霧霾之中透出幾縷陽光,讓行業重新燃起希望。


水泥產業低位趨穩運行趨勢初顯


全國水泥產量環比上升。


今年前兩個月全國水泥產量同比大幅增長11.2%后急速下降,3月份當月產量下降20.5%,前3個月累計產量同比下降3.4%,自此水泥產量增長態勢進入下降通道。一季度后水泥企業對年初水泥產量"過山車"似的突發性變化逐漸適應,并做出合理反應,從4月份開始全國月度水泥產量降幅逐漸收窄,環比連續回升,4、5月份水泥產量環比分別增長29.3%和5.6%,6月份產量2.18億噸,跟5月份基本持平。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有11個地區4、5、6月份連續3個月水泥產量環比增長。隨著二季度以后生產活動的活躍度提升,上半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有15個省市自治區水泥產量增速由負轉正或降幅有所放緩,內蒙古、福建、江西、湖南、廣東等9個省市自治區水泥產量同比增長,但山西、山東及東北3省上半年水泥產量下降幅度仍然較大。


縱觀上半年水泥產量變化情況,年初水泥行業由于對市場進行了錯誤的判斷,給了自己一個措手不及,之后迅速調整,回歸理性生產,二季度生產活動較一季度有所提升并逐漸穩定。


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跌幅收窄。


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100余億元,同比下降9.3%,實現利潤總額133億元,同比下降61.5%,為近年來最差經濟效益。受年初水泥產量激增影響,水泥價格大幅下降,3月份"量價大跌"導致當月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7.2%,對上半年水泥產業經濟運行產生巨大影響。隨著二季度水泥產量回升,水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出現難得的連續環比增長,4、5、6月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比前一個月增長11.6%、1.7%、4.9%,由此推動1~6月份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降幅比1~5月份收窄0.1個百分點。其中,東部上半年主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3.9%,跟1~5月份持平,中、西部分別下降9.2%、2.0%,降幅比1~5月份均收窄0.2個百分點,全國3個省市自治區的增幅上升、15個省市自治區的降幅放緩為跌幅收窄提供了重要支撐。


今年水泥產業利潤總額的大幅下降是整個行業的切膚之痛,但僅從運行角度分析,今年以來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利潤總額降幅持續收窄,且二季度以來收窄幅度波動放大。由于去年水泥利潤增速呈現"前高后低"的變化,因此下半年水泥利潤降幅有望繼續收窄。令人欣慰的是,雖然今年以來水泥銷售利潤率持續低位,但從3月份開始持續上漲,說明水泥制造企業在經歷了最初的慌亂以后積極行動,采取了有效的應對措施穩住了陣腳,使企業效益有所改觀。


固定資產投資降中趨好,投資結構持續優化。


自2011年水泥產業發展達到近年來的極點以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今年上半年水泥制造業完成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432億元,同比下降12.3%,其中,東部地區水泥制造業完成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6%,中、西部地區分別下降7.4%、39.0%。雖然投資總額持續下降,但隨著近些年來水泥產業遏制新增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兼并重組等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不斷前進,特別是在國民經濟進入"新常態"、水泥產業面臨的宏觀運行環境不斷收緊的背景下,水泥企業積極應對,通過技術改造、設備升級、延伸產業鏈等有效措施提升企業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使產業投資結構不斷優化。


今年上半年水泥制造業完成的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中,按建設性質分,用于新建、擴建、改建和技術改造方面的投資占投資總額的比重分別為46.5%、13.4%和40.1%。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四萬億投資效能充分釋放、2011年水泥建設峰值過后,特別是在近幾年水泥產業產能過剩矛盾日漸突出的情況下,用于新建和擴建的投資在投資總額中的比重持續下降,而用于改建和技術改造的投資比重由2012年的17%持續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40%,表明行業企業已經認識到僅依靠規模發展的不可持續性,并開始向精益化生產方向轉變。實際上,近幾年水泥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中所謂"用于新建"的投資,并不僅僅指水泥生產線的建設,也包括了水泥企業或向上游產業延伸的骨料生產線建設或向下游產業發展的混凝土攪拌站或水泥制品生產線的建設,雖然目前水泥產業經濟效益大幅下降,但產業投資結構優化的勢頭并未改變,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后勁十足。


今年以來水泥固定資產投資中用于設備工器具購置資金的比例變化從另一角度佐證了這一變化趨勢。"十五"以來的十余年間正是我國新型干法水泥快速發展時期,規模擴張成為當時產業發展的主基調,投資中用于建筑安裝工程的比例持續上升,用于設備工器具購置的投資比例持續下滑。至今年4月份這一趨勢得到扭轉,上半年用于設備工器具購置的比例繼續上升至38.9%,比2014年增加了1.6個百分點。產業投資結構的優化表明企業對行業發展仍有信心。


價格跌幅放緩,下探空間無多,筑底企穩為時不遠。


今年以來的價格持續下跌是水泥產業經濟效益大幅下滑的"罪魁禍首",也是整個行業難以承受之痛。自從今年年初水泥產量"井噴"導致價格急速下降之后,一發不可收拾,上半年全國通用水泥平均出廠價格比上年同期下跌9.3%,6月份全國通用水泥月平均出廠價格回到2010年9月份的水平。"十一五"末期,為完成節能減排目標,水泥等能源消費型產業被限制生產,促使產品價格上揚,幾年來雖然有所波動但到2013年年末仍然收尾于320元/噸。從2014年開始由于水泥市場供需矛盾有所加大,全國通用水泥平均出廠價格開始下滑,7月份跌破300元關口后一直在"300元以下"區間變化。2014年全年全國通用水泥平均出廠價格累計下跌近25元/噸,2015年下跌速度加快,僅上半年跌幅超過26元/噸,重新回落到4年前水平。


從各區域看,作為全國水泥價格風向標的華東地區降幅最大,平均降幅接近10%,其中安徽、福建6月份平均出廠價格已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華中、華南、西南主要省市自治區內上半年水泥平均出廠價格跌幅已超過10%,其中廣東、廣西跌幅均在15%以上,貴州、四川跌幅為12%,其他省市亦有不同程度的下跌。6月份全國僅13省水泥平均出廠價格高于全國水平,上半年僅內蒙古、吉林、山東、河南、新疆等5省有小幅上漲。水泥價格何時止跌趨穩已成為影響水泥產業企穩的關鍵因素。


2014年,包括今年上半年水泥價格的持續下滑,誘因是宏觀環境緊縮導致水泥市場供需矛盾嚴重失衡,整個行業已經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開始注重產業結構調整。但時至今日,水泥價格仍未改下滑頹勢,產業內部競爭難辭其咎。市場環境收緊為水泥行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結構提供了契機,也加劇了行業內大企業集團之間的競爭,直接、快速、有效的"價格戰"成為主要競爭方式,某些心照不宣的其他因素更是加劇了大企業集團間的競爭程度,直接影響整個行業,甚至波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等下游產業價格下滑,造成了整個產業鏈的效益下降。其實從市場競爭角度來看,"優勝劣汰"的競爭法則無可厚非,但若涉及行業根本也應該權衡取舍,畢竟"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本不應是最佳策略,不要也不應該讓行業有陷入慣性下滑或持續惡性競爭窠臼的危險,企業能力越大所承擔的責任也應越大。企業重器,應慎持之。其實從另一方面講,目前這種狀況也為行業內所有企業敲響了警鐘:早發展、早轉型、早日占領行業制高點,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回到價格本身,根據6、7月份水泥市場價格變動情況來看,價格跌幅已有所放緩,目前水泥價格已接近國內優秀生產線的生產成本,下探空間已經不大,僅從價值規律角度分析,水泥價格止跌趨穩應為期不遠。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