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四川綠色建筑加速“生長”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7-0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四川在線-四川日報 熊筱偉
核心提示: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提供健康適用、高效使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其由高到低被劃分為三星、二星和一星。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提供健康適用、高效使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其由高到低被劃分為三星、二星和一星。


截至目前,四川省綠色建筑面積已超過700萬平方米;今年底,力爭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200萬平方米;“十二五”期間,共將新建綠色建筑3200萬平方米。


省住建廳7月2日透露,四川省將于本月內取消一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評價。凡通過施工圖綠色建筑專項審查的,均認定為一星級綠色建筑——成為基礎級別的綠色建筑,就此從過去特意組織評價,改為日常化工作。


變化的發生,源于綠色建筑飛速發展。截至目前,綠色建筑面積已超過700萬平方米。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認為,隨著多項政策落地,綠色建筑發展進入加速期。


A


為何建


民用建筑若都能達標,每年全省至少節電12億度


7月1日,蒲江縣壽安新城濱河步行街,抬頭望去,街道兩旁屋頂上的淺黃色管道很是搶眼——這是普通民居沒有的裝置。“這根管道將把雨水收集起來,簡單處理后用于沖洗和園林灌溉。”成都青蒲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機電設計師繆景山點破其中的“奧秘”。


不僅僅是這管道,使用“水源熱泵”的酒店空調、修建“采光天井”的地下停車場……綠色建筑的理念遍布小鎮。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從最初設計到被拆掉的全過程)內,最大限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提供健康適用、高效使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共有六類指標,由高到低劃分為三星、二星和一星。


省建筑科學研究院的韋延年教授介紹,若四川省民用建筑都能達到綠色建筑節能標準,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積每年節省2度電,那么,每年全省至少可節約12億度電能,減少1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另外,從建造成本上來講,與普通建筑相比,盡管綠色建筑每平方米建設成本要多幾十元甚至兩三百元,“但綠色建筑具有節能、節地、節水等特性,建筑‘全生命周期’總成本反低于普通建筑。”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綠建中心副主任張揚表示。


B


建增量


“十二五”新建綠色建筑3200萬平方米


新建建筑執行綠色標準,是推廣綠色建筑的重要方式。


去年底,四川省出臺《四川省推進綠色建筑行動實施細則》(簡稱《細則》),明確要求從當年12月1日起,學校、醫院等政府投資或使用財政資金的建設項目,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地上部分建筑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的新建住宅小區,綠色生態城區、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等示范性項目,應按綠色建筑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


對非強制推行的商品房而言,綠色建筑仍逐漸獲得更多購房者青睞。“因為有新風系統,購房者反映,家里一周都不用抹桌,(對綠色建筑)非常滿意!”成都交大房產副董事長邵蒙表示,旗下某二星綠色建筑銷售情況理想。


根據四川省計劃,“十二五”期間將新建綠色建筑3200萬平方米。上述目標任務已分解至各個市州人民政府,要求按期完成。


作為建設推廣的基礎,綠色建筑標準體系亦得以完善。2014年省住建廳發布了《四川省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標準體系》,共收錄現行、在編工程建設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等217個。同時,先后頒布《四川省綠色學校設計標準》、《四川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四川省綠色建筑施工評價與驗收規程》。


C


改存量


年底完成公共建筑等節能改造350萬平方米


新建建筑將采用綠色標準,既有建筑也則正經歷著“綠色改造”。


節能監管是第一步。


四川省公共建筑每平方米耗電量,是普通居住建筑的5—10倍。四川省積極推進國家機關、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計劃年底完成200棟建筑的能耗監測,并逐步搭建起全省聯網的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平臺,對全省大多數重點建筑實施動態能耗監測,建立起以能耗監測平臺為基礎,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用能定額為手段的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


在此基礎上,四川省提出,力爭今年年底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200萬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公共機構辦公建筑節能改造350萬平方米,其中公共機構辦公建筑180萬平方米;推動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力爭年底完成建筑中推廣可再生能源應用面積超過4000萬平方米。


新建、改造完成后,運行管理同樣重要——但它常常被忽視。“某綠色建筑項目,由于長期缺乏維護,其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光伏板蒙上厚厚灰塵……”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工程師裴智超認為,綠色建筑運營維護不善,會導致實際節能效果較設計目標出現15%-20%的下降。《細則》明確提出,按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的項目,必須嚴格項目建設全過程監管。


D


破瓶頸


提高開發商積極性,各地因地制宜建立獎勵制度


“雖說綠色建筑有種種好處,但成本是擺在眼前最現實的問題。”一名曾從事建筑設計的業內人士坦言,綠色建筑的成本優勢,在交付業主使用后才得以逐漸體現。但大量房地產開發商并不參與后期物業管理,承擔更高建設成本的同時,卻感受不到綠色節能的長期效益,因此,許多開發商對此缺乏積極性。《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給予二星級綠色建筑開發商45元/平方米、三星級綠色建筑80元/平方米補貼。但因種種原因,尚未實行。


四川省《細則》要求,各地應因地制宜建立綠色建筑在財政、稅收、國土及規劃建設等方面的獎勵制度。各地也已就此展開探索:德陽市開展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對26個示范項目給予財政支持;綿陽將出臺《綿陽市綠色建筑十三五發展規劃》,對建設綠色建筑企業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


推廣綠色建筑,四川省已定下更遠目標:到2017年全省建立基本完善的綠色建筑政策法規體系、技術標準體系、產業支撐體系、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形成完備的綠色建筑發展推廣機制。到2020年,政府投資或使用財政資金的建設項目、各類示范性項目綠色建筑標準執行率達到100%,新建房地產項目綠色建筑標準執行率達到70%以上,綠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中應用比例達到80%以上。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