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PPP項目披露如火如荼 真實簽約率不足兩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6-16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證券日報
核心提示:近期,受政策驅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加速披露,然而,實際項目簽約率卻并不高。近日,一家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產業資本公司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目前全國大約有41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引入PPP模式存在各種阻力,比較典型的是,為了不喪失投資決定權,一些地方政府人為地設置社會資本準入門檻,甚至個別城市直接拒絕PPP模式。”

業內人士表示,在固定投資大幅下滑的背景下,需要盡快完善制度環境,做好項目推介,同時加快項目簽約


近期,受政策驅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加速披露,然而,實際項目簽約率卻并不高。近日,一家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產業資本公司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目前全國大約有41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引入PPP模式存在各種阻力,比較典型的是,為了不喪失投資決定權,一些地方政府人為地設置社會資本準入門檻,甚至個別城市直接拒絕PPP模式。”


該人士向記者表示,“現在環保行業的PPP項目推進較快,比如污水處理領域的項目。”


使用者付費項目


更吸引社會資本


對于PPP項目簽約率低的現狀,記者從其他層面也得到證實,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研究員劉琦敏向記者表示,2014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積極籌劃和推動PPP項目建設。2014年11月30日,財政部公布了PPP示范項目名單,共包括15個省市的30個項目,總投資規模約1800億元。示范項目以存量項目為主,30個項目中有22個地方融資平臺存量項目,占比73%。“從項目所屬行業來看,主要集中在污水處理、供水供暖等 使用者付費 的經營性項目,這類項目收益較為穩定,容易吸引社會資本。”


此外,民生證券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2014年9月份發布的《地方政府性存量債務清理處置辦法(征求意見稿)》出臺前后,34個省市區地方政府推出的總額約1.6萬億元的PPP項目。但到目前為止,真正簽約的大約為2100億元,僅占總額八分之一。若據此粗略計算,1.6萬億元的PPP項目投資規模,實際簽約落地僅有13%,尚不足總盤子的兩成。


不斷推進PPP項目建設


雖然簽約率不高,但中央與地方均在加大推廣力度。財政部6月8日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就貫徹落實《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進行工作部署。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在會議上表示,目前在推廣PPP模式的過程中,做好頂層設計的“當頭炮”已經打響,今后的關鍵在于“真刀真槍”地推進項目建設。同時,會上提出要抓緊篩選第二批PPP示范項目,同時將加快處理首批示范項目中未能簽約落地的項目。


在此之前,國家發改委5月份公布的PPP項目庫中已經有1043個PPP項目,總投資達到1.97萬億元,項目范圍涵蓋水利設施、市政設施、交通設施、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等多個領域。


國家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司長許昆林近日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推動首批PPP項目早日實施,同時在近期向社會推介第二批PPP項目。“我們鼓勵各類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多種方式參與建設及運營。同時,國家發改委將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PPP前期費用等多種方式,推動這些項目盡快落地。”


PPP模式并非單純為融資


劉琦敏表示,PPP模式的優勢顯著,首先,PPP模式可以不增加政府債務負擔的情況下滿足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建設需求;其次,PPP模式結合了政府和社會資源的優勢,有助于引入先進的管理和技術,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劉琦敏表示,目前地方政府對PPP模式的反應迅速,很多把PPP模式當作一種新的融資渠道,來替代城投債等傳統融資方式。部分地方政府出現了為PPP而PPP的現象,前期論證簡單,甚至連基本的交易結構設計也沒有,直接將原有項目改頭換面,作為PPP項目推出。這是對PPP模式的極大誤解,如果任其按照這一思路發展下去,不僅無法發揮PPP模式該有的作用,反而會陷入新一輪的地方政府債務危機。


“PPP更加強調一種發展模式,其側重于政府職能的轉變,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的分工協作,科學而高效的公共產品與服務供給模式。融資職能是其次要的、附加的功能。”劉琦敏表示。


雙頭管理讓地方政府糾結


對于目前PPP項目落地存在的問題,劉琦敏與上述城市軌道交通投資公司負責人均提到財政部與國家發改委雙頭監管不利于PPP模式的發展。


劉琦敏表示,當前,財政部與國家發改委均成為PPP模式的牽頭部門,兩部門也都在統籌規劃PPP工作。雖然兩部門所出臺的相關文件精神大致相同,但在細節上難免有出入,比如財政部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中將本級政府所屬融資平臺公司及其他控股國有企業排除在社會資本之外,而國家發改委則無此要求。這將在一定程度上令參與者無所適從,不利于PPP項目的實施和推進。


“財政部與國家發改委的PPP項目庫存在沖突,目前已經出現地方政府對于入選哪一方面項目庫產生糾結。”上述城市軌道交通投資公司負責人稱。


民生證券宏觀研究院研究員張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展望未來,在固定投資大幅下滑的背景下,需要盡快完善PPP制度環境,做好項目推介,同時加快項目簽約。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