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針對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經濟效益下滑的嚴峻形勢,中國建材聯合會和水泥、玻璃協會等專業協會,在行業中積極宣傳貫 徹落實國發〔2013〕41號文件精神,推進“兩個遏制”、“三個加快”;制定了《建材行業遏制新建產能化解產能過剩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六個一批” 的內容和要求;召開了20多次宣貫國發41號文、遏制產能新增的座談會和論壇,近2000家企業參加了座談會;組織444家水泥企業聯名向全行業承諾不再 新增產能;召開了中國建材企業“走出去”座談會,為建材企業“走出去”在政策、資金、項目、法律等方面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
從工作范圍到工作深度,在遏制新增產能、化解產能過剩方面,2014年都是聯合會系統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并且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2014年新增水泥熟料生產線同比減少了17條,新增浮法玻璃生產線同比減少了5條。
但總體來看,當前,傳統建材產業特別是水泥、平板玻璃產業,盲目新增產能勢頭有所減緩,但尚未真正遏制住。突出表現為:在建、復產仍然不斷,產能過剩 問題仍在持續;對已建成違規項目和在建生產線清理與處置乏力;一些違規在建項目未按國發41號文要求停建;列入淘汰目錄的生產線仍未淘汰完畢,現有淘汰水 泥、平板玻璃的標準較低,不利于進一步化解過剩產能。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步入了新常態,GDP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特別是今年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增 速的回落,市場對傳統建材產品的需求增速放緩。水泥消費已進入平臺期,預計近期市場需求增速在2%~3%,到2020年我國水泥需求量為25億噸左右;平 板玻璃消費已進入穩定期,預計到2020年我國平板玻璃需求量為8億重量箱左右。其他傳統建材產業也大都產能過剩。
經濟新常態倒逼建材行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要求建材傳統產業(重點是水泥、平板玻璃產業),緊緊圍繞喬龍德會長提出的“五個緊扣”,應對需求不振,把遏制新增產能、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作為轉型升級的首要任務。
一是繼續提高思想認識。
以水泥、平板玻璃產業為代表的傳統建材產業產能過剩,已經是不爭的實事,給行業帶來嚴重危害。尊重客觀價值規律,是穩定行業效益的理論基礎,只有尊重 價值規律,產品價格才有真正保證。要統一認識,把企業利益融入行業發展的主渠道,只有維護行業的利益,才能保證企業的利益。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從追求規 模數量,轉變為追求質量、效益、品牌、技術創新上來。全行業要將認識統一到國家和聯合會對產能過剩的判斷上來。實踐證明,認識提高了,采取的措施才能堅決 有力。
二是發揮發展戰略與規劃的導向作用。
組織編制與《建材工業“創新提升超越引領”戰略》相銜接的建材行業和建材各主要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規劃》要圍繞“創新驅動科技,促進傳統產業 轉型升級、延長產業鏈,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實現兩翼齊飛”的階段目標,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實現目標,淘汰落后產能與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要認真總結“十二 五”建材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取得的成績,深入分析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突出“十三五”期間要把遏制新增產能、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作為建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首要 任務;既要與《戰略》2020年、2030年實現的目標相銜接,也要與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相適應。
三是把住入口,控制總量。
堅決貫徹國發41號文件精神,堅決遏制并查處違規項目建設;新建項目必須符合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并嚴格監督檢查。繼續采取跟蹤、檢查、監督、曝光、宣傳等有效措施,堅決遏制違規新增產能,管住增量。
推動政府部門改進新建項目管理方式,落實項目核準(備案)權限下放后的事中、事后監管,落實化解過剩產能的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探索建立一套由發改委、工信、國土、環保、標準、金融、稅收等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共同聯手的、公平、透明、公正的制衡監管機制。
爭取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實施新修訂的《水泥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按照新的更高的要求,繼續聯手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協會組織嚴把水泥生產許可證審查關,堅決遏制違規新建水泥項目和未按規定淘汰落后現象。
配合工信部盡快發布實施水泥、平板玻璃《能耗限額標準貫徹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并完成預拌混凝土、鋼化玻璃、建筑石膏等產品能耗限額標準的制定工作; 年內完成《水泥熟料燒成系統脫硝技術應用規范》、《水泥工廠能效評價規范》等新標準的制定和報批,以及《水泥制造能耗測試技術規程》、《水泥制造能耗評價 技術要求》和《玻璃制造能耗測試技術規程》等協會標準轉為國家標準。
四是拓展建材產品應用范圍,推進節能減排。
要配合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積極探索建材下鄉新的政策措施與途徑,擴大建材產品的應用范圍。
繼續推動政府部門出臺政策,提高建筑節能標準,促進Low-E節能玻璃等節能產品推廣應用。
跟蹤、推動政府有關部門采納聯合會提出的《推廣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的政策建議》,推動出臺財稅優惠政策。
推進建材行業“百家節能減排示范企業”活動,在總結第一批“百家節能減排示范企業”的經驗基礎上,完成第二批的評定、公示、表彰等工作,做好第三批示范企業的申報、培育等準備工作。
適時組織召開建材行業或建筑衛生陶瓷產業節能減排現場會,突出重點,總結經驗,表彰先進,加快推進節能減排進程。
加快節能減排服務產業鏈的構建,從能耗、環保排放測定、評估、達標等方面建立完整的服務產業鏈,為不具備上述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系統服務。
五是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步伐。
要督促地方政府,按要求執行和落實現行的水泥、平板玻璃淘汰落后標準,盡快地淘汰不符合標準的8000多萬噸的立窯水泥和5000多萬重量箱的平拉格法平板玻璃。重點區域如京津冀地區,按照地區的產業指導目錄,淘汰石灰、玻纖、墻材等產業的落后產能。
按照能源、環保、質量等標準要求,研究制定淘汰水泥、平板玻璃落后產能新的標準,向政府部門提出建議,并與工信部、環保部等政府部門一起研究如何落實 新標準,盡快在全行業、全國執行統一標準。按照上述淘汰落后產能新標準,經測算,共可淘汰落后水泥產能4億~5億噸、落后平板玻璃產能2億重量箱。
研究制定傳統建材產業落后產能目錄。借鑒淘汰水泥、平板玻璃落后產能的經驗,以及重點地區(如京津冀)限制淘汰目錄,從工藝、裝備、環保、能耗等多個 角度,制定淘汰陶瓷、墻材、玻纖及復合材料、石材、非礦、水泥制品、石灰等領域落后產能的標準,推動政府有關部門及時修訂《產業結構調整目錄指導目錄》。
積極做好取消復合32.5水泥標準修改單實施的宣傳、推進工作,開展修訂《通用硅酸鹽水泥》國家標準的調研和驗證工作,配套做好《道路硅酸鹽水泥》、 《道路基層用緩凝硅酸鹽水泥》和《砌筑水泥》等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完成《平板玻璃》等國家標準提升修訂的送審稿,以及《平板玻璃應力檢測方法》、《平板玻 璃在線缺陷檢測方法》等新國家標準的制定。大力推進新修訂的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等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貫徹實施,通過標準的實施加快落 后產能的淘汰。
六是著力推進兼并重組。
目前的兼并重組多處于徘徊或停滯階段,缺乏政策的引導與扶持。由于執法不嚴,能耗、環保不達標的小企業就沒有緊迫性;由于缺乏扶持優惠政策,大企業缺乏積極性。要制定提出《加快推進建材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措施建議》,爭突破1~2項扶持政策落地。
要推廣與支持通過交叉持股推進合作與重組,提倡在同一區域內交叉持股,發展各種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經濟;通過交叉持股和重組,使企業從產權制度、股權結構、經濟體制構架方面產生變化,推動大企業間的聯合經營,推動區域之間的聯手共贏。
推動促進水泥、平板玻璃、陶瓷衛生行業企業兼并重組指導意見的進一步落實,重點推動有關區域的企業兼并重組,牽線搭橋的項目不少于3個。水泥、玻璃、陶瓷等重點產業利用3~5年的時間,企業數量下降20%~30%,基本實現產業組織結構的合理調整和布局。
七是加快優勢產能和重大技術裝備“走出去”步伐。
要將加快建材工業優勢產能和重大技術裝備“走出去”,作為化解過剩產能的重要措施。緊密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推進建材企業“走出去”投資 興辦實體的步伐。及時向政府部門反映建材企業“走出去”的實際困難和需求,積極爭取政府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確定"走出去"的方式、項目、目的國家和 地區。尋找有發展需求的國家投資水泥、平板玻璃企業,或是興辦建材產業園區,把其他相關產業帶出去。創造條件、搭建服務平臺,增加國際市場占有率,實現發 展布局的調整。年內聯合會參與和直接推進的項目不少于3~5個。
八是堅持科技創新驅動。
全面推進“兩個二代”技術裝備研發。召開“兩個二代”研發2015年現場檢查辦公會,加快推進“兩個二代”技術裝備研發進程,同步推進“兩個二代”配套輔機及耐火材料研發工作,爭取國家有關部門支持“兩個二代”示范生產線建設。跟蹤研發進程,及時制定發布協會標準。
貫徹落實《建材工業新興產業發展綱要》,重點突破高性能復合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非金屬礦及制品三大領域產品攻關項目,制定具體攻關方案,爭取新興產業專項扶持政策。
向工信部推薦不少于200項建材工業鼓勵推廣應用的技術和產品;組織建材行業“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研發任務優先啟動建議征集工作;做好建材行業爭取國家層面科技項目立項。
積極開展建材新興產業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年內重點做好《玻璃纖維過濾材料》、《建筑光伏組件用浮法鍍膜玻璃》等標準的制修訂。
九是加強行業自律。
傳統建材產業企業,特別是大企業,要帶頭做好行業自律。
一方面,要帶頭遵守有關政策規定,不違規新增產能。
另一方面,要根據市場需求,合理組織生產,在區域內采取停產、減產、錯峰生產等措施,維護供求平衡和市場秩序。
第三,堅持努力提高技術、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環保、質量、安全水平,履行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
十是發揮行業協會的導向作用。
各級各類建材行業協會,要在遏制新增產能、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工作中,積極發揮導向作用。
一方面,要加強對經濟運行的分析研究,針對行業,特別是重點行業、重點地區產能過剩引發的經濟效益下滑的趨勢和特點,及時發出預警信息,引導行業企業 健康發展。要深化拓展建材主要產業產能情況動態跟蹤及發布機制,進一步深化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狀況跟蹤分析,完善產能數據的動態跟蹤和定期發布機制,為 化解產能過剩問題提供可靠、及時、準確的信息支撐和政策制定依據。聯合會系統今年要召開3 次季度建材行業經濟運行分析會。
另一方面,要抓正面典型。樹立行為端正、以身作則、服從與支持行業發展大局的企業,充分利用媒體輿論和社會監督,宣傳行業正能量;對違規新增產能要及時曝光和制止,對利用不合理價格擾亂破壞市場的企業及行為要敢于批評,以保證和維護市場相對穩定。
我們相信,只要全行業緊緊圍繞喬龍德會長提出的“五個緊扣”要求,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新增產能、化解產能過剩一定會取得新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