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3D打印挺進建筑業 老模式即將淘汰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4-21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轉載
核心提示:3D打印進入建筑行業的最初表現形式是建筑模型,此類模型或用來為客戶展示房屋樣式,或被擺在家中當做藝術品欣賞,雖創意十足,但卻是3D打印在該行業中最低級的應用。隨著技術進步,如今3D打印實體房屋已被證明其可行性,一些3D打印實體房屋也陸續在世界各地出現。

3D打印進入建筑行業的最初表現形式是建筑模型,此類模型或用來為客戶展示房屋樣式,或被擺在家中當做藝術品欣賞,雖創意十足,但卻是3D打印在該行業中最低級的應用。隨著技術進步,如今3D打印實體房屋已被證明其可行性,一些3D打印實體房屋也陸續在世界各地出現。


從技術角度講,用3D打印技術制造一棟實體房屋有兩種方式:一是打印出各房屋部件再進行后期組裝;二是直接打印出成型房屋,后期僅需按要求安裝門窗等即可。總體而言,由于3D打印結構是一層一層建立起來的,因此,無論上述哪種方式,都允許工程師在建筑材料、建筑結構改造等方面有更多的發揮余地。如目前國內已實現的3D打印零能耗建筑墻板,其主要材料是聚苯顆粒與C型鋼,與傳統人工砌墻相比,具有不揚塵、無噪音、不排廢水、抗震功能強、易于拼裝、厚度可調節等優勢。


行業人士認為,如果說后期組裝是3D打印建筑目前可行的模式,那么,一次性打印實體房屋將是未來主流發展趨勢。


第一,傳統房屋成品都是通過人工修砌、機械切割等方式制造而出,站在房屋設計者角度,或許會在精度和美觀度方面有所偏差,而3D打印機由電腦操控,只要有數據支撐,便可將任何復雜的設計模型快速、精確地制造出來;


第二,3D打印可滿足客戶個性化、定制化的需求,同時大大降低制造門檻和時間周期;


第三,3D打印可極大節省人力成本及材料成本。由于摒棄鋼結構,目前3D打印房屋主要材料來自混凝土、塑料等,部分材料甚至可用回收廢料代替。


此外,3D打印建筑的高可行度,為科學家“建筑智能化”構想提供了良好基礎。近日,德國斯圖加特大學計算設計研究所發表了一項研究生計劃,試圖開發一種可隨氣候變化而產生反應的材料系統,通過和數字化制造結合將其用于基于3D打印技術的建筑領域。如此一來,未來我們所居住的房子或可對外界氣候變化產生感知能力,提升人們的居住體驗。


3D打印實體建筑的新聞屢現報端,人類實際入住打印房屋的案例即將實現, 3D打印房屋即將從嘗試階段、離成熟化轉變為產業化。由此預見,在3D打印技術的引領下,建筑產業由“建造房子”向“制造房子”模式轉變已成趨勢。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