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宋少民:創新推動水泥、混凝土、骨料行業一體化發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3-2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轉載
核心提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需要新思維、新活力。近日,北京建筑大學宋少民教授接受記者采訪表示,我國水泥、混凝土、骨料行業也必須領先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來推動一體化發展。

近年來,水泥企業通過并購、新建等方式迅速擴容混凝土產業。擴容背后,一方面是為了化解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是可以提升混凝土的產品質量,延長建筑物使用壽命,助于實現建筑業最大程度的節能減排。


混凝土質量問題一直是行業隱憂:如在工程施工時,一些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施工人員往混凝土中注水,導致混凝土離析現象嚴重,還有混凝土“陰陽配合比”等;另外一個重要問題是水泥中摻入混合材、外加劑與混凝土中礦物摻合料、外加劑的摻量之間的配比矛盾。北京建筑大學宋少民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大多數水泥企業發展了混凝土業務之后,各版塊之間由于涉及產品標準、檢測方法,行業監督等利益沖突方面的問題,仍然以各自經營為主,對混凝土的產品質量提升沒有起到明顯的成效。水泥中不明示混合材品種與摻量,將在混凝土配制過程中形成“黑障區”,人為增大混凝土制備的技術難度和盲目性,對于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選擇,對于混凝土質量控制和新技術應用都將產生負面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在《水泥行業規范條件》2015年本中規定,水泥粉磨生產中添加助磨劑的,水泥產品出廠檢驗報告單上要注明助磨劑的主要化學成分和添加量;復合水泥產品出廠檢驗報告單要注明混合材的種類、成分和摻和量。這一規定的出臺,可以使以上問題將得到解決,同時有利于在行業中弘揚誠信精神。


宋少民還提到,當前我國商品混凝土和骨料行業在新產品研發中存在的問題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從整體觀念和思維方式的轉變不夠,往往不能站在現代混凝土技術平臺上去思考問題,創新意識不夠,中國是世界混凝土的大舞臺,我們是主角兒,理所當然提出新理念,制定新規則,建立新方法。毋庸諱言,在很大程度上我國混凝土產業存在著產學研脫節的問題。換句話說,產、學、研沒有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高校和專職研究機構對工程實際的了解不夠全面和深入,一經合作,容易脫離實際,出現問題,其實這很自然,關鍵是出現問題后,不是找出原因,相向而行,解決問題。往往就互相不信任,分道揚鑣,導致大部分科研是紙上談兵。建議今后大型企業研發中心應成立有實際內容和運行、考核機制的專家委員會及其協作研發團隊,圍繞企業需求和發展,組織研究和攻關,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專職和協作科研團隊有出有進,優勝劣汰,逐漸打造高水平的高效科研團隊,促使產學研走上良性發展軌道。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企業應該要意識到研究是要花經費投入的,是要常態持續的。如國外有些領域最好的成果和研究人員是出自企業研究中心的,但都不是短期行為或廉價付出獲得的。


因此,新常態下經濟發展需要新思維、新活力。我國水泥、混凝土、骨料行業也必須領先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來推動一體化發展。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