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建筑行業綠色轉型大勢所趨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3-16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北方網
核心提示:近幾年,隨著霧霾天氣的不斷增多,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等問題越來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也引發了公眾對健康問題的擔憂。為了開啟更健康的生活模式,很多購房者開始關注綠色住宅產品,追求高品質居住體驗。為了更廣泛地推廣綠色建筑,降低建筑能耗,減少建筑垃圾和空氣污染,國家也積極出臺相關政策,促進建筑行業向“綠色轉型”。

近幾年,隨著霧霾天氣的不斷增多,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等問題越來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也引發了公眾對健康問題的擔憂。為了開啟更健康的生活模式,很多購房者開始關注綠色住宅產品,追求高品質居住體驗。為了更廣泛地推廣綠色建筑,降低建筑能耗,減少建筑垃圾和空氣污染,國家也積極出臺相關政策,促進建筑行業向“綠色轉型”。


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近三成


建筑是能耗大戶。建筑能耗是指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的能耗,包括采暖、空調、照明、熱水、家用電器的使用等。據統計,全球約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人類活動產生的垃圾中40%為建筑垃圾;建筑過程中使用的能量如電、汽柴油等都產生二氧化碳。


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建筑能耗的總量也在逐年上升,在能源消費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已從上世紀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8%。據住建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此前公布的數據,城鎮化率每提高1%,新增建筑用地1000多平方千米,新增建材總重量6億噸,新增能耗6000萬噸標準煤。有專家預計,到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將達到全社會總能耗的40%。


建筑對空氣質量造成的威脅也不容忽視。水泥、鋼鐵是修建房屋的必需用品,在城市中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的背后,則是伴隨著鋼筋水泥生產燃煤而排放的污染氣體。此外,建筑工地所產生的工地揚塵成為加劇空氣污染的一個重要因素。每天飄浮在空氣中造成大氣污染的,除了因霧霾而被熟知的PM2.5之外,還有PM10,而揚塵就是PM10的主要形態之一。


作為節能減排潛力最大的行業,地產低碳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的低碳化。近幾年,綠色低碳建筑的概念開始越來越多地被提及,這是一個系統化的概念,貫穿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消費全過程。在傳統建筑技術的基礎上,集合了綠色建筑技術配置,低能耗圍護結構、自然采光、自然通風、循環利用水資源、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綠色建材和建筑智能控制系統等高新技術。


政府大力推廣綠色建筑標準


由于綠色建筑起步晚、建筑成本高、市場認可度尚待提高等原因,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開始積極出臺各項政策,鼓勵、扶持綠色建筑良性發展。建筑行業向節能環保轉型已成為政府主導的大趨勢。自2014年起,我國政府投資建筑已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據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既有建筑面積500多億平方米,每年新建16億至20億平方米。預計截至2015年,我國將完成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20%的城鎮新建建筑達到綠色建筑標準,50%以上新建房地產項目達到綠色標準,實施100個綠色生態城區示范建設。


天津(樓盤)的建筑節能一直走在全國前列。2005年,天津率先執行建筑“三步節能”標準,要求新設計的采暖居住建筑能耗水平在1980-1981年天津當地通用設計能耗水平的基礎上節約65%。2013年7月,天津市開始在新建居住建筑推行“四步節能”,將采暖能耗降低作為節能目標,同步提高采暖、通風、照明、電梯、供水等系統的能源利用效率,實現比此前節能30%的目標。此外,天津還先后編制完成《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綠色建筑管理規定》,去年起全面實施綠色建筑行動計劃,推動區域綠色建筑發展。通過推廣并鼓勵開發“綠色建筑”;促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廣泛應用;加大節能、環保、生態等示范建設項目宣傳推廣力度;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和可再生能源應用;編制綠色建筑重點技術推廣目錄等措施,力爭今年本市綠色建筑新開工比重達30%,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1000萬平方米。


2014年11月12日,中國住宅產業化聯盟在天津召開成立大會。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筑設計院、萬科集團、萬通集團、卓達集團、方興地產、北新建材集團、天津住宅集團等在內的50多家大型知名企業成為聯盟首批成員,業務涵蓋了住宅建設的整個產業鏈,有望建立起科學的住宅建設模式。中國住宅產業化聯盟理事長仇保興認為,住宅產業化是全面推廣綠色建筑的捷徑。它可以使綠色建筑占全部建筑的比重從10%提高到30%。僅以鋼結構產品為例,一旦實現工業化、標準化和產業化,能夠通過模塊間的拼接,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能耗產能比。根據國內領先企業生產管理數據,以鋼結構為主體的綠色建筑能夠節能70%、省材20%、節水80%、省時70%、省地20%。“標準化”將成為未來建筑行業發展的關鍵詞之一。


綠色住宅可提升舒適度


綠色建筑除了能在宏觀層面緩解能源消耗快、環境污染壓力大等問題,從微觀的個體感受來說,也可以幫助居住在其中的業主獲得直觀的居住改善體驗。


如今,室內空氣污染對居住者的危害越來越嚴重。空氣中的各類可吸入顆粒物可以進入人的呼吸系統,引起刺激過敏,誘發肺炎、肺癌等疾病。為解決室內空氣污染問題,目前已有很多綠色住宅大量運用市內空氣新風系統。通過在室內高位安裝排風口,地面預留通風管道,墻壁內設置通風層,通過房屋內外的壓力差,將室內的廢氣排出,通過在新風系統中加入過濾、殺菌和增氧等多項處理程序,獲得自然新鮮的空氣。


很多居住在北方城市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每年供暖開始前和停暖后的一段時間,是一年當中最難熬的。屋外艷陽高照,屋內卻寒氣逼人。打開空調暖風,溫度雖然上去了,但吹得人口干舌燥,既不節能,又不舒服。而通過采取頂棚輻射采暖制冷技術,將水管預埋進天花板的樓板中,通過地源熱泵將水打入地下,利用恒溫土壤為循環水加熱、降溫,這樣循環水回到室內后通過頂棚輻射可以保證室內溫度冬暖夏涼。


此外,通過做好建筑自身的保溫隔熱系統,比如采取特殊墻體和隔熱門窗、根據當地不同季節的風向設計開窗、增加電動門窗遮陽罩等方式,可以大大減少夏季制冷、冬季供暖所消耗的能源。大量采取太陽能發電、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技術,又可降低社區運營時花費在公共照明、園林灌溉等方面的成本。而這一切,最終都將會節省下居住者在物業費、采暖費、電費、水費方面的支出。


“綠色環保”不應成銷售噱頭


盡管建筑行業的綠色標準將越來越嚴格,但由于綠色建筑比一般建筑的建設成本高,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有不少開發商將“綠色社區”、“節能環保”、“生態大盤”等作為營銷概念來吸引購房者眼球,借機提高房價。《天津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起草人之一、天津城市建設學院管理工程系副主任劉戈表示,綠色建筑不是由企業說了算,必須經過國家住建部或者市建交委評審,獲得相應的綠色建筑星級標識。市民如果想購買此類住房,一定要向開發商索要綠色建筑星級認證,以免被開發商“忽悠”。


事實上,綠色建筑并不等同于高不可攀或造價不菲。有專家指出,綠色建筑除了需要一些科技手段支撐外,更主要的是使用模式和生活習慣。比如遵循“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的古建筑建設原則,只要在窗外設置一塊遮陽板,就能有效解決冬夏季對陽光需求差異的困擾。冬季太陽偏角大,陽光正好能照進室內;夏季太陽偏角小,陽光被檐口遮擋住,不會把陽光的炎熱通過窗戶和門直接帶進室內。再比如,在適當的位置種植高大的落葉喬木,夏天可以遮擋充足的陽光,冬季樹木落葉后陽光直射建筑可以帶來熱量。而室內如果能擺放一些仙人掌、吊蘭、文竹等植物,則可以吸附甲醛、苯等有害氣體,達到綠色環保的效果。


目前,萬科、當代、朗詩等一批房地產企業已經開始涉足“綠色地產”。除了具體節能技術的使用,更多房企將“精裝修”作為邁入綠色住宅的第一步。今年3月初,恒大地產就宣布住宅產品精裝修標準將全面升級,通過嚴格確保裝飾、裝修材料質量和無毒、無污染建材,保障業主身體健康。同時,通過選用標準化材料,降低業主后期維護成本。隨著行業需求的不斷增大,越來越多的綠色地產項目將陸續入市,為購房者追求優質居住環境提供更多選擇。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