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新型城鎮化試點釋放三大積極信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2-12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經濟時報 李海楠
核心提示: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近日聯合下發《關于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的通知》及《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下稱《方案》),將江蘇、安徽兩省和包括寧波等62個城市(鎮)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旨在為全國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并公布了推進時間表。

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近日聯合下發《關于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的通知》及《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下稱《方案》),將江蘇、安徽兩省和包括寧波等62個城市(鎮)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旨在為全國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并公布了推進時間表。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不僅涉及諸多省份地區的中小城鎮,還涉及北、上、廣等特大城市,同時吸收了四個直轄市的部分地區參與試點。其中,北京市通州區、重慶市主城九區、上海市金山區以及天津市薊縣均在列。一時間,輿論關注以“北京試點積分落戶、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的討論聲為主四散開來。


就此,記者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發展中國家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彭剛,以發展經濟學視角前瞻了《方案》對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可能帶來的影響。他認為,此次試點將全部試點地區方案要點予以公布,其間存在的規律性和普遍性一致對外釋放了三大積極信號:積極推進戶籍改革、力促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及重用市場化力量參與城鎮化建設。


為深化戶籍改革積累經驗


記者梳理《方案》全文發現,該方案提出了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總體實施方案,明確了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以及試點范圍、時間和主要任務。此外,將兩省及62市(鎮)的實施方案要點一并列明,共計287頁,全文約13萬余字,可謂詳盡、具體。


在彭剛看來,其目的正是要對外表明新一輪城鎮化建設圍繞綜合改革,凸顯“人”的城鎮化的核心理念。首當其沖就是普遍性選擇圍繞外來人口本地化、農民市民化做文章,“這在賦予地方突破戶籍限制、打破戶籍藩籬政策依據的同時,無異于抓準了新型城鎮化推進的主要障礙,彰顯了提速布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戰略預期。”


綜觀《方案》所列各試點地區的方案要點可見,圍繞戶籍制度改革落實積分落戶、居住證制度等內容成為各試點地區普遍采用的表述和涉及的重點內容,其中,廣州市、北京市通州區更是直接表明了“推進積分落戶政策制定積分落戶試行管理辦法”的態度。


而在時間方面,《方案》明確,各試點單位于2014年年底前開始試點,在2017年取得階段性成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于2018—2020年,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試點地區的成功經驗。


彭剛認為,明晰了時間表的任務部署,有助于公眾形成監督試點地區兌現任務目標的預期,尤其是北京、廣州等特大型城市積極部署以積分落戶政策為依托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步伐,正是意在為將來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積累經驗。


公共服務均等化將弱化戶籍概念


彭剛認為,《方案》傳遞了黨中央和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戰略要求,其決策是重大的、作用是重要的、意義是深遠的。他強調,我國長期作為發展中國家,本質特征就是雙元經濟結構,而著眼于取消城鄉差別正是構建現代社會和新型城鎮化所必需的。


“因此,必須盡快改變雙元結構,借助打破嚴格戶籍分割的契機,積極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彭剛說,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很長時間里,城市改革和人均收入的提升都是領先于農村地區的。這導致了城鄉收入和生活水平出現巨大差異。


彭剛認為,現階段,隨著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會階層化現象越來越明顯,距離我們的現代化建設目標差距越來越大。而《方案》通過具體政策舉措,旨在促使一部分流動人口尤其是農業人口市民化,意義十分重大。


“這顯示了新型城鎮化的根本難點正在得到突破。”彭剛說,這也意味著,國家對長久以來不肯觸碰的綁定戶籍提供公共服務的“痼疾”,終于拿起“手術刀”,“城鎮化不僅僅是經濟發展過程,更是社會進步的具體表現。”


《方案》要求,實行改革試點進展情況年度評估報告制度,總結試點經驗,完善試點內容,以點帶面,梯次推進,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及時推廣試點成功經驗。彭剛認為,這表明了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的意義所在,即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形成足以輻射其周邊地區的示范、可復制和推廣的經驗。


“示范效應的可推廣和可復制至關重要,切忌出現推行一段時間就不了了之的局面。”彭剛說,將戶籍制度改革置于新型城鎮化構建的范疇中,對于我國全面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而言,勢必將積累更多科學可借鑒的經驗,為日后長期弱化戶籍概念,轉而邁向積極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發展上來也將形成長期利好。


踐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市場化路徑


《方案》在總體要求中指出,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把地方政府債務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編制公開透明的城市政府資產負債表,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管理制度,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依據城市規劃編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融資規劃,針對不同項目性質設計差別化融資模式與償債機制。理順市政公用產品和服務價格形成機制,放寬準入,完善監管,制定企業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辦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運營。


對于地方政府而言,這項要求無異于在地方城鎮化特別是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上賦予了地方更大權力,其中,開拓融資渠道可謂正中“地方城鎮化建設資金缺口巨大”的下懷。在試點地區的方案重點中,諸如鼓勵企業通過PPP模式進入公用事業特許經營領域,探索將經營性項目、準公益性項目和公益性項目有機組合等內容成為試點地區普遍采取的措施內容。


彭剛認為,我國城鄉分布廣泛,且不同地區的城鎮化基礎設施現狀存在著巨大差異,如何尋找一條可為廣泛借鑒的途徑,供不同地區普遍采用著實考驗決策者的智慧。而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精神,《方案》也試圖讓各地普遍找到踐行城鎮化建設的市場化路徑,諸如PPP模式正是具體表現之一。


此外,彭剛提醒,根據《方案》所選的試點地區構成,不難看出,涵蓋省級、直轄市、單列市、地級市、縣級市乃至建制鎮的試點地區分布,本意就是要體現梯度設置初衷,也可解讀出我國推進城鎮化的重要方向之一,即強調貫徹就地城鎮化。


他認為,全方位梯度轉移和改變農民市民化的身份,因地制宜最為重要;而相較大城市流動人口問題的日益突出,就地轉移改變身份適宜我國更大部分地區的國情,也符合發達國家以及國際上通行的城鎮化客觀規律,“其間,市場力量不容小覷,且應該得以善用和重用。”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