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干旱少雨光禿的大沙漠里,也可以找到水草叢生、綠樹成蔭、一派生機勃勃的綠洲。
同樣,在產能過剩、回款困難、質量堪憂的混凝土行業,也有那么一片“綠洲”,散發著神奇的色彩,承載著綠色的使命,這便是高性能混凝土了。
日前,國家一再通過調研和發文,提倡大力發展、推廣應用高性能混凝土,在水泥、玻璃、陶瓷行業產能過剩,國家大力嚴控過剩產能之際,唯獨對混凝土行業“踩油門”,準確的說是對高性能混凝土“情有獨鐘”。
在混凝土行業產能過剩、應收賬款居高不下、質量問題堪憂之際,高性能混凝土何以一枝獨秀,成為混凝土行業中的一片“綠洲”?
走綠色之路方能受人尊重
低碳、環保、綠色的理念已深入各行各業,預拌混凝土行業自然也不例外。
自從混凝土應用于工程建設后,一直在現代建筑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仍將是應用最廣、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但同時混凝土的大量使用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問題,除了行業自身發展所面臨的諸多困惑需要解決和突破,其綠色化發展的程度和方向,也決定著混凝土行業的發展態勢和話語權。
眾多專家表示:如果說混凝土行業由于自身弱小導致了行業發展的諸多瓶頸,那么,要想強身健體、并得到全社會應有的重視和尊重,其關鍵在于能否成為綠色材料,能否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礦渣混凝土功能材料分會秘書長韓小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目前,混凝土是消納建筑垃圾與工業廢棄物的重點產業,從能夠消納各種工業廢棄物的功能來看,混凝土行業將是資源綜合利用的最大產業。
至于大家提到的污染問題,韓小華說,傳統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四部分配制而成,混凝土的膠凝材料主要是水泥。雖然當代水泥經常用工業廢渣、城市污泥、垃圾的處理等,但是水泥同時也是一種資源代價、能源代價和環境代價巨大的材料。每生產l噸水泥熟料除排放出大量的粉塵外,還排放出約l噸的溫室氣體二氧化氮。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混凝土如若不耐久,就會影響建筑物的壽命,造成資源浪費,帶來的新的環境污染問題。出于節約能源、資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減少維修費用等的考慮,重視混凝土的耐久性、提高其使用壽命,走現代混凝土的綠色產業化之路,也早已成為行業內共識。
現代混凝土與傳統混凝土相比,增加了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韓小華指出,這兩者在混凝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當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F在被社會普遍認可的礦物摻合料主要有粉煤灰和礦渣粉,都是工業廢渣。礦渣粉是鋼廠的水淬礦渣經過超細磨得來,勻質性更好。在混凝土中可單摻還可同時摻兩種以上的廢渣,摻和料不僅能夠代替較多的熟料,也可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不降低強度,還能夠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能,對混凝土的后期強度增長有益,改善現有混凝土的耐久性。這樣,既利用了廢渣,又大量減少了水泥的熟料消耗,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如今,現代混凝土已逐漸取代了傳統混凝土,其中,高性能混凝土作為現代混凝土技術發展的重點方向,近年來,這一領域引起國家和行業內外的廣泛重視,在國家政策的大力倡導下,高性能混凝土的發展必是大勢所趨。
高性能混凝土啟動綠色按鈕
自從1950年5月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和美國混凝土協會(ACI)首次提出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以來,作為舶來品,國內至今對其沒有統一的定義。
吳中偉院士在《高性能混凝土》一書中曾指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種新型高技術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礎上采用現代混凝土技術制作的混凝土,以耐久性作為設計的主要指標。針對不同用途的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對耐久性、工作性、適用性、強度、體積穩定性、經濟型性能有重點地予以保證。”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委托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作為總編單位所編寫的《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指南》中提出,“高性能混凝土是以建設工程設計、施工和使用對混凝土性能特定要求為主題目標,選用優質常規原材料,合理摻加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采用較低水膠比并優化配合比,通過預拌和綠色生產方式以及嚴格的施工措施,制成具有優異的拌合物性能、力學性能、耐久性能和長期性能的混凝土?!?
……
也有行業內資深專家認為,高性能混凝土在不同階段和不同應用領域有著不同內涵。比如,在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廉慧珍廉慧珍看來,高性能混凝土不是一個品種,而是對行業質量的要求。在現階段,其內涵應該落實到有利于提高混凝土質量、有利于提高建筑品質、有利于節約資源和能源、有利于環保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等方面。
雖然至今仍沒有明確定義,但行業標準規范與眾多專家學者在公開場合所強調的內涵基本是一致的,即高性能混凝土就是施工性能、高耐久性與高強度,能夠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并有益于人體健康的新型混凝土,代表了混凝土的發展方向。
高性能混凝土在利廢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具體來說,高性能混凝土中大量地使用粉煤灰等礦物摻合料,既提高了混凝土性能的需要,又可減少對水泥產量的需求;既可減少煅燒熟料時CO2的排放,又因大量利用粉煤灰、礦渣及其他工業廢料而有利于保護環境。
而在耐久性方面,韓小華指出,現代混凝土拌合物具有很好的工作性,可滿足施工需要,便于澆注和密實;摻和料降低混凝土的水壓熱低、改善內部缺陷少、硬化后體積穩定好、抗滲等耐久性能好。
可見,高性能混凝土的這些優良性為建造現代化大型建筑物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證,發展高性能混凝土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舉措。
作為重要的綠色建材,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廣應用對提高工程質量,降低工程全壽命周期的綜合成本,發展循環經濟,促進技術進步,推進混凝土行業結構調整具有重大意義。
找準了方向共創“森林”時代
當然,中國現階段高性能混凝土的發展,也不是十全十美,還存在一些問題,正處在起步階段。
行業內人士一致認為,人們對高性能混凝土的認識還不健全,在推廣上仍需要進行大量的普及和宣貫。讓大家了解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優點,并認識到使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高性能混凝土的健康發展,不是行業內某幾個企業的事情,正如廉慧珍所說,高性能混凝土的健康發展不僅是科技人員、施工人員的事,而且需要房地產開發商、設計人員、工程監理人員和政策法規制定者的共同努力。
高性能混凝土從提高混凝土耐久性、降低水泥用量、使用大摻量礦物摻合料、應用廢棄混凝土再生微細粉等方面推動預拌混凝土的綠色化發展。
高性能混凝土的發展,符合行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符合國家對環保的要求,國家對高性能混凝土的大力推廣,不僅可以解決混凝土行業的諸多問題,增加行業底氣,同時也是混凝土行業綠色化的一個最佳途徑。
現代混凝土作為行業發展方向,是當前必須要走的道路。高性能混凝土作為現代混凝土發展的重點方向,其發展好壞,直接影響著整個混凝土行業綠色化的進程和速度。從近期相關政策也可以看出,國家也將從高性能混凝土這一趨勢著手,加大混凝土行業的綠色化進程,慢慢將這個行業由“綠洲”變為“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