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樹立本地區發散典型企業,宣傳水泥發散工作。日前,鎮江市散辦邀請鎮江日報和鎮江畫報的記者對江蘇鶴林水泥有限公司的發散工作進行了采訪,意在利用記者的筆觸和鏡頭,用通俗的語言和畫面讓百姓了解發散工作,從而達到全社會理解與支持發散工作目的。
成立于2003年9月的江蘇鶴林水泥有限公司,擁有自備鐵路運輸專線和長江碼頭,公司同時擁有三條新型干法旋窯生產線,擁有9MW和15MW余熱電站各一座。公司的三條生產線全部采用先進的新型干法水泥工藝技術,具有產量高、能耗低、自動化程度高、勞動生產率高、環境保護好等特點。目前公司的水泥年生產能力達1000萬噸以上,是全國大型水泥生產基地。
公司領導對發散工作的重視和公司因發散工作的強力推進而獲得巨大的效益,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發散給公司帶來了環境效益。走進江蘇鶴林水泥公司,不見地上灰塵撲撲,卻見處處綠草綠樹肥美。辦公樓里窗明幾凈,實驗樓里不見往日面目難識,卻見控制室、試驗室里設備高檔潔凈如新。公司相關負責人這樣對記者介紹:企業目前在生產線上的脫硫、脫硝及收塵等環保裝置一應俱全,整個生產線全部密封,生產線實現全自動化生產,揚塵點大大減少。企業內部擁有容量可達30萬噸的水泥散裝庫18個,物流碼頭擁有同樣的散裝庫8個。公司去年散裝率已達98%。散裝率的提高,明顯改善了廠區及周邊環境。尤其是近年來,企業為提高水泥的施工性能,減少預拌砂漿和預拌混凝土中添加劑的摻入,企業將水泥產品的細度由原來的0.8微米變成了0.3微米,如果是包裝水泥的話,在裝包、卸包、拆包的過程中,揚塵濃度將大大提高,而散裝水泥不同,散裝車直接開進散裝庫,由于生產線全密封,包裝揚塵點不復存在。
——發散給公司帶來了經濟效益。走進江蘇鶴林水泥公司,不見人來人往,只見散裝車進進出出,聽不見機器轟鳴,卻只見旋窯不停旋轉。相關負責人這樣對記者介紹:發散可以大大節省人力成本,改善工人勞動環境。對鶴林公司來說,如果全部是包裝水泥,6臺包裝機,三班,需用工90人左右,一天只能包裝4-5千噸袋裝水泥;如果改做散裝水泥,企業只需要1名中央控制工,且一天就可發貨近3萬噸。對于年產800多萬噸水泥的江蘇鶴林公司來說,僅人力上就可節約近百人,且一天的發貨量可提高5-6倍。由此可見,發散給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
——發散給社會帶來了巨大效益。
據江蘇鶴林水泥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發散率之所以能得到保證,一是得益于企業在布置生產線時就預留了足夠的發散通道、散裝庫和散裝物流線。散裝庫可用皮帶走廊直接將散裝水泥運送至船上,公司的散裝水泥產品不但為滬寧高鐵、南京地鐵等重點工程源源不斷地提供了高標號水泥,在全省范圍內十分暢銷,而且銷往上海、浙江、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區、出口到中東、非洲等國家和地區。二是得益于面對的客戶群的變化,散裝水泥不再直接進入工地,而是將散裝水泥變成商品混凝土和預拌砂漿進入建筑市場。發散讓公司的粉塵污染能低于國標排放,使企業騰出原大量糾結于環保的精力,全力用于企業管理和產品質量提升,近年來,企業的DCS控制系統達到了全國領先水平,質檢系統中的試驗、檢驗室達到了國家樣板試驗室標準,公司的“樣板創新”工程有聲有色,保證了水泥產品質量的大幅提升,發散工作讓企業進入了良性循環。
發散工作讓企業得益、社會得益,我們該為江蘇鶴林公司的發散工作點個贊,同時也為鎮江市發散工作取得的成績點個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