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7日中國社科院舉行的“中國經濟新常態——速度、結構與動力”國際研討會上,多名專家認為,“十三五”的潛在經濟增速指標有望比“十二五”再下調約1百分點,約在6%-6.5%之間。
下一步需要加快落實深化改革措施,這包括實施更大力度的結構性減稅、延遲退休措施等。
中國社科院人口所副研究員陸旸指出,如果減稅比例為五分之一,延長退休年齡5年,全要素生產率可以提高,這時候改革紅利將減緩經濟減速的趨勢,“潛在經濟增長率可達7.62%”。
全要素生產率是指生產活動在一定時間內的效率,即總產量與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產率的來源包括技術進步、組織創新、專業化和生產創新等。
潛在經濟增速是在能源、資源、人力資源等條件下可以支撐的經濟增速。2012、2013年中國經濟增速為7.7%,2014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為7.4%。這是改革開放以來除去非正常年份的最低值。中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