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的擬上市企業,都會盡力維護經營管理層的穩定,但佳化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似乎是個例外。
2011年前后,公司監事任洪蘭、獨董方紅星、董事丁建陽先后辭職。其中,方紅星、丁建陽2010年11月進入佳化化學董事會,分別于2011年3月和10月辭職,任職不足一年。記者梳理后發現,辭職者有一個共同點,都與佳化化學存在關聯交易。
董事“閃辭”
佳化化學是國內最大的乙丙醇胺提供商,2011年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達15.95%;聚醚多元醇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也是公司的重要收入來源。
記者注意到,公司實際控制人是李金彪一家三口,持股比例達76.41%。其中,李金彪直接持股34.85%,通過撫佳投資(員工持股平臺)間接持股6.71%;妻子曲亞明持股15.15%;兒子李玉博持股19.7%。
股權結構上的家族烙印,自然滲透到佳化化學的董事會治理中。
2010年11月,佳化化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5180萬元。公司第一屆董事會共有6名成員,其中非獨立董事有三個,李金彪和妻子曲亞明占據兩席,丁建陽以外部董事身份進入佳化化學。而方紅星、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和北京東易律師所呂曉光律師三人,成為公司獨立董事。
但記者發現,方紅星、丁建陽很快就和佳化化學“說拜拜”了。2011年3月,方紅星辭任獨董,原因未披露;同年10月,丁建陽則“個人身體原因”選擇辭職。
“IPO企業要求最近三年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變更。”前瞻網IPO咨詢顧問武勝波對記者表示,實際操作中,如果報告期內公司董事、高管變化人數超過三分之一,就會被認為發生了重大變化。當然,正常換屆或新聘高管導致的變化除外。
董事會組建尚不滿一年,兩名成員就先后退出,人數占比達三分之一。佳化化學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踩“紅線”舉動,董事“閃辭”是否另有隱情?
關聯避嫌?
記者注意到,其實在2011年前后,佳化化學共有一名監事和兩名董事辭職,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與佳化化學存在關聯交易。
據招股書披露,丁建陽名下經營煙臺市順達聚氨酯有限責任公司、臨沂順達聚氨酯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是佳化化學的第五大客戶,2011年和2012年,采購額分別達2489.57萬元、2621.05萬元。
報告期內,佳化化學向丁建陽名下企業銷售乙丙醇胺、聚醚多元醇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等,均為公司主導產品。其中,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采購價格,比非關聯方的產品出售價格高出4.5%。
至于離職獨董方紅星,佳化化學在招股書中將其列為曾經的關聯方,但沒有披露個人信息和辭職原因。
記者發現,方紅星是獨董圈中的“大忙人”。今年42歲的他是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目前兼任沈陽機床(7.42, 0.14, 1.92%)、沈鼓集團和獐子島(15.13, 0.13, 0.87%)等多家公司獨立董事。如果是個人原因,為何能不辭勞苦擔任這么多家公司的獨董?辭職是否因當初的關聯關系而“避嫌”?記者致電佳化化學證券部,但電話始終無人接聽。記者隨后向公司電子郵箱發送了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前也沒有回應。
監事任洪蘭的辭職速度更快。任洪蘭2010年11月出任佳化化學第一屆監事會成員,次月便辭職,原因是減少關聯交易。據了解,任洪蘭配偶張保國控股的沈陽金遠東,是佳化化學客戶。任洪蘭擔任公司監事期間,公司同沈陽金遠東的經營往來構成關聯交易。
路障清除?
這些果斷的辭職舉動,能否修補佳化化學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可能漏洞,清楚IPO路障?
記者注意到,丁建陽和任洪蘭辭職后,沒有了關聯交易的“緊箍咒”,采購力度有增無減。2013年,丁建陽名下企業的采購額進一步擴至3233.40萬元,占當年佳化化學收入總額的1.12%。而任洪蘭在2010年12月辭職佳化化學監事一職后,佳化化學2011年-2013年向沈陽金遠東銷售1512.86萬元、989.23萬元和1059.26萬元。
相比外部董事、獨立董事、監事這些“花瓶”崗位,實際控制人李金彪一家三口牢牢把控董事會。目前,李金彪擔任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妻子曲亞明任董事、副總經理。2013年3月,兩人的兒子李玉博取代原銷售總監昝燊,正式成為佳化化學高管之一。
有關聯關系的董監事的辭職,是否會對公司IPO造成負面影響?佳化化學的IPO“錢景”如何?記者將繼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