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空氣”也能賣來1.5億元巨資?看似不可能的事即將成為現實。記者近日跟隨“新征程、新風貌——十七大精神在江淮”采訪團在銅陵市采訪時獲悉:根據海螺集團與國外溫室氣體交易巨頭達成的協議,僅僅是銅陵海螺水泥公司一家企業,依靠把減排的溫室氣體量賣給發達國家,就可收益1.5億元人民幣。根據已簽訂的協議,這筆資金將在2008年底前支付到銅陵海螺水泥公司的賬戶上。
熟悉這一交易前后經過的銅陵海螺水泥公司董事長朱忠平不無感慨地告訴記者:“銅陵海螺之所以能夠發這筆‘意外之財’,則是得益于該公司奉行的循環經濟發展舉措——利用水泥生產過程中的余熱發電,從而減少能源消耗,使得因使用能源而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小于核定排放量,剩余排量就可以拿到國際市場‘售給’發達國家?!?
溫室氣體減排換來“真金白銀”
為了人類免受氣候變暖的威脅,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三次會議通過了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據了解,銅陵海螺水泥公司這種“賣空氣換錢”的項目被稱為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
該項目是根據《京都議定書》的規定,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合作互惠的新型融資機制。這一項目將二氧化碳等溫室減排量作為一種“產品”,承擔減排義務的國家如果自身完不成減排任務,可以從其他國家購買減排指標。簡言之,如果一國導致溫室效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低于條約規定的標準,則可將余額賣給完不成規定義務的國家,以沖抵后者的減排義務。這樣,發達國家還能以比較低的成本完成減排任務。如此一來,既可以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又可以幫助發達國家實現減限排溫室氣體的承諾,達到合作共贏。
利用余熱 銅陵海螺一年發電3.5億度
在水泥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熱能。過去,在生產水泥熟料過程中,大量的熱能都被浪費。從去年3月份開始,銅陵海螺水泥公司為利用其旗下的兩條日產萬噸水泥生產線生產過程中浪費的熱能,開始興建余熱發電設備。目前,余熱發電設備已經正常運營,年發電量可達3.5億度,而銅陵海螺水泥一年的總用電量才8億度上下,節省了超過4成的電能,這在能源價格普遍上漲的大背景下,為產品贏得了很大的成本優勢。據測算,銅陵海螺一年省出來的電能相當于少燃燒了12萬噸標準煤,向空氣中少排放二氧化碳30萬噸。
11月7日,記者走進銅陵海螺水泥的余熱發電車間,偌大的車間內只有3名工人值班,工人實行“四班倒”,加上管理人員,這樣的一個年發電量達3.5億度的電廠,需要員工數量不足20名。而這一套國內最先進的余熱發電設備,則是海螺集團與日本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合作研發的,前者是世界水泥巨頭,后者是世界余熱發電領域最為權威的設備制造商,兩強聯手成立了專門的設備制造公司,還為泰國和國內多家水泥企業設計制造余熱發電設備,又賺了個“盆滿缽滿”。
循環經濟促資源最大化利用
在銅陵,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已經延伸到工業經濟的各大支柱行業。2005年10月,銅陵被列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銅陵有色集團公司被列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企業,這種“雙試點”在全國尚屬首家。為加強企業間循環經濟縱向橫向耦合,銅陵市專門劃出了一塊面積為28平方公里的區域,作為銅陵市循環經濟試驗園的起步區。
銅陵市循環經濟工業試驗園建設投資公司總經理郁思佳介紹,起步區共分為冶金化工、紡織印染、銅延伸產業、綜合服務四大功能分區。主要是引導具有循環經濟概念的項目集中建設,促進企業生產的縱向橫向耦合,實現能量互補和資源合理高效利用,形成有機的產業鏈接和能源循環,使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郁思佳以銅陵有色公司的嘗試舉例,該公司冬瓜山銅礦擁有大量的尾礦硫精砂,這些砂石在過去就堆積在礦山周圍,占用大量耕地,有害物質污染地下水和空氣,一旦坍塌,甚至威脅周邊百姓的安全,是個不折不扣“難對付的主”。如今,在循環經濟園內,有色公司新上設備對硫精砂進行處理,生成“工業之母”硫酸外銷,而在生產硫酸的過程中,產生的高壓蒸汽又直接發電供企業生產自用,中低壓蒸汽則直接通過管道以較低價格供應給園區內的紡織印染企業,做到“吃干榨盡”。 (本報記者:朱禮文)
記者手記:從“吃子孫飯”到“子孫有飯吃”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詩仙李白曾用這樣的詩句來描寫唐代銅陵的銅冶煉場面,古銅都盛景,由此可窺一斑。今日的銅陵,作為蓬勃發展中的資源型城市,熾烈的爐火仍然雄雄燃燒,然而,嗆人的硫磺煙、發黑的污水卻難覓影蹤:天井湖畔,綠意融融;鳳凰山邊,山青水碧;藍天碧水與爐火銅花齊放異彩。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對于銅陵來說,實踐的步伐一刻沒有停息。依靠發展循環經濟,銅陵人搬掉了黑色銅渣山、紅色硫酸渣山和白色磷石膏灰山這“三座大山”,初步形成循環經濟產業鏈,逐步擺脫了資源型城市“吃子孫飯”的發展模式,注重可持續發展,確?!白訉O有飯吃”。如今,銅陵全市的空氣質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等均超過省級生態示范市標準,生活在銅陵,無疑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