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協議,“三一重工”將在喬治亞州PeachtreeCity的征地上建設三一美國總部、研發中心和制造中心,生產銷售三一成熟的、具有穩定質量和成本競爭優勢的工程機械產品,進一步輻射加拿大、墨西哥市場,并在五年內實現5億美元的產能。
“三一重工”成立于1994年,到目前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制造企業、全球工程機械50強、中國500強、中國機械百強、中國最具成長力的自主品牌企業、中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50強……短短13年間,“三一重工”從湖南省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工業作坊,發展成為中國工程機械高品質的代表、能夠挑戰國際品牌的民族企業,已擁有25大類、120種規格的產品,混凝土輸送泵、混凝土輸送泵車以及全液壓振動壓路機等產品一直保持著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地位,其中混凝土泵送設備與德國的大象和施維英一起,為全球三甲。
“機械湘軍”爭霸工程機械產業
“三一重工”只是“機械湘軍”中的勁旅之一。另一支勁旅是中聯重科,此外還有山河智能等新軍。在工程機械這一行業,去年和今年兩年,一系列“世界首臺”、“中國第一”相繼在長沙問世,不僅拓展了工程機械湘軍市場空間,也聚變并打造出新的產業階梯。
世界第一臺采用熱風循環的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綜合式復拌機在中聯重科下線,標志著我國在瀝青路面維護領域進入全新時代;中聯重科造出我國最大激振力壓路機;最大噸位QUY600履帶起重機,打破我國大型液壓履帶起重機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三一進軍起重機領域并開發出400噸履帶起重機,目前又投入900噸履帶吊起重機研制并謀求取得突破;世界首臺路緣清洗車在長問世;世界第一高度66米泵車在長誕生;中國最大的BG2100路面冷銑刨機在中聯重科研制生產成功;三一采用世界首創無泡砂漿專利技術完成瀝青砂漿車研制;我國首臺特殊物料輸送泵在中聯問世;中聯塔機創下國內塔機單項產品出口最大單;中聯汽車起重機創我國汽車起重機單一品種、單一機型出口的新記錄……
8月23日,由中聯重科自行研制與生產的大中噸位履帶起重機QUY200發往美國,這是中國大中噸位起重設備首次搶占技術壁壘森嚴有著“工程機械王國”之稱的美國市場。
8月24日,滬深兩市跨過5000點大關后,以收盤時的數據計算,工程機械板塊的16家上市公司,由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組成的工程機械湘軍市值累計高達993.8億元,超過這一行業其他上市企業市值之和。
2007年,中聯上半年的產值已達64.8億元,三一的產值已達54.5億元,據介紹,如果到年底,中聯、三一兩大工程機械巨頭的產值能夠雙雙躍過百億之檻,那么,長沙躍升中國工程機械之都,必成定局。
“機械湘軍”策動全球攻略
近日,湖南根據國家政策,研究、出臺《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鼓勵和支持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意見》,進一步優化服務,重點支持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工程機械主機制造企業發展,培育長沙、湘潭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到2010年,力爭全省工程機械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過800億元,加快打造國內領先的工程機械裝備制造基地。鼓勵企業實現跨地區、跨行業并購重組;鼓勵核心企業通過裂變方式形成專業配套企業;鼓勵中小企業為工程機械主機配套。培育發展產業集群,依托核心企業,著力建設長沙、湘潭工程機械產業集群。鼓勵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
此外,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資金扶持上,對列入“雙百工程”和省重點工程的技術進步項目,有關部門在資金上給予重點支持,對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和關鍵主機及零部件新產品開發研制項目,每年從省財政科技投入中予以優先支持。土地支持方面,對核心企業建設用地予以優先安排、重點保障。政府采購方面,對省內重點工程所需工程機械設備,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省內產品,大力支持首臺套設備的銷售使用。
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指出,工程機械產業市場需求潛力大,符合經濟全球化國際制造產業大轉移的發展趨勢,湖南省的工程機械產業具有成本、原料和產業基礎的優勢,要樹立信心,搶抓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重大機遇,進一步加快發展。
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表示,在全球化中,經濟確實是沒有國界了,但企業和企業家是有國籍的;在21世紀人類文明的盛宴中,13億人口的中國再也不能依賴日本的相機、美國的軟件、德國的混凝土泵。
在談到中聯集團的全球化戰略時,中聯集團董事長詹純新說,在經濟全球化浪潮撲面而來的21世紀,中聯重科通過技術、市場和資本的紐帶,聯結行業內骨干企業,整合資源,優化配置,大規模、高起點地推進和大振興中國機械裝備行業的科技進步。只有堅持自主創新,以自身的科技,經濟小循環逐步融入不同層次的經濟大循環,才能壯大整體實力,打造自主品牌,培育國際競爭力。”
湖南省委副書記梅克保說,三一在美國投資,把湖南的機械產品帶到美國,也將中華文化、湖湘文化帶到了美國。“三一重工”走進美國看似只有一小步,實際卻是湖南民營企業跨入世界舞臺的一大步。它意味著湖南實施“走出去”戰略出現了新的特點,站在了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