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卡特彼勒,也許有人會感覺有些陌生。
今年7月中旬,我國江淮地區遭遇了一場自1954年以來最大的洪澇災害的肆虐,直接經濟損失超過35億元人民幣。此次特大洪澇災害也造成了皖北地區很多市政建設性項目被迫停工。而遭受洪水影響的當地卡特彼勒用戶,有的機器被淹、有的房屋被毀、有的是機器被洪水圍困動彈不得,一大批在建工程項目被淹或被迫中斷,通過融資租賃或分期付款方式購買的機器幾乎均被擱置。
面對突如其來的嚴峻災情,這些企業束手無策。
啟動突發應急方案
面對災情,一場由卡特彼勒金融公司、卡特彼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和利星行機械(卡特彼勒華東地區代理商)聯合發起的“心連心、手牽手”應急接力行動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卡特彼勒(中國)融資租賃華東區區域經理闞凌云率隊的慰問團,帶著慰問信和禮物,分赴災區,為客戶送去一份份人文關懷。
同時,卡特彼勒融資租賃公司主動提出為部分重災用戶全額減免合同修改手續費,并及時辦理相關的延期付款手續。據闞凌云介紹,由于卡特彼勒的客戶主要為國內的中小企業,而目前中小企業主又普遍面臨融資難問題,卡特彼勒推出的很多實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國內的中小企業客戶解決這一困難。
那么,卡特彼勒到底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
搶灘意在深遠
卡特彼勒是全球最大的重型機械供應商,在財富500強企業中位列第39位,其在建筑機械、礦用設備、柴油和天然氣發動機以及工業用燃氣輪機的生產方面都處于國際領先地位。2003年,它的全球銷售額達228億美元。2004年4月,卡特彼勒在中國成立了融資租賃公司,是經商務部批準成立的第二家外商獨資融資租賃企業,同時也是第一家工程機械類的融資租賃公司。
融資租賃即客戶通過首付、每月還款的方式,先租賃一定時期的昂貴設備,租賃期滿付清全部租金后,便可以擁有該設備的產權。據央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司透露的數據,美國租賃業對GDP的貢獻已超過30%,而我國僅為萬分之三;發達國家融資租賃業的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15%-30%,我國僅為1.5%左右。不言而喻,中國市場如此巨大的潛力,自然引來了巨頭們的垂涎。
據悉,卡特彼勒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有24年的運作經驗。去年卡特彼勒全球業績超過300億美元,其中,金融業務的貢獻率在20%左右。
依托母公司的先進機械設備,卡特彼勒融資租賃計劃逐步控制中國的建筑機械、礦用設備等二手設備,在為工程機械行業帶來“今天使用、明天擁有”這一新概念的同時,也為自身帶來除租賃利潤外,附加的翻新、維修保養服務等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