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基在中國水泥工業的發展史上,絕對是一個無法抹去的名字。
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之一,中國最為活躍的大型跨國建材公司、入主四川雙馬后成為國內首家在A股借殼上市的外資水泥企業……經歷了在中國市場十多年的發展,拉法基,無疑是跨國公司在中國水泥行業發展的一個典型。
首開先河 尋求側面切入
中國水泥市場存在著行業投資效率低下、市場割據、無序競爭等諸多問題。面對這種兩難局面,拉法基依據其對經營環境與自身優勢、劣勢的客觀分析以及跨國公司一貫的著眼長遠的眼光與實力,果斷做出了進入中國水泥市場的發展戰略。
自從進入中國市場,拉法基一直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地給自己夯實了根基。
1994年,拉法基水泥在原北京市懷北礦山水泥工業公司基礎上成立了由其控股的合資企業北京興發水泥有限公司,年產水泥100萬噸。該項目作為拉法基在中國的第一筆投資,拉開了拉法基集團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序幕。而北京興發水泥對于拉法基而言,僅僅是其在中國水泥市場上的一次“小試牛刀”。
水泥行業是地域性非常強的行業,在中國目前的水泥產業版圖中,華南、華東和環渤海地區水泥市場競爭激烈,而西南市場正處于發展階段。拉法基就選擇了這樣一條避開了水泥行業競爭最激烈的華東、華南市場、繞開與海螺、三獅等大企業直接對陣的發展道路,一步步實現其區域性壟斷的發展策略。
從1997年開始,拉法基開始在西部尋求項目合作。拉法基之所以看中西南地區,一是因為該地區目前在水泥行業沒有明顯的領導者;其次,中國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使得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因此對水泥的需求會大幅度增長;第三,西南地區低端水泥多,而高端水泥少,落后水泥產能的市場占有率高,拉法基可以利用技術方面的優勢為該地區提供高品質的水泥產品;第四,根據中國水泥行業的十一五規劃,良好的產業政策給拉法基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有了對西南水泥市場的絕對信心,拉法基后來的一系列動作也順理成章。
1999年,拉法基在四川合資建設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之一。2002年,拉法基出資在北京創辦了北京順發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2003年,重慶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成立。拉法基與原重慶水泥廠共同創辦的該合資企業,年產水泥80萬噸……
借力瑞安 西南座椅難憾
拉法基進入中國十多年,新建產能在其整個規模擴張動作中所占比重極小。新建工廠,從技術角度來講這是一個理想化的模式,但是,這并不是拉法基真正青睞的首選方式,在拉法基的發展史上,“并購”占有極其濃重的色彩,業內人士對此也更為關注。尤其是與水泥巨子瑞安建業聯姻、并下在四川水泥市場極有份量的雙馬水泥,這對拉法基中國戰略來說絕對是兩步“重棋”。
從一開始,拉法基對于西南地區水泥市場龍頭老大的位置就是志在必得的。而跟瑞安建業化敵為友,對于拉法基西南乃至整個中國區水泥業務的開展而言,實在是意義非凡。
1997年,借著香港回歸帶來的大好發展機遇,香港瑞安集團將旗下建筑及建筑材料業務重組成控股公司,名為瑞安建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建筑、水泥生產。2000年開始,瑞安建業將布局重點放到了西南地區,于同年底收購了年產30萬噸的貴州遵義市水泥廠。在不斷總結在收購和改造具有發展潛力的水泥廠的經驗,又先后在貴州省的遵義市、畢節地區、六枝地區、黔西南州及黔東南州收購了六家水泥廠,以及位于合江的一個粉磨廠。2005年,瑞安集團已成為重慶及貴州最大的水泥生產商。在貴州取得成功的同時,瑞安的矛頭又直指云南。
實際上,拉法基對云南市場也早已是摩拳擦掌。早在2003年,拉法基就與云南省政府簽訂了獨家合作意向書,計劃逐步收購云南省境內的幾家國有水泥企業。但是好事多磨,由于在企業收購后的人員歸屬問題上沒有與政府達成一致,拉法基云南擴張步伐受阻。
2004年7月,瑞安建業在拉法基的眼皮底下,將云南最大的兩家水泥廠——昆明水泥廠和開遠水泥廠納入囊中。當時這兩家水泥廠都是云南省內規模最大且盈利能力很強的水泥廠。本來瑞安的算盤是可以以此進一步鞏固其在西南市場的地位,但令人沒想到的是,收購后的這兩家企業對于瑞安建業來說,似乎成了燙手的山芋。由于均采用落后的濕法工藝生產,人員需求量相當大,減員增效的方式根本無法推行。2003年,瑞安建業的水泥業務虧損4710萬元。隨后的2004年,宏觀調控再次讓瑞安建業的水泥業務陷于窘境。瑞安建業要想改變現狀,只能盡快的將濕法水泥生產向干法水泥轉型。為獲得先進的人員和技術支持,緩解的資金壓力,開始考慮跟拉法基合作,將云南項目的部分股權轉讓給拉法基。
一方急欲脫身,一方求進無門。于是,瑞安建業與拉法基一拍即合。2005年8月11日,拉法基與瑞安建業宣布合并雙方在中國的水泥業務。合資企業被命名為拉法基瑞安水泥公司,總價值達到6.5億美元,拉法基以及瑞安建業分別持有55%及45%的股份。
于是,在拉法基西南水泥業務發展史上上演了極具有戲劇性的一幕,在爭奪云南市場暫敗給瑞安建業之后,卻意外收到了競爭對手拋來的合作繡球,真是印證了一句古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雖然外界將這項合作稱為雙贏之舉,事實上這次合作中最大的贏家當然還是拉法基。或許可以這樣說,拉法基對于云南、貴州市場整合大業更多地是借力于瑞安建業而實現的。
兩強聯手之前,瑞安已是西南地區最大的泥生產企業,拉法基在這樣一個非常恰當的時機下得到與其合作的機會,分享了瑞安多年來對西南水泥市場的整合果實,也為拉法基省去了許多麻煩。此次合作,展示出拉法基巧妙化敵為友、完成局部資源整合的高明。
業內人士認為,與瑞安的合作不僅消除了競爭對手,而且為其進一步向四川以外的西南地區擴張布下了一顆重要棋子。
吃定雙馬 在華君心難測
兩強合并后,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迅速擴張,每一步動作都是大手筆。對于云南、貴州市場的進一步整合似乎顯得異常輕松,僅需吹灰之力。06年4月,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貴州分公司正式成立。同年,拉瑞集團一舉收購了貴州本土六盤水水城、興義頂效、遵義新蒲3家大型水泥廠。而在對四川雙馬經過長達兩年多的拉據之后,也終于修成正果。
7月13日,拉法基瑞安在北京宣布已經相繼獲得國資委、證監會、工商總局和商務部審批通過的四張綠牌,并取得四川雙馬集團營業執照,最終獲得四川雙馬(000935.SZ)66.5%的股權。這也標志著拉法基集團在盤踞西南市場后終于在中國市場實現歷史性的資本突破。
業內人士分析,成功收購雙馬,對于拉法基來說是進一步掃清了西南市場的“障礙”。收購雙馬后,拉法基在西南地區的市場份額將達20%。在中國市場的水泥總產能則達到2000萬噸。不僅使其全面掌控川北市場,并可使重慶拉法基將與四川的雙馬及成都都江堰水泥廠一起對金頂在川南形成夾擊之勢。許多人認為,拉法基成為西南水泥市場的霸主已無懸念。
然而,拉法基瑞安的野心卻決不會止于西南。正如拉法基首席執行官博凱所說:“拉法基瑞安將成為中國數個省市的行業領導者。”
有業內人士認為,收購雙馬后,拉法基都江堰廠可以覆蓋成都市區范圍,雙馬江油廠可以覆蓋川北的綿陽、德陽一帶,雙馬宜賓廠則可覆蓋四川的東南地區。憑此,拉法基可以鞏固其在四川省內的霸主地位,而西南市場也將不在話下,接下來拉法基將借助西南市場向中小企業為主的西北地區滲透,最終有望在全國范圍內與海螺、華新三分天下。
對于拉法基“立足西南,進軍西北”戰略夢想,記者曾采訪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中國區首席執行官華顧思先生,對此,他不置可否,僅表示目前公司的計劃還是著力于西南地區的發展。“現在我們在西南地區已形成了一個網絡,有許多工廠,在西南地區發展對我們來說是最容易的。目前我們的主要網絡在西南地區,我們也喜歡西南地區。”
但他同時表示,并不排除其它可能,主要取決于機會。“拉法基決定在今后幾年中進一步擴大產能,在水泥行業只有形成網絡才能更好地開展業務。當然我們對于其它地區水泥業務的收購、合作以及投資也是采取開放的態度,這主要取決于機會。”
華顧思曾說,“市場競爭就像足球比賽一樣,取決于市場,也取決于競爭對手。關鍵要看誰的動作快,誰射門射的準,誰可能就會領先。”在并購整合大浪席卷水泥行業的今天,這句話實在值得每個業內人士細細品味。
拉法基在華大事記:
1994年8月 北京興發水泥有限公司成立。
1997年 拉法基開始在西部尋求項目合作。
1997年12月 確定了對都江堰項目的投資。
1999年初, 拉法基集團開始對成都進行投資的可行性考察。
1999年2月 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成立。
2001 年初 拉法基鋁酸鹽(中國)有限公司投產。
2002年3月14日 北京順發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6月5日 重慶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成立。
2005年8月 與瑞安建業合資組建拉法基瑞安水泥公司。
2005年12月 拉法基入駐重慶涪陵。
2006年4月18日 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貴州分公司正式成立。同年,一舉收購了貴州本土(六盤水水城、興義頂效、遵義新蒲)3家大型水泥廠。
2006年11月 拉法基中國海外控股公司收購四川雙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獲商務部批準。
2007年7月10日 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成立。
2007年7月13日 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宣布雙馬國有股份轉讓成功,并取得營業執照,完成收購四川雙馬所需的全部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