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中建三局圍繞“區域建筑”開疆拓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5-28  來源:中國建設報  作者:中國建設報
核心提示:中建三局圍繞“區域建筑”開疆拓土

 上世紀80年代兩度創造“深圳速度”的中建三局,跟蹤國家宏觀經濟戰略,圍繞“區域建筑”這一全新理念,實現了可持續的發展。2006年,三局經營額達到301億元,完成產值201億元,實現利潤3.1億元,三項主要經濟指標在中建總公司所屬8家工程局中均排名第一。

    改革開放初期,三局人毅然打起背包,拋妻別子,率先出征深圳市場。憑著自己的改革和創新精神,在深圳這片熱土打開局面。接連創出“深圳速度”和“新深圳速度”。在他們手下,聳立起了國貿大廈、帝王大廈等一批標志性建筑。

    跳出本土化“襁褓”

    這段經歷給了三局人明確的啟示:本土化的市場“襁褓”雖然溫暖,但顯然長不出壯苗,只有將企業融入更大的區域市場,才有獲得成長的機遇。上世紀90年代,國家開發浦東戰略出臺前夕,三局人敏銳地捕捉到信息,調兵遣將,在“長三角”布點排陣,占據要津,很快在上海異軍突起。

    緊接著,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西部大開發、促進中部崛起等均衡發展戰略相繼推出,三局緊跟部署,在沈(陽)大(連)、環渤海灣、西部重要城市和中部各省會城市都扯起大旗,安插重兵。

    近兩年,他們重點搶抓“珠三角”周圍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場館的機遇,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并大力挺進環渤海區域的天津市、天津濱海新區、唐山等新興開發熱點。同時加大西部市場開拓力度,形成新的產出區。

    目前,三局的經營格局由此發生重大轉變,由原來“珠三角”市場一枝獨秀變為東部、京津塘、沈大、西部和中部等多路支撐,企業經營產生裂變式效應,規模迅速擴大。

    從局部躍向全局

    業內人都知道,要打好“區域建筑”這塊牌,意味著施工單位必須由“打工”型企業,躍升管理型、高科技型企業,更意味其經營模式發生根本性轉變。

    為了適應這種經營模式的轉換,三局的外圍施工隊伍擴大到4萬多人。其自有的1.8萬名員工大多走上管理性、技術性崗位。以往一年干上百個工程就拉不開栓;如今一年干幾百個工程,仍顯從容自如。2006年,三局僅竣工的工程就有628項,竣工面積達668.38萬平方米。在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都有三局的項目部和施工隊伍。同時在海外承建著大量工程。

    三局還響亮地提出“大市場、大業主、大項目”的戰略口號。在鞏固公共建筑、房屋建筑等傳統領域的同時,加大對環保、核電、高端路橋領域的對接力度。與此配套的是“三不投”,對資金不到位、墊資額度大、壓價嚴重的項目,一律不投標,嚴格控制經營風險。某省直文化單位建一座近4億元的辦公樓工程,熱情地請他們去議標,條件是要墊資5000萬元,盡管這家單位效益很好,但他們最后還是放棄了。“過去是業主挑我們,現在我們為了企業的良性發展,也要對業主進行掂量。”三局董事長熊德榮說。

    去年,華南、華中、華北、華東四大分片市場簽約額達261億元,占全局國內份額的92.2%。全年國內承接億元以上項目51個,合同額166.4億元,占全局國內簽約額58.8%。項目平均簽約額9828萬元,比2005年翻一番。更為可喜的是,承接了合同額30.5億元的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合同額11.2億元的青島寶龍城市廣場(一期),合同額8.8億元的廣州歌劇院。任務結構更趨優化合理,公共建筑項目比例繼續提升,住宅項目比例進一步降低。

    從總部到各個分公司都有專門的班子在研究區域市場,跟蹤大項目和大業主。有的大項目,他們要跟蹤好幾年;而只要他們做過的大業主,其后續項目,都是點名要他們接著干。這種信賴,絕非僅僅是出于友誼,而更多的是對他們施工質量和科技實力的認可。

    由一業突進到多元并舉

    經過多年的探索,三局按照“區域建筑”定位的深基坑工程、超高層鋼結構、超高層建筑和高聳構筑物、復雜空間鋼結構、清水混凝土、大型工業公共建筑、高級裝飾設計和施工、高性能和特殊混凝土研發與生產施工、滑模爬模設計與施工等施工技術,先后獲國家科技大獎和省部級確認的施工法,有的被確定為國家行業標準,有的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04年,由中建三局控股的高新技術企業——中建三局股份有限責任公司,還在武漢東湖高新開發區注冊。

    正是這種層次更高、領域更寬的發展,造就了三局今天驕人的業績,也派生出房地產、鋼結構、建筑裝飾、新型建材、基礎設施和海外業務“六大板塊”。

    鋼結構本是三局人的強項。高度165.3米的深圳發展中心——第一座聳立在中國大地上的超高層鋼結構工程,就是出自三局人之手。如今,由三局人精心構筑的各類鋼結構工程,如雨后春筍,不斷拔起。順著這個拓寬的路子,正在建設的江陰鋼結構加工廠年內將投產,鋼結構研發設計中心的籌建、與寶鋼的戰略合作正在緊鑼密鼓之中,一條集研發、設計、加工、安裝一條龍的區源產業鏈正在打造之中。

  幾十年都是為別人“打工”蓋房子,為何不自己干呢?角色的轉換就在一念之間,眼下,隨著三局房地產樓盤在武漢、廣州等地的興起,他們開發的武漢新時代商務中心成為武昌地區的新地標。廣州天翔項目經濟效益也非常可觀。

    還有,自營商品混凝土,一做就做成了武漢市場的“老大”:去年銷售139萬立方米,占武漢市場份額22%,實現銷售收入3.31億元。三局總經理王祥明透露,別看圍繞區域市場的“六大板塊”加起來規模不及主業,但它所創造的利潤占了去年全局利潤的一半。

    圍繞“區域建筑”做強主業,多元并舉。做好輔業,拱衛主業,是三局人追求的遠大和現實目標。如今,中建三局統領的6萬多名分包隊伍分布在全國31個省市區,每年完成600多項工程。三局“五一”前夕公布的報表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局完成經營額74.4億元,完成產值4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32%、51.98%。在連續兩年經營額增百億元后,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區域挺進的態勢。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