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中聯詹純新回應海外媒體炒作折臂事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5-25  來源:湖南在線   作者:湖南在線
核心提示:中聯詹純新回應海外媒體炒作折臂事件

    國內某企業折臂慕尼黑的事件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德國等國的一些媒體紛紛放大這一偶然性的事件,質疑“中國制造”,質疑中國工程機械的創新水平,記者就此事聯系這家企業的同城競爭對手中聯重科,幾經周折采訪到其董事長詹純新,以下是采訪實錄,小標題為編者新加。

    自主創新不可能一帆風順,致力于創新的企業不要因噎廢食

    記者:詹董事長,在不久前結束的德國慕尼黑工程機械展會上,有“國內第一臂”之稱的某企業產品突然斷裂,您得知這個信息后有怎樣的看法?

    詹純新:折臂事件是個意外,不值得大驚小怪,我沒聽說過人學走路不摔跤的。美國航天飛機也發生過空中爆炸的悲劇,外國塔帶機在三峽工地也曾因斷臂造成過重大事故。

    中國制造必須向中國創造過渡,但自主創新不可能一帆風順,致力于自主創新的企業決不能因暫時的挫折而氣餒,沒有必要因噎廢食。

    海外媒體熱衷炒作折臂事件是“酸葡萄”心理,是吃“中國制造”為全球市場認同的醋。

    記:海外媒體尤其是德國媒體炒作這次折臂事件,您認為個中原由在哪里?

    詹:(笑)十幾年前中國混凝土機械市場幾乎都是德國制造的天下,現在我們的產品占了絕對的份額。市場上打輸了仗,人家心里有氣。也許這事暫時對工程機械產品的出口有些影響,但明天總會風吹云散。海外媒體的這次炒作,說穿了是酸葡萄心理,是吃“中國制造”的醋。

    中國企業對內講競爭,對外講團結,落井下石是對別人的傷害,也是對自己、對民族工業的傷害。

    記:折臂事件發生后,有些企業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那中聯重科有什么樣的態度,您認為工程機械行業對待這樣的事件應該具有怎樣的態度才是正確的呢?

    詹:我經常講一個道理,那就是競合之道。我們行業內部可以競爭,在對待這件事上,我們和兄弟企業肯定是同舟共濟的,“和為貴”嘛。在此,我也倡導全行業在對待這樣的事件上,要以民族工業為重,要形成行業的凝聚力。

    “中國制造”也應總結經驗,自主創新需要完全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記:照詹董事長這樣說,是否“中國制造”就沒有必要從這件事上吸取教訓了呢?

    詹:吸取教訓是肯定需要的。自主創新需要百分百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我要說的是,我們在創新的過程中,要有更加成熟的技術手段和更加嚴格的工業化考核,自主創新一定是一個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艱辛過程。

    “中國制造”應該“高位嫁接”,復制不是自主創新。你想登高一呼,就必須把高山踩在腳下。

    記:海外媒體這次事件中,似乎很關注工程機械“中國制造”的“復制”問題,您作為“高位嫁接”理論的倡導者,您怎么看人家的這種議論。

    詹:既然你知道我主張“高位嫁接”,就說明我是反對復制的。“高位嫁接”的真正含義,是構成自主創新不可或缺的三個內容之一,即“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的再創新”,它不是“復制”,是“登山”。你的面前有座大山,你想登高一呼,就必須把大山踩在腳下。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