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本站動態 » 正文

砼網視點:金融風暴強勢洗禮 促混凝土行業一體化進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5-18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鄭丹
核心提示:砼網視點:金融風暴強勢洗禮 促混凝土行業一體化進程
  金融風暴給我國外貿出口帶來強勁沖擊,雖說國家已經出臺擴大內需政策,部分抵消企業出口下降帶來的損失,但對于水泥企業來說,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已經讓外力的支持變的不那么有力了。

  近日,水泥產能過剩的消息在各地此起彼伏地傳出。誰都知道,一旦產能過剩,造成市場供大于求,其后果就是水泥價格的互相打壓,到時國家再擴大基建投資,也擰不過市場的鐵腕。其實,水泥產能過剩造成企業利潤降低的先例早已有之,例如前幾年的“浙江現象”。

  2003年浙江省水泥在全國排名榜首;2004年屈居亞軍;2005年則排名17。進入2006年,浙江水泥全行業虧損,1—9月份累計虧損1.41億元。浙江水泥業全行業虧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就是產能增長在時間、空間上過于集中,最后造成產能過剩,企業之間互相壓價。

  然而企業規模要擴大,業績要增加,靠限產發展總不是長久之計,于是水泥企業把眼光投向了水泥下游產業:混凝土行業。

  因此,就有了亞泰集團近日一系列的大動作:

  1、公司制定2009年至2015年水泥商品混凝土發展戰略及規劃,擬投資35億元,在長春市、吉林市、哈爾濱市和沈陽市等中心城市建5個商品混凝土龍頭企業。并建立3—5個占地30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骨料基地,適時將業務輻射至周邊二級城市,相應建立商品混凝土企業和骨料基地。

  2、2009年5月12日,亞泰與長春市金世紀商品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意向書,公司擬以收購資產或股權的方式與金世紀商混進行合作。

  這一系列動作表明,亞泰集團正在進行水泥、骨料、混凝土生產及銷售一體化進程,開啟水泥“自產自消”的局面。這一做法不僅通過產品深加工擴大內需,緩解了企業產能過剩,還形成兩個產業的協調互補發展。同時,由于自供水泥和骨料,降低了生產成本,具有極強的價格優勢和市場競爭力。  

  而且這一做法,也許正在成為水泥企業的一種發展趨勢,因為,亞泰集團并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今年4月28日, 華新水泥湖北省黃石市陽新年產1000萬噸骨料生產線在陽新縣富池鎮正式開工建設。據悉,該項目總投資達1億元,一期工程將于09年底建成投產。這標志著華新水泥大舉進軍水泥和混凝土及骨料一體化。除此之外,四川金頂、華潤水泥等企業也早已有此計劃。

  參照國外水泥企業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水泥企業進軍混凝土一體化的例子太多太多,排名靠前的水泥集團幾乎都有自己的混凝土業務,如世界排名前三的水泥生產商拉法基、豪西蒙、CEMEX。也許這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然而對于處于朝陽階段的中國混凝土行業,也許正是金融風暴這一契機,使早已積蓄力量的中國混凝土行業在“危” 中得“機”。 
     
  這些企業的開拓行為,讓人們的視線逐漸聚焦在中國混凝土行業上,將為中國混凝土行業一體化進程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讓人們看到了混凝土行業的勃勃生機。但正因此,我想說,在混凝土行業逐漸壯大成熟的路上,企業要“前車之鑒 后事之師”,避免又一個混凝土行業的“浙江現象”。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