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沙鋼——科技創新鑄就核心競爭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7-13  來源:《世界金屬導報》  作者:楊石林 趙輝
核心提示:沙鋼——科技創新鑄就核心競爭力

      改革開放,大浪淘沙。作為民營鋼鐵企業翹楚的沙鋼從誕生之日至今已經經歷了30年的風雨征程,從一個縣屬小鋼廠嬗變成目前年產鋼能力1500萬t,國內最大的電爐鋼和優特鋼材生產基地、江蘇省重點企業集團、國家特大型工業企業、全國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創造了中國鋼鐵業的一大奇跡。
   
      眾所周知,鋼鐵行業不但是資源密集型、資金密集型行業,更是技術密集型行業。沙鋼是如何在強手如林、競爭激烈的鋼鐵行業中,突破民營企業難以生存、難以做大、難以做強的桎梏呢?沙鋼人給出的答案是:集團自成立之初,就秉承“科技領航,科技是取之不盡的資源”的科技理念,大力實施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機制創新,對國外先進技術工藝堅持采用引進、消化、吸收、改進、輻射再到自主創新的戰略,沙鋼不僅依靠科技創新確立了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優勢,成功進入“千萬噸級鋼企”,更為沙鋼基業常青夯實了基礎。

      科技創新之功

      民營鋼鐵企業領頭羊,江蘇沙鋼集團坐落在蘇南張家港市揚子江畔,擁有總資產380億元,占地10平方公里,職工9800余名,具有年產鐵1100萬t、鋼1500萬t、材1500萬t(其中熱卷板450萬t),冷軋不銹鋼薄板40萬t、鍍鋅鋼板15萬t的生產能力。2005年,沙鋼在中國制造業500強中名列第29位,在全國民企500強中名列第2位;經濟總量在江蘇省名列第一位,并躋身于全世界最有競爭力的23家鋼鐵企業行列。企業先后榮獲“中國企業管理杰出貢獻獎”、“全國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全國用戶滿意企業”、“全國優秀企業(金馬獎”)、“江蘇省環保先進企業”等榮譽稱號。
   
      今天的沙鋼是輝煌的。沙鋼的輝煌業績是靠科技創新得來的,是從創業的第一天開始的,是從每一個員工做起的。縱觀沙鋼的發展,30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科技創新史,“科技領航,科技是取之不盡的資源”的創新理念,是對沙鋼發展歷程的最好詮釋。而正是常抓不懈的科技創新戰略,為沙鋼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今日的沙鋼已經擁有了五大競爭優勢:
   
      裝備水平顯著提高
   
      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沙鋼瞄準世界鋼鐵發展潮流,率先成功引進英國比茲頓鋼廠75t超高功率電爐煉鋼、連鑄、連軋短流程生產線。1993年,又興建了具有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的亞洲第一座90t超高功率豎式電爐煉鋼、6機6流小方坯連鑄、26機架無扭控冷高速線材生產線。1999年底,沙鋼繼續加大力度,加快技術改造,全面淘汰了建廠初期的落后設備,新建了100t特鋼電爐、100萬t合金棒材生產線,萬噸級長江碼頭等。進入新世紀,沙鋼興建650萬t鋼板項目,整個項目的工藝技術裝備具有當代國際先進水平,企業保持了高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產品結構快速優化 
    
      “九五”以來,面對鋼材市場變化頻繁,競爭激烈的新情況,沙鋼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依靠工藝裝備和科技人才等綜合優勢,狠抓新品開發,質量優化和結構調整。現在,沙鋼產品優鋼比達45%左右,同時開發投產一大批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鋼材新品種,優質高線形成10大系列,100多個規格,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5%以上,成為國內最大的優特鋼材生產基地。2005年7月,沙鋼650萬t鋼板項目的全線貫通投產,不僅實現了生產結構從短流程向長、短流程結合的轉變,鋼種從普鋼向優特鋼轉變,還實現了產品結構從長材向扁平材轉變的歷史性突破。在線材產品上,與華新鋼纜、東南大學聯合開發的鍍鋅鋼絲鋼纜用S82B盤條,已取得了突破,橡膠骨架用盤條的生產銷售量明顯提高。 
    
      生產工藝不斷優化 
    
      “十五”期間,沙鋼用于技術創新投資達7.8億元,先后完成了100t特鋼電爐、華盛高爐的大富氧噴煤、100萬t合金棒材工程、鐵水熱裝煉鋼改造工程,還先后完成了90t超高功率豎式電爐高速線材生產線和5條全連軋棒材生產線“一火成材”和“三切分”軋制的技術改造、豎式大電爐熱裝鐵水和高效連鑄新工藝,利用無扭控冷技術等對半連軋生產線進行全連軋技術改造以及650萬t鋼板項目大高爐與大轉爐鐵水“一包到底”新工藝等項目34項,使先進工藝裝備的潛能進一步釋放。沙鋼優特鋼材生產線創造性地實現了“電爐全兌鐵水、全精煉、全保護澆注、全連鑄、全熱送、全連軋”的“六全”目標,大大降低了能源等消耗,提高了產品質量。 
    
      指標水平全面提升 
    
      通過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對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進行了全面的技術革新,不僅優化提高了裝備水平和生產工藝,還促進了生產指標水平的快速提高,連鑄比、連軋比均達100%。沙鋼引進的第一條短流程連續生產線,設計能力是25萬t/a,通過多次技術改造,2005年的生產能力已經突破了70萬t/a。再如,潤忠煉鋼的設計生產能力為63萬t/a,通過多次技術改造,生產能力已達到了100萬t/a。依靠科技進步,不斷發展壯大,沙鋼主要技經指標水平年年都有大幅提高。2005年沙鋼的人均產鋼量達1075t,同比增長36.28%,居全國同行第一位;優質鋼比達47.4%,同比增長26.9%。沙鋼更在2005年突破了1000萬t大關,提前20年實現了沙鋼年產鋼量超千萬t的奮斗目標。 
    
      科技創新成果斐然 
    
      “十五”期間,沙鋼累計實施技術創新項目34項目,取得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技術成果近40項,實現經濟效益超過14億元。其中,“一種短流程電弧爐鋼廠”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棒材打捆夾緊裝置”、“電爐碳槍”、“水冷式電爐爐壁”、“電爐豎井”獲實用新型專利。2001年以來,沙鋼先后獲獎的項目有:“1860MPa級Pc鋼絞線用小方坯上的產業化研究和開發”獲2003年江蘇省技術進步一等獎、蘇州市科技創新特等獎;“小方坯連鑄連軋高性能、低成本冷鐓鋼盤條的研究”被列入國家863項目計劃;“氣保焊絲用鋼盤條”獲2000年度張家港市技術進步一等獎;“優質盤條工藝技術的研究”、“優質高效連鑄技術在小方坯上的產業化研究與開發”、“板坯存貨管理與調度系統”、“工廠電子地圖的應用”均獲張家港市技術創新一等獎;“子午線鋼簾線用小方坯連鑄連軋盤條”、“小方坯連鑄連軋高性能低成本冷鐓鋼研究”均獲張家港市技術創新二等獎。 
    
      在企業信息化建設方面,沙鋼不斷推進企業信息化,在成功實施SG-CIMS一期后,又啟動CIMS二期,投入了300多萬歐元引入了國際先進的生產排程系統,為企業的穩定生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撐。《SG-CIMS》獲得了1999年度國家863-CIMS首批示范工程、產學研聯合優秀項目稱號。 
    
      同時,沙鋼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板坯存貨管理與調度”系統,在提高熱裝熱送系統效能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僅此一項為企業節約了150萬歐元。通過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后再創新,已經建立了用各類信息技術集成的多級信息系統,使沙鋼的信息化一躍進入國內冶金行業先進行列。信息化為沙鋼每年提高管理效率、降本增效達5000多萬元。 
    
      此外,沙鋼還把科技創新與管理工作有機結合,其中“完善創新機制,實現高質高效”和“優化時間管理,加快生產節奏,促進降本增效”的管理模式分別獲得了2002、2003年度中國冶金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二等獎;“改革工藝、創新管理,努力實現‘五位一體’的管理模式”獲得了2004年度中國冶金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

      科技創新之路

      回首走過的科技創新之路,沙鋼人播下的智慧種子,在汗水的澆灌下,歷經破土萌發,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成績的取得與沙鋼人不懈努力和拼搏是分不開的,科技創新工作有效展開的背后,更有一套完整的體系作為支撐,沙鋼人在這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心得。
     
      堅持引進先進技術,成就科技創新高起點

      發展初期,為了盡快打開局面,提高沙鋼技術工藝裝備水平,縮短與國際國內同行的差距,沙鋼人果斷采取“拿來主義”,結合自身實際,從國外引進一流設備和技術,使沙鋼從一開始就站在較高的起點上,為之后的自主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科學處理好基礎工作和科技創新之間的關系。

      80年代中后期,短流程電爐煉鋼在美國等地區取得突破性進展,成為世界鋼鐵工業的發展新潮流,沙鋼領導層經過認真調研和充分論證,決定引進75t超高功率電爐煉鋼、連鑄、連軋生產線,一舉使得沙鋼的工藝裝備與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縮短了整整20年。1993年,沙鋼又興建90t超高功率豎式電爐煉鋼、LF精煉、連鑄高速線材生產線,該條生產線達到了20世紀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迅速接軌。

      之后,沙鋼并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更加快了企業產品向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轉變的步伐。1996年與韓國浦項合作興辦冷軋不銹鋼薄板工程,目前冷軋不銹鋼薄板年產量40萬t。

      堅持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創新的科技創新模式

      盡管“拿來主義”使沙鋼技術裝備水平有了快速提升,但這僅僅是科技創新工作的開始,只有真正將舶來的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造和創新,才能使科技創新能力產生質的飛躍。實踐證明,沙鋼切實處理好了引進消化吸收的再創新和自主創新之間的關系。

      引進90t電爐后,采用其偏心爐底出鋼、導電橫臂和碳氧槍等先進技術,對75t電爐進行了嫁接改造。同時還對這套短流程生產線進行多處改造,如增加側壁氧槍、精煉爐、粗軋機改造、上冷床采用多點夾尾技術、分段飛剪前移等,到2005年,該生產線年產能已經從引進時的25萬t增加到70萬t。 

      在2002年從蒂森克虜伯鋼廠引進650萬t鋼板項目時,整個工程按照工藝技術裝備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的要求進行總體規劃,與奧鋼聯工程技術公司等進行技術協作,實施國際最先進的鋼鐵制造自動化工程,生產線全部實行智能化運行,保證工藝流程、裝備水平、節能環保等方面具有國際一流先進水平。同時,沙鋼結合自身特點,與北科大合作研發首創“電爐煉鋼熱裝鐵水”新工藝路線,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創造出巨大的節能降本效益。

      堅持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完美結合

      在引進高水平技術裝備的同時,企業發展的重心逐漸轉移到依靠技術開發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方面來。沙鋼在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升企業技術中心主體地位的同時,還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實現產學研一體化,戰略性的處理了依靠自身力量創新和借助外力創新的關系。

      沙鋼強調技術中心在企業中的主體地位,堅持把高效、節能,提高產品附加值、降低成本作為企業發展的方向,在實現裝備國際化的同時,不斷引進、消化和吸收世界先進的鋼鐵冶煉、高效連鑄和軋制技術,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此外,還不斷增強研發投入,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提供條件。一方面,加大研發設備的投入,“十五”期間累計投入2000多萬元用于技術中心建設,確保滿足企業研發的需求,為“高精尖”產品研發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選派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到高等院校接受再提高教育或出國考察。通過這一系列舉措,使廣大技術人員能及時了解學習世界鋼鐵冶金前沿技術,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實現核心技術的新突破。

      沙鋼為了促進廣大員工加入到科技創新的隊伍中來,近年來一直進行小改小革,“四新”應用活動,構筑科技創新這一重要平臺,并重獎做出突出貢獻的員工,形成了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據統計,2001~2005年,沙鋼小改小革,“四新”應用活動申報立項2308項,累計完成1175項,每年都產生數千萬元的經濟效益。

      在內部挖潛的同時,沙鋼還注意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實現產、學、研一體化。沙鋼努力建設“產學研”合作基地,與鋼鐵研究總院、東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燕山大學等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充分利用其技術、人才優勢,提高自主技術創新的能力,開發新工藝和新技術。“十五”期間沙鋼共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13項,累計投入2億多元。對提高企業科技裝備水平、加強科技隊伍力量建設,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注重循環經濟和環境保護,提高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沙鋼依江而建,擁有優良深水港,區位優勢獨特,是發展鋼鐵產業的理想之地,沙鋼非常注重資源循環利用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科技創新工作,提出了“建設精品基地,打造綠色鋼城”的奮斗目標,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近年來沙鋼主要進行和完成的循環經濟和環保技改項目包括,煤氣發電項目,蓄熱式軋鋼加熱爐改造,高爐水渣制粉項目,高爐TRT項目,干熄焦蒸汽發電項目,轉爐渣粒化處理項目,污泥、除塵灰利用項目,污水回收利用工程,焦爐煤氣取代柴油、液化氣烘包項目,軋鋼連鑄坯熱裝熱送改造項目,熱裝鐵水工程,轉運站濕法除塵工程,實施一包到底的煉鐵、煉鋼新工藝。隨著這些項目的實施,不但使沙鋼減少了能源和資源的消耗,為企業獲取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也減輕了周邊地區的環境壓力。

      在650萬t鋼鐵項目中,配備了4臺5MW的全部燃燒高爐煤氣的發電機組,年可發電20多億kWh。在650萬t高爐煉鐵項目和330萬t焦化項目上,分別配套建設了TRT發電和干熄焦發電裝置,回收高爐煉鐵和焦爐煉焦過程中產生的煤氣資源,每年產生綜合經濟效益數億元。

      堅持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建立創新型企業,人才是第一資源,尤其創新型科技人才。抓緊并持之以恒地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企業的必然要求。沙鋼始終把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作為實施科技創新的戰略來抓,建設了一支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沙鋼深入開展職工培訓活動,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職工的業務水平和創新能力,增強了職工隊伍素質與科技創新互相促進的關系。

      沙鋼除了企業自身展開的職工培訓活動外,還非常注重在對外交流活動中培訓員工,一方面派員到國內外同行處交流考察,一方面不惜重金,從海外引智。沙鋼于1999年開始聘請國外技術專家擔任技術顧問,如美國的冶煉專家魯道夫先生、法國冶煉設備與工藝專家米歇爾先生、日本鋼鐵冶煉專家江見俊彥教授,每年定期來廠進行技術指導和講座。“十五”期間沙鋼組織的高水平講座和技術交流超過100場。事實證明,海外引智在培養人才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沙鋼技術人員通過海外專家的技術講座、或與其共同進行難題攻關,極大地拓寬了工作思路,使他們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經過沙鋼企業內部培訓和外部交流相結合,沙鋼涌現出了一大批科技創新人才。科技創新標兵,技改處處長高瑩只有大專文化,但依靠多年的工作經驗,勤奮鉆研,不斷為車間生產、工藝改進、降本增效實施技術改進,解決了眾多難題。近兩年他自行設計棒材打捆夾緊裝置、電爐豎井分解、水冷式電爐爐壁3個項目,先后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00~2005年,高瑩先后組織實施參與項目63項,獲公司獎勵項目51項。

      科技創新之魂

      三十載彈指一揮間,如今沙鋼已經進入了而立之年,這么多年來,沙鋼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更使集團核心競爭力有了質的提升。巨大成績取得的背后必然有精神力量的支撐,尤其是在沙鋼開展有聲有色的科技創新活動,如果沒有一種精神支撐,沙鋼人就難以走出一條充滿挑戰而又曲折艱辛的創新之路。 

      敢為人先

      從發展初期引進75t超高功率電爐煉鋼、連鑄、連軋一體化短流程生產線,到后來的90t超高功率的“亞洲第一爐”,再到與浦項合作的不銹鋼鍍鋅板項目,時時處處都能體現出沙鋼人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在市場激烈競爭的夾縫中,沙鋼人鍛煉出了敏銳的思維和獨到的眼光。以沈文榮董事長為首的領導層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多謀善斷,科學決策,在國內鋼鐵冶金行業有人持有懷疑態度的情況下,果斷引進了當時國際流行、國內領先的短流程煉鋼技術,成為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最終,這一項目被國內鋼鐵業專家譽為“中國鋼鐵工業第三次革命的樣板”,促進了國內電爐煉鋼工藝的蓬勃發展。
 
      百折不撓

      科技創新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中間必然經歷諸多曲折,面臨眾多難題。這一點,沙鋼人有太多的體會,但是正是百折不撓不服輸的精神激勵著沙鋼人克服一個又一個創新道路上的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 
    
      沙鋼在調試引進的第一條短流程電爐煉鋼、連鑄、連軋生產線時,發現連軋系統PLC電器控制程序沒有任何數據,再請外國專家,不但要花費巨額費用,而且時間上也不允許。沙鋼自己培養的工程技術人員,挺身而出,主動承擔攻關任務。在近半個月的時間里,他們將自己關在小屋里,苦苦思索驗證,經過上千次的數據調整,終于編出了符合沙鋼實際的PLC控制程序。 

      超越自我 
    
      沙鋼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過程。在永不滿足現狀的精神推動下沙鋼不斷地去攀登新的高峰,征服新的困難,最終取得新的成就。 
    
      在引進75噸電爐煉鋼生產線之前,沙鋼的窗框鋼已經占有當時全國市場70%的份額,經濟效益顯著,但是在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沙鋼人并未滿足現狀而裹足不前。沈文榮董事長深知優勝劣汰這一殘酷的市場競爭法則,與其將來落后挨打,不如現在主動出擊。經過多方面論證,沙鋼領導層最終決定引進新生產線,從而也走出了沙鋼日后迅猛發展的第一步。此后的發展中,沙鋼人始終秉承這一理念,直到今天。 
    
      社會使命 
    
      沙鋼懂得,不但要為國家社會創造財富,為企業盈利,為員工謀福利,而且更加明白自己應如何成為一個更受社會尊敬的企業公民。加大循環經濟和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在增加生產規模,提高企業效益的同時,有效地減少對資源能源的消耗,降低對周邊環境的污染。沙鋼建立起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圓周型循環經濟生產新模式,堅持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齊頭并進。目前,環保設備占固定資產18%,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的技改投入累計達到30億元。依靠科技創新,大力實施“三廢”資源化,進行優化利用和深度利用,循環經濟對企業綜合經濟效益的貢獻率達到35%左右,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以沙鋼為核心的江蘇揚子江國際冶金工業園已被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確定為全國循環經濟試點區。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