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河南省散裝水泥辦公室主任朱南紀
2008年,河南省發展散裝水泥工作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實現跨越式發展:全年共完成散裝水泥供應量3802萬噸,居中部第一位,居全國第五位;較上年凈增1000萬噸,居全國第二位;增長35.74%,居全國第三位;散裝率為37.14%,較上年提高7個百分點,提高幅度居全國第五位。創造社會經濟和環境綜合效益22.81億元。該省散裝水泥工作也因此被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在全國會議上點名表揚。
為深入了解該省散裝水泥發展情況,探究工作經驗,本報記者近期專門采訪了河南省散裝水泥辦公室主任朱南紀。朱南紀告訴記者,河南省散裝水泥之所以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是在省商務廳的領導下、在省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出發點,依靠科技進步,完善政策法規,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努力營造政策和工作兩個環境,狠抓城市砂漿“禁現”、 農村“發散”和重點工程三個重點,圓滿完成了國家、省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
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
積極營造兩個環境
一是著力抓好政策落實與完善,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把發展散裝水泥目標納入政府目標考核。2008年河南省把散裝水泥目標與節能降耗指標掛鉤,研究制定分解落實方案,納入各市節能減排工作目標。省商務廳會同省發改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印發2008年散裝水泥工作目標及節能降耗指標分解表的通知》,把任務分解到各市,實行目標管理,收到了良好效果。
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省)出臺的政策。在城市,該省按照國家七部(委、局)出臺的《散裝水泥管理辦法》,制訂了符合本省實際的實施意見,嚴格執行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實行城市城區禁止現場攪拌的規定。在農村,按照商務部關于農村發展散裝水泥的工作意見,制定了實施辦法和示范縣(示范點)考核制度,定期進行驗收考核。
修訂出臺了河南省政府第121號令。針對河南省1996年出臺實施的省政府第25號令的相關內容與國家現有政策和要求不一致的情況,該省以省政府1996年《規定》為基礎,以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為依據,借鑒了湖南、江西、黑龍江等省的立法經驗,在省法制辦的具體領導下,經過認真研究和廣泛征求意見,起草形成了《規定(修訂草案)》。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了修訂:一是禁止城市市區現場攪拌混凝土、砂漿方面,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積極發展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并根據國家和本省要求確定禁止在城市市區現場攪拌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的期限”。二是散裝水泥使用市場的管理問題上,規定“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生產企業必須全部使用散裝水泥。水泥制品生產企業(包括使用水泥的新型墻體材料生產企業,下同)使用散裝水泥,必須占水泥使用量的70%以上”。三是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的征收與管理方面,規定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屬于政府性基金,專門用于發展散裝水泥事業,專款專用,余額結轉下年度繼續使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不得擅自減免、截留、擠占、挪用。散裝水泥管理機構的管理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四是對農村散裝水泥市場的培育與發展,明確了職責和要求,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做好農村散裝水泥推廣應用工作,加大投入,建立農村散裝水泥配送和服務管理體系,鼓勵使用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提高農村散裝水泥使用率”。
《規定(修訂草案)》經省政府2008年11月21日第2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省政府第121號令頒布實施。
二是積極推進機構、隊伍和行業形象建設,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加強機構建設,穩定職工隊伍。在機構改革中,河南省散裝辦積極向政府及有關部門匯報工作,主動宣傳、講解發展散裝水泥的重要性。爭取了政府有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省散裝辦較好解決了財政全供、參照公務員管理,在全行業引起了廣泛關注,并得到了全國領散裝辦領導的肯定,與此同時,省散裝辦積極協調指導各省轄市機構改革中各級散裝辦財政全供與參公問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樹立良好對外形象。2008年省商務廳在創建省級文明單位工作中,廳黨組研究決定將省散裝辦列入聯創單位,省散裝辦高度重視單位精神文明建設。一方面加強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行“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教育,提高政治理論水平、思想覺悟和業務素質;另一方面努力改善辦公條件、營造優良的辦公環境,使散裝辦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順利通過了區、市、省三級文明委的檢查驗收。去年11月份,省商務廳連同省散裝辦被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近幾年,由于省散裝辦各項成績突出,被省商務廳、人事廳評選為省商務系統先進單位。
加強宣傳和交流,促進散裝水泥發展。一是通過簡報形式,把上級的指示精神、工作動態進行編發,使各地散裝辦了解到最新的工作動態。全年編發簡報20期,較好地發揮了學習和借鑒、起到了促進和鞭策作用。二是通過調研的辦法,經常深入各地散裝辦、水泥生產企業、建設施工單位、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生產企業了解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加強指導和引導。三是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力。積極參加2008年4月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散裝水泥五十年發展成就展覽”,河南省獲得最佳組織獎;積極組織每年散裝水泥宣傳周活動,提高散裝水泥的社會影響力;積極向《中華建筑報·散裝水泥雙周刊》等新聞媒體提供信息、稿件,擴大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促進散裝水泥發展。
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
狠抓砂漿“禁現”、農村市場和重點工程
一是堅持政策引導,科技創新,積極推動城市預拌砂漿的應用和發展
按照國家、省關于砂漿“禁現”工作的要求,河南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動預拌砂漿的應用和發展。一方面加強預拌砂漿推廣的宣傳和專業培訓工作。多次召開生產企業、使用單位座談會,征求意見,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加強執法檢查、監督,監控各批“禁現”城市落實進度。鄭州市是被列入全國第一批“禁現”的城市,也是該省砂漿“禁現”試點城市,砂漿“禁現”工作實施一年來,通過采取建立和完善砂漿“禁現”政策,規范砂漿市場;編制2008年預拌砂漿計劃;加強預拌砂漿推廣應用宣傳工作;開展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專項檢查工作;組織開展專業技能培訓,為推廣使用預拌砂漿提供技術支持;以建材備案為手段,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等六個方面的措施,使砂漿“禁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通過政府的推動,砂漿生產企業從中看到了產品銷售市場發展的前景,建設、施工單位對使用預拌砂漿也有了初步認識,主動接受使用預拌砂漿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洛陽市作為全國第二批砂漿“禁現”的城市,按照砂漿“禁現”的要求,及時出臺了洛陽市政府102號令,并對城市城區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做了具體的管理規定,舉辦了全市房地產開發和施工企業相關人員參加的砂漿業務技術培訓班。利用立窯水泥廠閑置資源、科技攻關,以少量的投資改造成砂漿生產廠,因地制宜,推廣應用預拌砂漿。
省內幾家散裝水泥設備生產企業先后研制開發完成了小立窯水泥廠改造預拌砂漿廠整套技術,砂漿運輸車、砂漿儲罐等,并先后引進了德國摩泰克砂漿儲存設備,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對廣泛推廣應用砂漿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完善農村散裝水泥市場體系建設
全面貫徹支農惠農政策,加快農村散裝水泥市場體系建設,構建符合河南省情的新型農村使用散裝水泥流通網絡體系,是河南省發展散裝水泥的一項重要工作。2006年全國散裝水泥工作會議之后,該省按照會議的部署和要求,針對農村散裝水泥網點建設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在鞏固焦作武陟、新鄉大召營鎮等農村網點發展的基礎上,培育和開拓新的散裝水泥網點,擴大農村散裝水泥推廣覆蓋面。為了做好農村散裝水泥的推廣工作,省散裝辦對全省農村散裝水泥示范縣(市)、示范點進行了獎勵和設備投放,以突出這些示范縣(市)、示范點對加快全省農村散裝水泥市場發展的示范引導作用。2008年省散裝辦投入20多萬元購置了37個農用散裝水泥存儲罐,配屬給洛陽、安陽、濮陽、開封、平頂山、焦作等市的農村散裝水泥示范縣和示范網點,同時拿出專項資金對2007年配屬給地市的散裝水泥罐進行了維護改造。鄭州、駐馬店、焦作、新鄉、三門峽、洛陽、濮陽等市也都撥出專款積極扶持農村網點建設。與企業和科研部門聯合,研制開發了適應農村特點、使用方便、價格低廉的散裝水泥可移動儲罐和農村用散裝水泥背罐車,受到廣大水泥企業、散裝水泥網點和農民朋友的好評。
據初步統計,近兩年來在全省有規模、具有一定影響的農村散裝水泥配送中心站已達30余個,形成了水泥流通企業獨立經營的“配送中心”、水泥流通企業依托其他流通企業網點的“萬村千鄉網絡”、水泥生產企業直接建網銷售的“水泥生產企業直銷”等八種模式,取得了一些經驗,散裝水泥正逐步被廣大農民接受和認識。
積極探索縣(市)城區預拌混凝土的推廣工作。為了把預拌混凝土的推廣應用擴大到縣(市)城區,省散裝辦對鄭州、洛陽、駐馬店、三門峽、濮陽等市進行了專題調研。在三門峽市調研中發現,目前全省縣域預拌混凝土發展迅速,比如三門峽市下轄5縣2區,共有混凝土攪拌站9個,除市區外,達到每縣至少建有1個攪拌站。濮陽市的南樂縣,平頂山的舞鋼市和鄭州的登封、新鄭等縣級市已率先實施城區“禁現”政策。
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全省110個縣中共有34個縣(市)在縣城建立了41個混凝土攪拌站。這是全省繼省轄市全部實現“禁現”之后,預拌混凝土在縣城的延伸發展,為下一步在縣城“禁現”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是充分發揮散裝水泥行業優勢,著力服務好國家重點工程建設
在散裝水泥使用市場中,國家(省)重點工程既不在農村也不屬于城市,但使用量大且集中。該省把對重點工程“用散”的服務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并加大扶持力度。省散裝辦要求各市散裝辦,有關大型水泥企業要協調配合,專人負責,在設施設備保障、生產、質檢、運輸、供應、倉儲等方面要各司其責,上下聯動,確保供應,充分利用散裝水泥行業的優勢,服務好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鄭西客運專線是國家重點工程,東起鄭州,西到西安,全長484.5公里。建成運營后,里程由現在的6小時縮短到2小時。為保證散裝水泥正常供應和使用,省散裝辦高度重視并做了大量協調服務工作。在企業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提供資金擔保,使企業在短期內從新鄉宏達節能環保設備廠制造大型散裝水泥罐23個,與焦作散裝辦共同協調財政部門利用散裝水泥專項資金投入100噸散裝水泥罐6個,為企業解決了燃眉之急,保證了散裝水泥在重點工程的順利使用。
中聯南陽分公司、七里崗水泥廠、中國長鋁水泥廠、同力水泥公司等在南水北調工程、安新高速改造工程、鄭西高速鐵路項目等重點工程建設中,注重發揮水泥生產企業自身優勢,以優異的產品質量和一流的服務,確保了國家、省重點工程建設的散裝水泥供應。
最后,朱南紀告訴我們,雖然河南省的散裝水泥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還有一些問題需要加以解決。在新的一年里,將尋求新的突破,加快發展。因此,他們在部署2009年工作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循環經濟和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圍繞商務部和省商務廳的工作要求和任務目標,認真學習,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第121號令;加強宣傳,增強意識營造社會對散裝水泥的認識;加強調研,積極做好協調服務工作;加強檢查,監督指導,促進工作發展,以確保完成散裝水泥供應量4200萬噸、散裝率達到39%的目標。
2008年,河南省發展散裝水泥工作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實現跨越式發展:全年共完成散裝水泥供應量3802萬噸,居中部第一位,居全國第五位;較上年凈增1000萬噸,居全國第二位;增長35.74%,居全國第三位;散裝率為37.14%,較上年提高7個百分點,提高幅度居全國第五位。創造社會經濟和環境綜合效益22.81億元。該省散裝水泥工作也因此被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在全國會議上點名表揚。
為深入了解該省散裝水泥發展情況,探究工作經驗,本報記者近期專門采訪了河南省散裝水泥辦公室主任朱南紀。朱南紀告訴記者,河南省散裝水泥之所以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是在省商務廳的領導下、在省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出發點,依靠科技進步,完善政策法規,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努力營造政策和工作兩個環境,狠抓城市砂漿“禁現”、 農村“發散”和重點工程三個重點,圓滿完成了國家、省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
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
積極營造兩個環境
一是著力抓好政策落實與完善,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把發展散裝水泥目標納入政府目標考核。2008年河南省把散裝水泥目標與節能降耗指標掛鉤,研究制定分解落實方案,納入各市節能減排工作目標。省商務廳會同省發改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印發2008年散裝水泥工作目標及節能降耗指標分解表的通知》,把任務分解到各市,實行目標管理,收到了良好效果。
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省)出臺的政策。在城市,該省按照國家七部(委、局)出臺的《散裝水泥管理辦法》,制訂了符合本省實際的實施意見,嚴格執行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實行城市城區禁止現場攪拌的規定。在農村,按照商務部關于農村發展散裝水泥的工作意見,制定了實施辦法和示范縣(示范點)考核制度,定期進行驗收考核。
修訂出臺了河南省政府第121號令。針對河南省1996年出臺實施的省政府第25號令的相關內容與國家現有政策和要求不一致的情況,該省以省政府1996年《規定》為基礎,以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為依據,借鑒了湖南、江西、黑龍江等省的立法經驗,在省法制辦的具體領導下,經過認真研究和廣泛征求意見,起草形成了《規定(修訂草案)》。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了修訂:一是禁止城市市區現場攪拌混凝土、砂漿方面,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積極發展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并根據國家和本省要求確定禁止在城市市區現場攪拌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的期限”。二是散裝水泥使用市場的管理問題上,規定“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生產企業必須全部使用散裝水泥。水泥制品生產企業(包括使用水泥的新型墻體材料生產企業,下同)使用散裝水泥,必須占水泥使用量的70%以上”。三是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的征收與管理方面,規定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屬于政府性基金,專門用于發展散裝水泥事業,專款專用,余額結轉下年度繼續使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不得擅自減免、截留、擠占、挪用。散裝水泥管理機構的管理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四是對農村散裝水泥市場的培育與發展,明確了職責和要求,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做好農村散裝水泥推廣應用工作,加大投入,建立農村散裝水泥配送和服務管理體系,鼓勵使用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提高農村散裝水泥使用率”。
《規定(修訂草案)》經省政府2008年11月21日第2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省政府第121號令頒布實施。
二是積極推進機構、隊伍和行業形象建設,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加強機構建設,穩定職工隊伍。在機構改革中,河南省散裝辦積極向政府及有關部門匯報工作,主動宣傳、講解發展散裝水泥的重要性。爭取了政府有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省散裝辦較好解決了財政全供、參照公務員管理,在全行業引起了廣泛關注,并得到了全國領散裝辦領導的肯定,與此同時,省散裝辦積極協調指導各省轄市機構改革中各級散裝辦財政全供與參公問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樹立良好對外形象。2008年省商務廳在創建省級文明單位工作中,廳黨組研究決定將省散裝辦列入聯創單位,省散裝辦高度重視單位精神文明建設。一方面加強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行“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教育,提高政治理論水平、思想覺悟和業務素質;另一方面努力改善辦公條件、營造優良的辦公環境,使散裝辦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順利通過了區、市、省三級文明委的檢查驗收。去年11月份,省商務廳連同省散裝辦被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近幾年,由于省散裝辦各項成績突出,被省商務廳、人事廳評選為省商務系統先進單位。
加強宣傳和交流,促進散裝水泥發展。一是通過簡報形式,把上級的指示精神、工作動態進行編發,使各地散裝辦了解到最新的工作動態。全年編發簡報20期,較好地發揮了學習和借鑒、起到了促進和鞭策作用。二是通過調研的辦法,經常深入各地散裝辦、水泥生產企業、建設施工單位、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生產企業了解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加強指導和引導。三是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力。積極參加2008年4月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散裝水泥五十年發展成就展覽”,河南省獲得最佳組織獎;積極組織每年散裝水泥宣傳周活動,提高散裝水泥的社會影響力;積極向《中華建筑報·散裝水泥雙周刊》等新聞媒體提供信息、稿件,擴大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促進散裝水泥發展。
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
狠抓砂漿“禁現”、農村市場和重點工程
一是堅持政策引導,科技創新,積極推動城市預拌砂漿的應用和發展
按照國家、省關于砂漿“禁現”工作的要求,河南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動預拌砂漿的應用和發展。一方面加強預拌砂漿推廣的宣傳和專業培訓工作。多次召開生產企業、使用單位座談會,征求意見,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加強執法檢查、監督,監控各批“禁現”城市落實進度。鄭州市是被列入全國第一批“禁現”的城市,也是該省砂漿“禁現”試點城市,砂漿“禁現”工作實施一年來,通過采取建立和完善砂漿“禁現”政策,規范砂漿市場;編制2008年預拌砂漿計劃;加強預拌砂漿推廣應用宣傳工作;開展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專項檢查工作;組織開展專業技能培訓,為推廣使用預拌砂漿提供技術支持;以建材備案為手段,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等六個方面的措施,使砂漿“禁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通過政府的推動,砂漿生產企業從中看到了產品銷售市場發展的前景,建設、施工單位對使用預拌砂漿也有了初步認識,主動接受使用預拌砂漿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洛陽市作為全國第二批砂漿“禁現”的城市,按照砂漿“禁現”的要求,及時出臺了洛陽市政府102號令,并對城市城區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做了具體的管理規定,舉辦了全市房地產開發和施工企業相關人員參加的砂漿業務技術培訓班。利用立窯水泥廠閑置資源、科技攻關,以少量的投資改造成砂漿生產廠,因地制宜,推廣應用預拌砂漿。
省內幾家散裝水泥設備生產企業先后研制開發完成了小立窯水泥廠改造預拌砂漿廠整套技術,砂漿運輸車、砂漿儲罐等,并先后引進了德國摩泰克砂漿儲存設備,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對廣泛推廣應用砂漿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完善農村散裝水泥市場體系建設
全面貫徹支農惠農政策,加快農村散裝水泥市場體系建設,構建符合河南省情的新型農村使用散裝水泥流通網絡體系,是河南省發展散裝水泥的一項重要工作。2006年全國散裝水泥工作會議之后,該省按照會議的部署和要求,針對農村散裝水泥網點建設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在鞏固焦作武陟、新鄉大召營鎮等農村網點發展的基礎上,培育和開拓新的散裝水泥網點,擴大農村散裝水泥推廣覆蓋面。為了做好農村散裝水泥的推廣工作,省散裝辦對全省農村散裝水泥示范縣(市)、示范點進行了獎勵和設備投放,以突出這些示范縣(市)、示范點對加快全省農村散裝水泥市場發展的示范引導作用。2008年省散裝辦投入20多萬元購置了37個農用散裝水泥存儲罐,配屬給洛陽、安陽、濮陽、開封、平頂山、焦作等市的農村散裝水泥示范縣和示范網點,同時拿出專項資金對2007年配屬給地市的散裝水泥罐進行了維護改造。鄭州、駐馬店、焦作、新鄉、三門峽、洛陽、濮陽等市也都撥出專款積極扶持農村網點建設。與企業和科研部門聯合,研制開發了適應農村特點、使用方便、價格低廉的散裝水泥可移動儲罐和農村用散裝水泥背罐車,受到廣大水泥企業、散裝水泥網點和農民朋友的好評。
據初步統計,近兩年來在全省有規模、具有一定影響的農村散裝水泥配送中心站已達30余個,形成了水泥流通企業獨立經營的“配送中心”、水泥流通企業依托其他流通企業網點的“萬村千鄉網絡”、水泥生產企業直接建網銷售的“水泥生產企業直銷”等八種模式,取得了一些經驗,散裝水泥正逐步被廣大農民接受和認識。
積極探索縣(市)城區預拌混凝土的推廣工作。為了把預拌混凝土的推廣應用擴大到縣(市)城區,省散裝辦對鄭州、洛陽、駐馬店、三門峽、濮陽等市進行了專題調研。在三門峽市調研中發現,目前全省縣域預拌混凝土發展迅速,比如三門峽市下轄5縣2區,共有混凝土攪拌站9個,除市區外,達到每縣至少建有1個攪拌站。濮陽市的南樂縣,平頂山的舞鋼市和鄭州的登封、新鄭等縣級市已率先實施城區“禁現”政策。
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全省110個縣中共有34個縣(市)在縣城建立了41個混凝土攪拌站。這是全省繼省轄市全部實現“禁現”之后,預拌混凝土在縣城的延伸發展,為下一步在縣城“禁現”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是充分發揮散裝水泥行業優勢,著力服務好國家重點工程建設
在散裝水泥使用市場中,國家(省)重點工程既不在農村也不屬于城市,但使用量大且集中。該省把對重點工程“用散”的服務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并加大扶持力度。省散裝辦要求各市散裝辦,有關大型水泥企業要協調配合,專人負責,在設施設備保障、生產、質檢、運輸、供應、倉儲等方面要各司其責,上下聯動,確保供應,充分利用散裝水泥行業的優勢,服務好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鄭西客運專線是國家重點工程,東起鄭州,西到西安,全長484.5公里。建成運營后,里程由現在的6小時縮短到2小時。為保證散裝水泥正常供應和使用,省散裝辦高度重視并做了大量協調服務工作。在企業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提供資金擔保,使企業在短期內從新鄉宏達節能環保設備廠制造大型散裝水泥罐23個,與焦作散裝辦共同協調財政部門利用散裝水泥專項資金投入100噸散裝水泥罐6個,為企業解決了燃眉之急,保證了散裝水泥在重點工程的順利使用。
中聯南陽分公司、七里崗水泥廠、中國長鋁水泥廠、同力水泥公司等在南水北調工程、安新高速改造工程、鄭西高速鐵路項目等重點工程建設中,注重發揮水泥生產企業自身優勢,以優異的產品質量和一流的服務,確保了國家、省重點工程建設的散裝水泥供應。
最后,朱南紀告訴我們,雖然河南省的散裝水泥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還有一些問題需要加以解決。在新的一年里,將尋求新的突破,加快發展。因此,他們在部署2009年工作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循環經濟和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圍繞商務部和省商務廳的工作要求和任務目標,認真學習,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第121號令;加強宣傳,增強意識營造社會對散裝水泥的認識;加強調研,積極做好協調服務工作;加強檢查,監督指導,促進工作發展,以確保完成散裝水泥供應量4200萬噸、散裝率達到39%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