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不用打樁就能蓋起抗震高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0-08-03  來源:珠江商報  作者:珠江商報
核心提示:不用打樁就能蓋起抗震高樓 



罩臺基礎
  

    什么叫罩臺基礎?用曹齊華的話來解釋就是,由以內外軸基礎梁為骨架,加上含單層鋼筋網的外軸壁和頂板構成。曹齊華以施工現場為例向記者說明,該房屋不要打樁,四周外軸骨架深入屋基只有1.3米,而內軸深入屋基只有0.5米,骨架建成以后,再在骨架上面鋪成鋼筋網,制成鋼筋混凝土三質頂板,該頂板既是罩基的蓋板,也是整個房屋建筑的底板,這種設計將房屋連成一個整體,使建筑物既有應變自如的整體自立性,又有軟著陸功能,所以具有防震抗震能力。

    國家建設部專家對罩基鑒定結論:造型新穎簡單、施工方便、節約資源,而且被罩土體之承托力處于升值趨勢,所以與筏基、樁基對比,有著又好又省的優勢。

    不用打樁,只要運用罩臺基礎就可以興建多層房屋,用這種技術建房,不但可以節省成本,而且還能抵擋大地震,這就是順德民間學者曹齊華發明的罩臺基礎。佛山科技大學有關專家特來參觀施工現場,曹工就此向參觀者闡述了他的理論。

  唐山地震啟發“免打樁”

  年過7旬的曹工,當年唐山大地震時,他任河北省第三建筑公司生產科科長,曾參與地震救災工作,面對一片片倒塌的樓房,以及瓦礫場上橫七豎八遇難者的遺體,他曾經發誓創建不倒翁樓房。憑著扎實的數學基礎,曹工發現現行建筑力學之彎距公式存在推導失誤,以致各類樓房基礎均未理想地解決剛性建筑與柔性大地的銜接問題,曹工設想以“復碗”形態罩住土體,隨著所罩土體越多,則越密實,其均壓散力功能越大,同時具有銜接于剛體物的中心強、外圍弱的散射能力,實現剛性建筑與柔性大地的軟著陸機制,這就是“免打樁”“罩臺基礎”的理論萌芽。

  舉債建房檢驗技術成果

  1985年,曹工隨妻子從北方回到順德,當時他沒有經濟條件,就向親友舉債自建家宅三層樓房,以此檢驗他發明的罩臺基礎。在他的帶動下,當時另有兩人也用他的發明各自建成一棟三層樓房。1991年,國家建設部有關專家專程來順德鑒定曹工的“罩臺基礎”專題論文,專家認為曹工的罩臺基礎是一項可以成立的創新技術。1994年,“罩臺基礎理論”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上世紀90年代,順德及其周邊大量興建單門獨戶的三四層樓房,曹工把他的罩臺理論傾注在民間建筑的實踐中,白天,他奔波于各建筑工地,爬高摸低,一絲不茍,晚上,他戴上400度的老花鏡伏案翻閱,為罩臺基礎理論嘔心瀝血。至今,曹工用罩臺基礎在順德、南海、高明、中山等地興建了200多棟民宅,而這些建筑都沒有出現任何缺陷,甚至連建筑界喻為不可避免的結構裂縫也沒有出現。
  曹工總結說,鋼筋混凝土三質罩臺基礎與現行打樁樓房對比,罩基與樓房主體屬于一體,整座樓房依靠自重而自立,因而可以避免地震災害。

  報料人:陳先生報料費:80元

  專家說法   

  罩臺基礎有待論證

  昨天,順德區科協委員梁頌升同在現場參觀曹齊華的罩臺基礎工程,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曹工的罩臺基礎期待建筑專家進一步論證推廣,以發揮先進理論的生產力作用。

  梁頌升介紹,曹工的罩臺基礎理論具有明顯優勢,包括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同時具有免除噪聲、環境污染,而最主要的優勢是房屋不倒不斜不裂,具有防震抗震功能。據初步統計,運用罩基技術比打樁技術,其建筑總成本至少要節省20%。

  梁頌升同時表示,由于罩臺基礎理論挑戰了現行建筑設計管理規范,因而難以推廣并發揮社會效益,所以曹工只得在民間不遺余力推廣罩基技術。希望建筑專家和青年一代能夠深入了解這一民間理論并給予論證。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