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4日,在巴菲特家鄉——美國加州奧馬哈市,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大會上稱公司下一任CEO已經確定,目前有兩名候選人,均是男性,身份暫時保密。
年逾八旬的“股神”巴菲特曾是世界首富,也是《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的常客,在《福布斯》2013年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四。每年5月初,在奧馬哈市舉辦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被譽為巴菲特“朝圣大會”。因為公司絕大多數股東每年僅有這一次機會可現場直面巴菲特,并且可以向巴菲特發問,所以每年的股東大會都會吸引數萬人云集奧馬哈小城。
在本屆公司股東大會上,除了透露確定接班人以外,巴菲特的一些言論同樣引起廣泛關注。其中特別引人關注的是巴菲特對于中國經濟及未來發展前景的一些判斷。在股東大會臨近尾聲時,一位來自中國上海的投資者詢問巴菲特是否有新計劃投資中國,巴菲特回應稱“中國沒有競爭優勢”。
“中國沒有競爭優勢”巴菲特一句很迅速、很直白的話,引發了小編的深入思考。身為“股神”的巴菲特緣何這樣判斷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和未來的發展前景呢?我們的企業到底缺少了什么因而造成了競爭力不強呢?
就以筆者所從事的工程機械行業來說,中國的工程機械經過幾十年長足的發展,特別是經歷了新世紀以來頭十年的黃金發展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特別是在2012年,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幾大領軍企業頻頻在海外市場出手,像三一重工收購著名混凝土制造企業德國“大象”普茨邁斯特,徐工集團又控股了德國施維英公司,柳工收購波蘭工程機械企業,等等。還有早在2008年的時候,中聯重科收購意大利混凝土機械制造企業CIFA。正是由于這些成績的取得,在最新的工程機械排行榜上,中國的很多工程機械企業的位次都有了不小的提升。其中三一重工以排名第五的位置來領銜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軍團。
然而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規模的擴大,并沒有完全或者說現階段從本質上為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帶來一個絕對的飛躍,究其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些關鍵技術或關鍵工藝手段依然掌控在國外的工程機械大企業手中。比如一臺工程機械產品的幾大關鍵組件,像液壓系統、傳動系統、發動機技術等。這些關鍵技術的差距決定了我們的產品有價格的優勢,但沒有頂尖質量的優勢。很多要求比較嚴苛的工程甚至是指名道姓地要使用某個國外品牌的機器。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我們的產品還是有相當差距的。
另外就是單個產品來說,無論是它的品牌包裝方面,還是外觀形象創意方面,中國的企業同樣也是有欠缺的。用一個很直觀的例子,就是產品的涂裝方面,國外工程機械的涂裝往往很絢麗,但同樣也很符合人的心理審美,可我們中國自己的產品在這個方面還是有明顯差距的,產品涂裝也過于單調,多種色彩的運用也不是很協調,讓客戶也看著不舒服。
其實以上一些方面的差距都是有一個更基礎的環節決定的,那就是我們的工業基礎如今雖然規模很大,但是大而不強,在對很多工業門類、學科的研究依然不很深入,這里面有行業的問題,也有整個社會環境的問題。
我想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差距,“股神”巴菲特才對與會者斬釘截鐵地說“中國沒有競爭優勢”。看來,我們的工程機械和中國的整個工業想要趕超,還是有一段很長、很艱苦的路要走!
年逾八旬的“股神”巴菲特曾是世界首富,也是《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的常客,在《福布斯》2013年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四。每年5月初,在奧馬哈市舉辦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被譽為巴菲特“朝圣大會”。因為公司絕大多數股東每年僅有這一次機會可現場直面巴菲特,并且可以向巴菲特發問,所以每年的股東大會都會吸引數萬人云集奧馬哈小城。
在本屆公司股東大會上,除了透露確定接班人以外,巴菲特的一些言論同樣引起廣泛關注。其中特別引人關注的是巴菲特對于中國經濟及未來發展前景的一些判斷。在股東大會臨近尾聲時,一位來自中國上海的投資者詢問巴菲特是否有新計劃投資中國,巴菲特回應稱“中國沒有競爭優勢”。
“中國沒有競爭優勢”巴菲特一句很迅速、很直白的話,引發了小編的深入思考。身為“股神”的巴菲特緣何這樣判斷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和未來的發展前景呢?我們的企業到底缺少了什么因而造成了競爭力不強呢?
就以筆者所從事的工程機械行業來說,中國的工程機械經過幾十年長足的發展,特別是經歷了新世紀以來頭十年的黃金發展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特別是在2012年,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幾大領軍企業頻頻在海外市場出手,像三一重工收購著名混凝土制造企業德國“大象”普茨邁斯特,徐工集團又控股了德國施維英公司,柳工收購波蘭工程機械企業,等等。還有早在2008年的時候,中聯重科收購意大利混凝土機械制造企業CIFA。正是由于這些成績的取得,在最新的工程機械排行榜上,中國的很多工程機械企業的位次都有了不小的提升。其中三一重工以排名第五的位置來領銜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軍團。
然而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規模的擴大,并沒有完全或者說現階段從本質上為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帶來一個絕對的飛躍,究其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些關鍵技術或關鍵工藝手段依然掌控在國外的工程機械大企業手中。比如一臺工程機械產品的幾大關鍵組件,像液壓系統、傳動系統、發動機技術等。這些關鍵技術的差距決定了我們的產品有價格的優勢,但沒有頂尖質量的優勢。很多要求比較嚴苛的工程甚至是指名道姓地要使用某個國外品牌的機器。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我們的產品還是有相當差距的。
另外就是單個產品來說,無論是它的品牌包裝方面,還是外觀形象創意方面,中國的企業同樣也是有欠缺的。用一個很直觀的例子,就是產品的涂裝方面,國外工程機械的涂裝往往很絢麗,但同樣也很符合人的心理審美,可我們中國自己的產品在這個方面還是有明顯差距的,產品涂裝也過于單調,多種色彩的運用也不是很協調,讓客戶也看著不舒服。
其實以上一些方面的差距都是有一個更基礎的環節決定的,那就是我們的工業基礎如今雖然規模很大,但是大而不強,在對很多工業門類、學科的研究依然不很深入,這里面有行業的問題,也有整個社會環境的問題。
我想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差距,“股神”巴菲特才對與會者斬釘截鐵地說“中國沒有競爭優勢”。看來,我們的工程機械和中國的整個工業想要趕超,還是有一段很長、很艱苦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