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長首次跌破8%心理關口,降至十年來最低點,而在微觀層面,幾乎所有制造業企業都步入低增長或者負增長,所受沖擊遠超GDP的下滑幅度,這其中工程機械行業尤甚。
歷經“黃金十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快速發展已得到世界的認可,而在此期間,國內工程機械行業一直在追趕,一直在模仿。追趕,正是高速增長期的代表動作。以國內最具代表性的龍頭企業為例:2003年三一重工上市,三一集團銷售額僅為40億元,五年時間在創始人梁穩根帶領下,這一數字翻了5倍,提高到200億元,2010年三一銷售額超過500億,2012年沖刺到1000億幾無懸念。2012年年初,三一重工還以26.54億元收購了混凝土機械領域的國際標桿企業德國普茨邁斯特(又稱“大象”),而后者一直是三一學習的偶像。
在對普茨邁斯特公司創始人卡爾•施萊西特的歡迎晚宴上,梁穩根曾好不吝嗇的夸獎到:“作為混凝土機械制造業歷史上最偉大的公司,大象的技術和產品,在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它既是我們希望超越的目標,也是我們長期學習的榜樣。”然而收購“偶像”,也成為追趕時代暫告段落的標志。
有人說我們的追趕很成功,然而在追趕的路上我們一直不缺少路標的,高速度的發展,跨越式的超越,我們是有追趕對象的,有模式可借鑒的,當然,再加上中國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特點,怎么能不快?”
然而在高速發展之后的今天,工程機械行業卻遭遇了“十月圍城”,在國內整個工程機械行業重復性的叫著“下月有望企穩回升”的聲浪中,很多“聽風者”品出了不同滋味,他們擔憂這樣的寒冬還能持續多久,而整個行業在盲目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各種風險何時會爆發,而一旦爆發自己是否會不堪一擊,沿著原來的路線繼續奔跑顯然已經退路堵死,伴隨著成本上漲、訂單流失、融資困難等諸多問題的出現,所有的工程機械企業都在思考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我們注定是孤獨的,沒有借鑒沒有參考,于是他們開始思考轉型。
很多企業把業績的大幅下滑歸結于外部市場環境,甚至心存幻想,將經濟快速復蘇的希望再次寄托于中央政府的刺激政策。然而政府也開始逐漸意識到,刺激經濟只是提振經濟增長得到短期回報的一個小動作,而目前整個制造產業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增長減速的問題,而是增長方式存在問題,知道今天這種方式如毒藥一樣開始慢慢的發揮藥效。
明日復明日的等待有人來救濟,看上去越來越渺茫。于是整個行業開始意識到:“高速增長時代”已經過去了,“理性回歸的時代”正在到來。于是有人說:“未來,企業已很難繼續按照擴張性模式發展。”
那么我們又將如何理想面對未來?“理性回歸時代”的生存法則中最重要的變化就是決策思維的變化,從過去的抓機會、重規模,到選機會、重細節。而這一過程是一個不斷否定自己的過程,更是一個尋求和探索,窮則思變的過程。目前國內工程機械企業所要做的是除了要理性面對并購的問題,更要以企業為單位進行企業內部以及整個行業的變革。
歷經“黃金十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快速發展已得到世界的認可,而在此期間,國內工程機械行業一直在追趕,一直在模仿。追趕,正是高速增長期的代表動作。以國內最具代表性的龍頭企業為例:2003年三一重工上市,三一集團銷售額僅為40億元,五年時間在創始人梁穩根帶領下,這一數字翻了5倍,提高到200億元,2010年三一銷售額超過500億,2012年沖刺到1000億幾無懸念。2012年年初,三一重工還以26.54億元收購了混凝土機械領域的國際標桿企業德國普茨邁斯特(又稱“大象”),而后者一直是三一學習的偶像。
在對普茨邁斯特公司創始人卡爾•施萊西特的歡迎晚宴上,梁穩根曾好不吝嗇的夸獎到:“作為混凝土機械制造業歷史上最偉大的公司,大象的技術和產品,在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它既是我們希望超越的目標,也是我們長期學習的榜樣。”然而收購“偶像”,也成為追趕時代暫告段落的標志。
有人說我們的追趕很成功,然而在追趕的路上我們一直不缺少路標的,高速度的發展,跨越式的超越,我們是有追趕對象的,有模式可借鑒的,當然,再加上中國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特點,怎么能不快?”
然而在高速發展之后的今天,工程機械行業卻遭遇了“十月圍城”,在國內整個工程機械行業重復性的叫著“下月有望企穩回升”的聲浪中,很多“聽風者”品出了不同滋味,他們擔憂這樣的寒冬還能持續多久,而整個行業在盲目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各種風險何時會爆發,而一旦爆發自己是否會不堪一擊,沿著原來的路線繼續奔跑顯然已經退路堵死,伴隨著成本上漲、訂單流失、融資困難等諸多問題的出現,所有的工程機械企業都在思考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我們注定是孤獨的,沒有借鑒沒有參考,于是他們開始思考轉型。
很多企業把業績的大幅下滑歸結于外部市場環境,甚至心存幻想,將經濟快速復蘇的希望再次寄托于中央政府的刺激政策。然而政府也開始逐漸意識到,刺激經濟只是提振經濟增長得到短期回報的一個小動作,而目前整個制造產業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增長減速的問題,而是增長方式存在問題,知道今天這種方式如毒藥一樣開始慢慢的發揮藥效。
明日復明日的等待有人來救濟,看上去越來越渺茫。于是整個行業開始意識到:“高速增長時代”已經過去了,“理性回歸的時代”正在到來。于是有人說:“未來,企業已很難繼續按照擴張性模式發展。”
那么我們又將如何理想面對未來?“理性回歸時代”的生存法則中最重要的變化就是決策思維的變化,從過去的抓機會、重規模,到選機會、重細節。而這一過程是一個不斷否定自己的過程,更是一個尋求和探索,窮則思變的過程。目前國內工程機械企業所要做的是除了要理性面對并購的問題,更要以企業為單位進行企業內部以及整個行業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