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隨著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兩大巨頭——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同時發布了2012年上半年半年報,工程機械行業主要企業大部分完成了中報發布工作。
上半年,工程機械行業整體環境不容樂觀,各大企業均面臨著巨大壓力,但由于各自抵抗風險的能力和業務范圍的不同,導致工程機械行業企業的分化日益明顯。
七成主流工程機械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相關分析機構指出,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延續了去年以來的下滑勢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回落,信貸資金狀況仍舊偏緊,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依然面臨較為嚴峻的形勢,產銷增速回落的幅度和持續時間均超過了預期。
以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的幅度來觀察,柳工、山推股份、廈工股份、安徽合力、山河智能、徐工機械營業收入同比均為負增長。
其中,山河智能的營業收入下降最快,上半年營業收入11.8億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的19億元,降幅高達40.69%;利潤總額為0.42億元,同比下降76.69%,降幅比排名第一的山推股份高出10余個百分點。
但是在下降的同時,山河智能也有很大一部分業務實現了巨幅增長,比如起重機械,營業收入增長3倍以上,達到351.77%;其他如煤礦綜采設備,增幅也達到90.31%。
推土機領域的龍頭企業——山推股份的利潤下降尤其明顯,利潤總額從去年同期的7.44億元直接跌到1億元以下,降幅達到87.30%,創造了本財務周期內,工程機械領域利潤下降幅度最大的紀錄。
而從各個主營業務的市場情況來分析,挖掘機產品的大幅下降是導致企業營業收入大幅回落的最大“后腿”,同比減少了65.6%。
徐工機械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接近180億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的195億元,下降了7.96%;利潤總額為18.2億元,同比下降了29.91%。
而從徐工機械各個主營業務的市場情況來看,排在營業收入下降幅度前三名的分別是:壓實機械,同比下降41.82%;路面機械,同比下降33.4%;起重機械,同比下降26.24%。
徐工機械在下降的同時也有很大一部分業務實現了大幅增長,比如消防機械,營業收入翻一番,同比增長108.53%;其他如鏟運機械、混凝土機械都有20%以上的穩健增長。
而作為挖掘機和裝載機方面的龍頭企業,柳工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上半年營業收入為73.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07.9億元,同比下降31.48%;利潤總額為3.9億元,同比下降69.64%,各項指標的下降幅度都比較大。
柳工的傳統強項——工程機械板塊,營業收入同比減少了31.53%,其他如土石方機械、配件業務等,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但是在融資租賃板塊,營業收入有小幅上升,達到3.23%。
廈工的表現同樣疲軟,上半年其營業總收入為42.5億元,同比下降39.29%;利潤總額為3.5億元,同比下降了36.38%。
叉車領域最有話語權的安徽合力各項指標的降幅不大,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7.96%,利潤總額為2.46億元,同比下降12.29%。
但是安徽合力主要業務板塊——叉車及其配件業務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1.12%,值得企業關注,而作為輔助業務的裝載機板塊,卻有了15.17%的小幅提升。
三一中聯逆市飛揚
以營業收入同比增長指標來看,幾家工程機械“大佬”之中,只有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兩家企業實現了營業收入同比正增長。
在營業收入上,三一重工依然是行業最高,為317.6億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的303億元,增長了4.6%;但是利潤總額有所下降,為63.5億元,同比下降13.55%。
從各個主營業務的市場情況來看,三一重工各項業務的變化不大,無論增減,基本都在10%徘徊,相當穩健和平均。
中聯重科雖然以291.2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居次席,但是營業收入同比增長最快,為20.59%,位居榜首。
從凈利潤來看,中聯重科自2009年以來首次反超三一重工成為榜首,其凈利潤為56.22億元,三一重工的凈利潤為51.6億元,此外,中聯重科的凈利潤增長率為21.47%,同樣居首。
分析人士表示:“從數據上看,只有中聯重科的凈利潤增長率實現了逆市增長,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公司擁有均衡的產品結構,可謂工程機械行業的‘全能冠軍’,均衡的產品結構對于中聯重科抵御系統風險具有顯著的效果。”
據了解,目前,中聯重科的產品有700多種型號,涵蓋13大類別、86種產品系列。混凝土機械方面,中聯重科成功將中聯品牌泵車銷往德國,這是中國泵車自主品牌首次進入德國市場;起重機械方面,中聯800噸履帶吊成功出口中東,創中國制造履帶吊產品出口最大噸位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