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備市場 » 正文

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如何破解零部件困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11-13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理想在線
核心提示: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如何破解零部件困局 
  日前,記者在對工程機械行業的采訪調查中發現,我國絕大部分工程機械企業關鍵零部件生產依然受制于人。有關專家表示,工程機械行業作為裝備工業中的重要產業之一,涉及國家產業與經濟安全,其基礎零部件的自主研發亟需國家有關部門政策支持。

  行業整體被“卡脖子”

  近年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通過自主創新和實施“走出去”戰略,取得了驕人成績。2007年,行業銷售收入2000億元,其中出口額640億元(貿易順差達240億元),10年翻了近40番,中國也因此成為與美國、日本、歐盟齊肩的國際工程機械制造業基地。

  但行業迅速發展的背后,一個不能忽視的事實是,我國關鍵零部件生產依然受制于人,出現了利潤不高,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局面。據中國工程機械協會測算,我國工程機械行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約15年左右,其根本原因在于,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水平不高,使用可靠性不強。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中聯重科監事會主席龍國鍵告訴記者,制約行業的主要關鍵配套技術有6項:動力換擋變速箱、濕式制動驅動橋、液壓泵與液壓馬達、回轉支承、整體式多路伐門、四輪一帶研發制造技術。“這些技術及制造均為國外掌握或控制,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難免被人‘卡脖子’。”

  利潤的70%被進口零部件“吃掉”

  據湖南省機械工程協會統計,湖南29家規模以上工程機械企業生產的主機產品中,零部件等進口成本占制造成本的40%以上。而徐工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2007年,徐工出口創匯5億美元,而購買國外零部件就花費約3億美元,外國零部件占出口產品銷售額的40%,但卻占了利潤的70~80%。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協會提供資料顯示,2007年以來,由于國外企業對零部件漲價,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大約有70%的利潤被進口零部件“吃掉”。

  中國工程機械協會理事長韓學松稱,為了獲取相關零部件,有的企業不得不派出專門的采購人員,守在國外供給商的工廠里等候;有的企業為減少誤工損失,經常空運原材料,成本大幅提高;還有的企業因缺少相關零部件,難以完成訂單生產,不得不重新調整生產進度和計劃。

  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表示,作為裝備工業中的重要產業之一,工程機械行業基礎零部件如此依賴進口,不利于國家產業與經濟安全,不利于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

  如何破解“零部件”困局

  據了解,國內工程機械行業零部件技術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零部件生產商以中小企業為主,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企業集團,與國際巨頭差距很大;二是各主機廠對配套零部件生產研發重視不夠,大部分企業重點停留于主機開發與生產,零部件發展緩慢。

  再一次表明政府通過加大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心,有利于工程機械的國內需求,有助于穩定市場信心和工程機械公司的估值水平。通過分析投資構成,我們認為政府出臺的投資措施將集中于以鐵路和公路建設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而對房地產投資的拉動有限。

  預計0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約17.3萬億元,其中鐵路投資約3,300億元,公路投資約7,000億元,房地產投資約3.6萬億元;根據上述投資措施,09年鐵路投資將增長82%,公路投資增長43%,靜態測算增加固定資產投資額約1萬億元。

  受益的工程機械品種包括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壓路機、旋挖鉆、起重機和混凝土機械;由于景氣度下降較快的房地產業并未受有關投資刺激,綜合考慮,裝載機、推土機、壓路機、旋挖鉆和起重機受益將更為明顯,相關公司為柳工、廈工、山推、中聯重科、徐工科技和三一重工。

  四季度通常受天氣影響施工量有所減少,同時春節在09年1月,較往年靠前,所以我們認為增加的1,000億元中央投資是否能夠在當季產生預期效果有待觀察,但預計對09年初的投資需求將會有所拉動。

  由于此次投資規劃了兩年時間,顯示政府通過加大投資刺激內需的態度非常堅決,如果未達到效果,政府仍然會可能進一步加大投資,而工程機械行業將會明顯受益,我們將行業投資評級由持有調高為買入。

  風險提示:

  由于房地產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占到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50%以上,受宏觀調控和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房地產業和制造業的景氣度都出現下降,它們未來的增速下降幅度亦會影響工程機械需求。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