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河南“去產能化”掙扎 同力水泥等企業受影響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1-15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生意社
核心提示:河南“去產能化”掙扎 同力水泥等企業受影響

  整個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讓身處其中的同力水泥的業績受到不小影響。

  同力水泥于今年10月22日對外發布的公司三季報顯示,與2012年相比,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9.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更是同比下滑71.69%。

  產能過剩,成為這家河南第二大水泥公司不斷虧損的重要原因。豫北市場本是這家公司的傳統優勢市場,但眼下,整個豫北市場的水泥供需卻面臨嚴重失衡的局面,“整個市場的年需求僅四五百萬噸,可產量卻已經達到2000萬噸,產能嚴重過剩。”同力水泥董秘侯紹民說。

  產能過剩依然嚴重

  河南省建筑材料協會一位負責人說,2012年,河南省實際水泥產量超過1.4億噸,而過剩產能有4000萬~5000萬噸。盡管截至2012年12月底,河南省已有113家企業全部關停并拆除了相關落后產能設備,全面完成2012年度國家下達的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然而,關停淘汰的150萬噸水泥產能相較于4000多萬噸過剩產能來說,依舊杯水車薪。 
   
  被迫轉移

  面對傳統優勢產業全部淪陷的局面, 河南省在積極應對產能過剩困局的同時,也在思索如何幫助企業盡快走出虧損的泥淖。

  2013年年初,面對全省電解鋁行業全面虧損的局面,河南省提出,希望通過電力補貼,為全省電解鋁企業“減負”,隨后,包括神火股份等在內的一些電解鋁企業的補貼部分電費開始被延緩繳納。

  這一數據,與國務院于今年10月出臺的《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相吻合。其中有一段表述:“嚴禁各地自行出臺優惠電價措施,采取綜合措施推動缺乏電價優勢的產能逐步退出,有序向具有能源競爭優勢特別是水電豐富的地區轉移”。 
    
  但他也承認,除神火股份外,國內很多電解鋁企業都看到新疆煤炭的價格優勢,紛紛將部分生產基地轉移到新疆,至少有15家企業都在新疆搞電解鋁項目,按照這種勢頭下去,下一步,整個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可能更加嚴重,眼前的盈利則很可能將同樣隨著產能的過剩與行業競爭的加劇,最終演變成為虧損。

  因為生存的艱難,同力水泥最終選擇了與競爭對手“握手言歡”。今年10月18日,同力水泥發布公告稱,擬以不低于每股6.32元的發行價格,向中國聯合水泥集團非公開發行股票4800萬股,作為央企的中聯水泥,將持有同力水泥10.11%股份,為其第二大股東。

  此前,同力水泥作為河南唯一一家水泥類上市公司,曾與中聯水泥、天瑞水泥等在河南省展開激烈競爭,最終,分別取得河南省內15%的市場份額。

  同力水泥的一位高層在談及重組背景時說,作為一個資金密集型重工業行業,產品生產和業務開展均以大量的資金需求為基礎,而同力水泥卻面臨著巨大償債壓力。更為嚴重的是,今年第三季度,同力水泥的產品價格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降,凈利潤也同比大幅下降67%~75%。

  微妙的官方態度

  一位接近河南省工信廳的人士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說,未來,河南過剩產業的出路,一是通過產品結構和生產工藝調整,達到產業升級和換代,解決結構性過剩,有效利用閑置產能。二是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增加先進產能。有的產能現在不落后,但三五年后則可能陷入落后被淘汰。因此,應該考慮通過等量置換或減量置換,比如淘汰400萬噸,則可以騰出等量或減量空間來增加先進產能。此外,還可以通過重組、轉移等方式實現過剩產能的化解。

  “國務院的新政策,會使新增產能得到一定控制。一些行業盲目重復建設,會有效遏制。”劉立斌說,從這個角度看,河南部分到西部投資電解鋁的企業或會遭遇阻力。而河南省的鋼鐵、水泥等新增產能或將受到抑制。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