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建筑構件,人們的眼前都會浮現一塊塊冰冷的混凝土制品。
記者日前在上海建工集團旗下的上海市建筑構件制品有限公司(簡稱:構件公司)采訪時,驚訝地發現:貌似簡單、又粗又硬的混凝土制品,卻是藏著大學問。
在這個全國首屈一指的建筑構件企業的水泥王國中,蘊含著不斷提升的科技含量和技術高度;飽含著科研人員一顆顆滾燙的事業心;寄托著構件人打造低碳城市、綠色建筑的美好夢想。
[磁浮項目帶來的驚喜]
2001年7月30日,新華社、中新社等媒體的一則報道——“上海磁懸浮快速列車工程第一根軌道梁,近日在上海建工集團構件公司的磁懸浮制梁廠拆模問世。這根長達12米、重達70余噸的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梁,也是我國自行設計并生產的第一根中心受壓預應力混凝土梁。”此消息立即引起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
2001年,上海開始籌建世界第一條磁懸浮列車示范運營線——上海磁懸浮列車,磁懸浮列車是一種沒有車輪的陸上無接觸式有軌交通工具,最高時速可達到500公里。
這項工程挑戰之一是能夠讓列車“浮”在上面的軌道梁。而軌道梁的研發重任,則毫無爭議地落到了構件公司,鐘偉榮受命加盟磁懸浮研發團隊。
言及磁懸浮快速列車軌道梁,上海建筑構件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鐘偉榮仍然難掩激動。
鐘偉榮,1988年同濟大學混凝土專業畢業,這位正宗科班出身的大學生一畢業就沉到了構件公司最基層的構件車間,一呆就是10年。從技術員到車間主任,再到公司總經理助理、總工程師,他一直在技術條線上潛心鉆研。
要讓列車高速飛馳,軌道梁的幾何尺寸精度誤差不允許超過2毫米,收縮、漸變性能要求極高。“研發軌道梁,那可真正是‘粗活細做’呀!”鐘偉榮至今記憶猶新。
設想一下,一根重達300噸,長25米、高2米的混凝土構件,在數控車床上進行精加工,在中國建筑構件制品歷史上史無前例。其難度與精度要求堪稱世界之最。在經有關科研、監理部門多次檢驗復測,精度達到設計標準并放置60天后,還將在恒溫車間的五坐標數控鏜銑床上進行精加工,并安裝各種功能件。
“而正是在如履薄冰的軌道梁的研發過程中,構件公司培養了自己的特種混凝土構件研究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極大地提振了研發團隊的激情和自信。”
鐘偉榮侃侃而談,磁浮軌道梁制作從工廠化延伸至現場化,從高速拓展至低速,軌道梁制作工藝及所用模具工裝完全由公司自主開發研制,形成了獨創性的知識產權,公司的磁浮軌道梁制作水平已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在磁浮項目的競爭中具有核心技術優勢。
[“陽春白雪”占領高端市場]
磁懸浮軌道梁的制作成功,為構件公司飛躍發展開啟了“阿里巴巴”之門,芝麻開門了!正所謂“一花引來百花開”,姹紫嫣紅放異彩。
構件公司領導班子審時度勢,敏銳地意識到,隨著城市建設的深入,構件公司的產品不能停留在“傻大黑粗”的“下里巴人”層面上,而是要開發“高精尖”的“陽春白雪”,占領高端市場。
什么是“陽春白雪”?這么說吧,你看到過浮在水面的混凝土嗎?你想象過一夜之間矗立起一座移動基站嗎?混凝土不需要夯實,就可以自動密實,你相信嗎?你知道保溫、防火、裝飾一體化,造房子只要現場拼裝嗎?這些,在今天的構件公司,都已經不是神話。
近幾年來,構件公司成功研制出了地鐵單圓、雙圓管片,不僅被廣泛用于上海的地鐵建設,還成為了公司拓展國內市場的拳頭產品,如占領南昌60%以上,無錫和蘇州40%以上的市場份額。
而高架道路預制拼裝節段梁在成功運用與滬閔路高架等市政工程后,其縮短工期、有利于城市交通、減少PM2.5的生成等方面的優勢,再次成為構件公司搏擊市場的一把利器。
2012年,構件公司制梁廠承接了中國移動壓重式預制混凝土基礎制作及組裝。原移動通信基站是采用現場澆制的,施工周期長,影響周邊環境。采用工廠化生產的預制構件,現場拼裝,一夜之內基站就矗立起來,且環保節能的效應十分明顯,受到了中國移動的青睞。其后,訂單紛至沓來。
2010年8月,構件公司首次以預制構件總承包的方式,承接了上海市軌道交通16號線南段的U形梁制作項目。面對1476榀U梁,近4億造價的工程項目,磁浮制梁廠技術攻關優勢,大膽創新。提前完成了任務。
厚積薄發的構件公司,在上海世博會場館建設中更是嶄露頭角。
構件公司自主研發的自承式鋼筋桁架模板產品應用于中國館建設,被授予上海世博會建設工程節能環保新材料。2012年,構件公司聯合其他相關單位研制了快裝可拆卸鋼筋桁架模板體系。目前已經成功地應用于上海月星環球商業中心、寧波財富中心、廣州珠江城和蘇州東方之門等城市標志性工程項目,其市場前景繼續看好。
世博會新西蘭館計劃堆砌一座假山,需要輕質混凝土。按照國家標準,一立方米混凝土的重量在2350-2400公斤,如此負重,難以承受。構件公司主動請纓研發新品,最終展示出了堪稱“魔方”的輕質泡沫混凝土,每立方米重量僅200公斤,輕質泡沫混凝土借助于水的浮力,居然可以直接漂浮在水面上,令人咋舌。該產品還在上海東方體育中心及“絲廬花語”工程上運用,其優異的保溫性能,超優的耐久性,超快的施工速度,以及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的發展導向,令業界刮目相看。
[超前謀劃獨樹一幟]
記者和領銜新產品研發的構件公司總工程師吳杰聊構件,聊他的“哼哈二將”——副總工程師馮為民和朱敏濤,感覺非常輕松。
這三人都是同濟畢業的大學生。吳杰是土木工程系工民建畢業的,馮為民和鐘偉榮是同學,學得也是混凝土專業。而年輕的朱敏濤,是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博士生。
吳杰認為:“新產品的開發是系統工程。”科研上的投入,技術中心團隊的銳意進取,不斷推陳出新,為構件公司帶來無限商機和不斷開拓市場的底氣。
2001年,我國籌建的航母彈射發射試驗平臺,因其特殊需求,鋼筋扎得連一只老鼠都穿不過。這樣密實的鋼筋,怎么夯實混凝土呢?業主找到了構件公司。技術中心馬上投入研發,只用30天時間,就成功研制出適用的混凝土。過了兩年,業主又要建設另一個發射平臺,這次,他們直接找到了構件公司。
2010年的上海“11.15”特大火災事故,又引發了構件公司研發人員的思考。在科研人員努力下,一種新型的A級防火保溫材料——泡沫水泥保溫板問世了。它所具有的優異的防火功能,以及與普通混凝土相融性好、吸聲隔音、抗沖擊、環保無污染、與建筑同壽命等特點,贏得了業內的一致叫好。
由此延伸,構件公司還開發了裝飾保溫一體化預制構件,與傳統混凝土墻或者PC墻板圍護結構相比,集成化程度高,裝飾、保溫、結構都在工廠完成,現場只需拼裝,可節約一半以上工期。
“雖然產品目前還沒有廣泛的市場需求,但未來建筑市場的集約化程度一定會越來越高。”鐘偉榮說:“機遇,永遠垂青于有準備的頭腦。所以,我們公司在新產品研發上投入上從不吝嗇。”
矩形管節的問世,為類似人行通道的工程建設帶來了新的利好。上海6號線、8號線車站人行通道就運用了矩形管節,采用無障礙施工技術。目前,構件公司大型矩形管節的外形尺寸為6×4米,是目前國內之最。
近年來,構件公司先后參與了上海高速公路、軌道交通、黃浦江大橋和隧道、磁懸浮、世博園區等市重大工程及標志性建筑的工程建設,上海重大工程參與率達到70%以上。取得了多項技術發明專利,研發的高低速磁浮軌道梁、軌道交通U型梁、復合保溫PC外墻板、自承式鋼筋桁架模板等產品以及低收縮、輕質、重質、耐油、水下不分散、自密實、清水、噴射、鋼纖維等各種特種混凝土,其技術水平及工程應用量都開創全國之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鐘偉榮認為,超前謀劃、科技助力,為構件公司的飛速發展儲備了獨樹一幟的核心競爭力,使企業的一個個夢想轉化為現實。
目前,構件公司的綜合營業額、生產實物總量、年創利稅、人均勞動生產率等經濟指標,連續多年居全國構件企業之首,預制構件市場占有率居上海首位,預拌混凝土市場占有率列上海前茅。
作為上海綜合實力最強的預制構件和混凝土生產企業的掌門人,公司董事長王瑞瑤、總經理鐘偉榮認準一個理——“我們要耐得住寂寞,矢志不移地強化技術儲備、人才儲備和硬件儲備,要堅持創新轉型,未來的目標是向專業化的生產、安裝方向發展……”
創新轉型、厚積薄發,這也許就是王瑞瑤、鐘偉榮和公司全體員工,始終在追逐的中國建筑業和建筑構件的“夢立方”吧!
記者日前在上海建工集團旗下的上海市建筑構件制品有限公司(簡稱:構件公司)采訪時,驚訝地發現:貌似簡單、又粗又硬的混凝土制品,卻是藏著大學問。
在這個全國首屈一指的建筑構件企業的水泥王國中,蘊含著不斷提升的科技含量和技術高度;飽含著科研人員一顆顆滾燙的事業心;寄托著構件人打造低碳城市、綠色建筑的美好夢想。
[磁浮項目帶來的驚喜]
2001年7月30日,新華社、中新社等媒體的一則報道——“上海磁懸浮快速列車工程第一根軌道梁,近日在上海建工集團構件公司的磁懸浮制梁廠拆模問世。這根長達12米、重達70余噸的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梁,也是我國自行設計并生產的第一根中心受壓預應力混凝土梁。”此消息立即引起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
2001年,上海開始籌建世界第一條磁懸浮列車示范運營線——上海磁懸浮列車,磁懸浮列車是一種沒有車輪的陸上無接觸式有軌交通工具,最高時速可達到500公里。
這項工程挑戰之一是能夠讓列車“浮”在上面的軌道梁。而軌道梁的研發重任,則毫無爭議地落到了構件公司,鐘偉榮受命加盟磁懸浮研發團隊。
言及磁懸浮快速列車軌道梁,上海建筑構件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鐘偉榮仍然難掩激動。
鐘偉榮,1988年同濟大學混凝土專業畢業,這位正宗科班出身的大學生一畢業就沉到了構件公司最基層的構件車間,一呆就是10年。從技術員到車間主任,再到公司總經理助理、總工程師,他一直在技術條線上潛心鉆研。
要讓列車高速飛馳,軌道梁的幾何尺寸精度誤差不允許超過2毫米,收縮、漸變性能要求極高。“研發軌道梁,那可真正是‘粗活細做’呀!”鐘偉榮至今記憶猶新。
設想一下,一根重達300噸,長25米、高2米的混凝土構件,在數控車床上進行精加工,在中國建筑構件制品歷史上史無前例。其難度與精度要求堪稱世界之最。在經有關科研、監理部門多次檢驗復測,精度達到設計標準并放置60天后,還將在恒溫車間的五坐標數控鏜銑床上進行精加工,并安裝各種功能件。
“而正是在如履薄冰的軌道梁的研發過程中,構件公司培養了自己的特種混凝土構件研究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極大地提振了研發團隊的激情和自信。”
鐘偉榮侃侃而談,磁浮軌道梁制作從工廠化延伸至現場化,從高速拓展至低速,軌道梁制作工藝及所用模具工裝完全由公司自主開發研制,形成了獨創性的知識產權,公司的磁浮軌道梁制作水平已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在磁浮項目的競爭中具有核心技術優勢。
[“陽春白雪”占領高端市場]
磁懸浮軌道梁的制作成功,為構件公司飛躍發展開啟了“阿里巴巴”之門,芝麻開門了!正所謂“一花引來百花開”,姹紫嫣紅放異彩。
構件公司領導班子審時度勢,敏銳地意識到,隨著城市建設的深入,構件公司的產品不能停留在“傻大黑粗”的“下里巴人”層面上,而是要開發“高精尖”的“陽春白雪”,占領高端市場。
什么是“陽春白雪”?這么說吧,你看到過浮在水面的混凝土嗎?你想象過一夜之間矗立起一座移動基站嗎?混凝土不需要夯實,就可以自動密實,你相信嗎?你知道保溫、防火、裝飾一體化,造房子只要現場拼裝嗎?這些,在今天的構件公司,都已經不是神話。
近幾年來,構件公司成功研制出了地鐵單圓、雙圓管片,不僅被廣泛用于上海的地鐵建設,還成為了公司拓展國內市場的拳頭產品,如占領南昌60%以上,無錫和蘇州40%以上的市場份額。
而高架道路預制拼裝節段梁在成功運用與滬閔路高架等市政工程后,其縮短工期、有利于城市交通、減少PM2.5的生成等方面的優勢,再次成為構件公司搏擊市場的一把利器。
2012年,構件公司制梁廠承接了中國移動壓重式預制混凝土基礎制作及組裝。原移動通信基站是采用現場澆制的,施工周期長,影響周邊環境。采用工廠化生產的預制構件,現場拼裝,一夜之內基站就矗立起來,且環保節能的效應十分明顯,受到了中國移動的青睞。其后,訂單紛至沓來。
2010年8月,構件公司首次以預制構件總承包的方式,承接了上海市軌道交通16號線南段的U形梁制作項目。面對1476榀U梁,近4億造價的工程項目,磁浮制梁廠技術攻關優勢,大膽創新。提前完成了任務。
厚積薄發的構件公司,在上海世博會場館建設中更是嶄露頭角。
構件公司自主研發的自承式鋼筋桁架模板產品應用于中國館建設,被授予上海世博會建設工程節能環保新材料。2012年,構件公司聯合其他相關單位研制了快裝可拆卸鋼筋桁架模板體系。目前已經成功地應用于上海月星環球商業中心、寧波財富中心、廣州珠江城和蘇州東方之門等城市標志性工程項目,其市場前景繼續看好。
世博會新西蘭館計劃堆砌一座假山,需要輕質混凝土。按照國家標準,一立方米混凝土的重量在2350-2400公斤,如此負重,難以承受。構件公司主動請纓研發新品,最終展示出了堪稱“魔方”的輕質泡沫混凝土,每立方米重量僅200公斤,輕質泡沫混凝土借助于水的浮力,居然可以直接漂浮在水面上,令人咋舌。該產品還在上海東方體育中心及“絲廬花語”工程上運用,其優異的保溫性能,超優的耐久性,超快的施工速度,以及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的發展導向,令業界刮目相看。
[超前謀劃獨樹一幟]
記者和領銜新產品研發的構件公司總工程師吳杰聊構件,聊他的“哼哈二將”——副總工程師馮為民和朱敏濤,感覺非常輕松。
這三人都是同濟畢業的大學生。吳杰是土木工程系工民建畢業的,馮為民和鐘偉榮是同學,學得也是混凝土專業。而年輕的朱敏濤,是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博士生。
吳杰認為:“新產品的開發是系統工程。”科研上的投入,技術中心團隊的銳意進取,不斷推陳出新,為構件公司帶來無限商機和不斷開拓市場的底氣。
2001年,我國籌建的航母彈射發射試驗平臺,因其特殊需求,鋼筋扎得連一只老鼠都穿不過。這樣密實的鋼筋,怎么夯實混凝土呢?業主找到了構件公司。技術中心馬上投入研發,只用30天時間,就成功研制出適用的混凝土。過了兩年,業主又要建設另一個發射平臺,這次,他們直接找到了構件公司。
2010年的上海“11.15”特大火災事故,又引發了構件公司研發人員的思考。在科研人員努力下,一種新型的A級防火保溫材料——泡沫水泥保溫板問世了。它所具有的優異的防火功能,以及與普通混凝土相融性好、吸聲隔音、抗沖擊、環保無污染、與建筑同壽命等特點,贏得了業內的一致叫好。
由此延伸,構件公司還開發了裝飾保溫一體化預制構件,與傳統混凝土墻或者PC墻板圍護結構相比,集成化程度高,裝飾、保溫、結構都在工廠完成,現場只需拼裝,可節約一半以上工期。
“雖然產品目前還沒有廣泛的市場需求,但未來建筑市場的集約化程度一定會越來越高。”鐘偉榮說:“機遇,永遠垂青于有準備的頭腦。所以,我們公司在新產品研發上投入上從不吝嗇。”
矩形管節的問世,為類似人行通道的工程建設帶來了新的利好。上海6號線、8號線車站人行通道就運用了矩形管節,采用無障礙施工技術。目前,構件公司大型矩形管節的外形尺寸為6×4米,是目前國內之最。
近年來,構件公司先后參與了上海高速公路、軌道交通、黃浦江大橋和隧道、磁懸浮、世博園區等市重大工程及標志性建筑的工程建設,上海重大工程參與率達到70%以上。取得了多項技術發明專利,研發的高低速磁浮軌道梁、軌道交通U型梁、復合保溫PC外墻板、自承式鋼筋桁架模板等產品以及低收縮、輕質、重質、耐油、水下不分散、自密實、清水、噴射、鋼纖維等各種特種混凝土,其技術水平及工程應用量都開創全國之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鐘偉榮認為,超前謀劃、科技助力,為構件公司的飛速發展儲備了獨樹一幟的核心競爭力,使企業的一個個夢想轉化為現實。
目前,構件公司的綜合營業額、生產實物總量、年創利稅、人均勞動生產率等經濟指標,連續多年居全國構件企業之首,預制構件市場占有率居上海首位,預拌混凝土市場占有率列上海前茅。
作為上海綜合實力最強的預制構件和混凝土生產企業的掌門人,公司董事長王瑞瑤、總經理鐘偉榮認準一個理——“我們要耐得住寂寞,矢志不移地強化技術儲備、人才儲備和硬件儲備,要堅持創新轉型,未來的目標是向專業化的生產、安裝方向發展……”
創新轉型、厚積薄發,這也許就是王瑞瑤、鐘偉榮和公司全體員工,始終在追逐的中國建筑業和建筑構件的“夢立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