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華中地區銷售造假的質疑,停牌兩天的中聯重科(000157.SZ,01157.HK)發布澄清公告,對相關傳聞予以否認。
這是自年初以來中聯重科第二次否認業績造假,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這家公司因其業績明顯高于同行而遭受廣泛質疑。對此,有投資者和專業人士呼吁,不到半年時間連遭業績造假舉報,無論是否屬實,都建議監管部門介入核查,如情況屬實,應嚴厲處理,如屬不實舉報,則應追查舉報者,以維護公司和投資者利益,肅清市場環境。
再傳造假公司否認
5月27日早間,因被指認財務造假,中聯重科A股在開市前被深交所臨時停牌。隨后,中聯重科在港交所也發布了停牌公告,并稱與該公司有關的所有結構性產品也同時暫停買賣。當晚,公司公告股票及上述產品繼續停牌,而這一情況在證券市場并不多見。
有媒體稱,收到一匿名投遞的U盤,內含中聯重科在華中大區(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一線銷售數據的舉報材料,稱中聯重科去年在華中的銷售存在大量造假和虛增收入。
而這并非中聯重科第一次被舉報涉嫌業績造假。
自去年中聯重科中報出現大幅領先于同行的“異相”以來,有關這家公司通過財務調整和虛構銷售數字等方式虛增業績的傳聞不斷。今年1月初,境內外多家媒體稱收到舉報材料,內容包括質疑華東地區銷售和相關業績虛構等情況。1月9日,針對相關傳聞和質疑,中聯重科發布澄清公告,對舉報和報道情況予以否認。
根據描述,兩輪舉報材料似乎都來自中聯重科內部,內容極為翔實具體。
5月28日晚間,針對有關其華中地區銷售造假的傳聞,中聯重科發布澄清公告予以否認。公告提到,公司在2012年8月和11月的銷售訂單相對2012全年較低、退貨訂單相對2012全年較高的原因主要是:市場持續低迷且超預期、公司提高商務條款的條件及公司加強風險控制等。
中聯重科同時稱,公司不存在財務造假。公告從全行業的角度及中聯重科企業自身兩個角度進行了分析,證明了中聯重科2012年四季度的業績是與行業大勢相近的,不存在財務造假。
呼吁監管介入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中聯重科連續遭遇業績造假的舉報和質疑,使得公司不得不多次正式公告澄清,且此次澄清是在其股票和公司所有的結構性產品停牌兩天后做出的,而前次并未停牌。
媒體報道及公司交易停牌引發市場關注,有不少投資者和資本市場、法律界專業人士在微博、網絡論壇等平臺評論此事時提到,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連續遭舉報和質疑,無疑將對中聯重科的品牌形成較大影響,而如果公司長時間陷入這樣的澄清和防備之中,其正常經營也將受到影響,因此建議監管部門應該關注和介入此類事件。
綜合投資者和市場人士觀點,建議監管部門從保護企業和投資者的角度出發,主動介入這類涉及重大事項的連續舉報,如果舉報屬實,則應該嚴懲造假者;如果舉報情況不屬實,則應徹查舉報者,追究其相應責任。由此肅清市場環境,保護企業和投資者利益。
這是自年初以來中聯重科第二次否認業績造假,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這家公司因其業績明顯高于同行而遭受廣泛質疑。對此,有投資者和專業人士呼吁,不到半年時間連遭業績造假舉報,無論是否屬實,都建議監管部門介入核查,如情況屬實,應嚴厲處理,如屬不實舉報,則應追查舉報者,以維護公司和投資者利益,肅清市場環境。
再傳造假公司否認
5月27日早間,因被指認財務造假,中聯重科A股在開市前被深交所臨時停牌。隨后,中聯重科在港交所也發布了停牌公告,并稱與該公司有關的所有結構性產品也同時暫停買賣。當晚,公司公告股票及上述產品繼續停牌,而這一情況在證券市場并不多見。
有媒體稱,收到一匿名投遞的U盤,內含中聯重科在華中大區(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一線銷售數據的舉報材料,稱中聯重科去年在華中的銷售存在大量造假和虛增收入。
而這并非中聯重科第一次被舉報涉嫌業績造假。
自去年中聯重科中報出現大幅領先于同行的“異相”以來,有關這家公司通過財務調整和虛構銷售數字等方式虛增業績的傳聞不斷。今年1月初,境內外多家媒體稱收到舉報材料,內容包括質疑華東地區銷售和相關業績虛構等情況。1月9日,針對相關傳聞和質疑,中聯重科發布澄清公告,對舉報和報道情況予以否認。
根據描述,兩輪舉報材料似乎都來自中聯重科內部,內容極為翔實具體。
5月28日晚間,針對有關其華中地區銷售造假的傳聞,中聯重科發布澄清公告予以否認。公告提到,公司在2012年8月和11月的銷售訂單相對2012全年較低、退貨訂單相對2012全年較高的原因主要是:市場持續低迷且超預期、公司提高商務條款的條件及公司加強風險控制等。
中聯重科同時稱,公司不存在財務造假。公告從全行業的角度及中聯重科企業自身兩個角度進行了分析,證明了中聯重科2012年四季度的業績是與行業大勢相近的,不存在財務造假。
呼吁監管介入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中聯重科連續遭遇業績造假的舉報和質疑,使得公司不得不多次正式公告澄清,且此次澄清是在其股票和公司所有的結構性產品停牌兩天后做出的,而前次并未停牌。
媒體報道及公司交易停牌引發市場關注,有不少投資者和資本市場、法律界專業人士在微博、網絡論壇等平臺評論此事時提到,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連續遭舉報和質疑,無疑將對中聯重科的品牌形成較大影響,而如果公司長時間陷入這樣的澄清和防備之中,其正常經營也將受到影響,因此建議監管部門應該關注和介入此類事件。
綜合投資者和市場人士觀點,建議監管部門從保護企業和投資者的角度出發,主動介入這類涉及重大事項的連續舉報,如果舉報屬實,則應該嚴懲造假者;如果舉報情況不屬實,則應徹查舉報者,追究其相應責任。由此肅清市場環境,保護企業和投資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