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廣東省江門市恩平水泥轉型升級再啟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9-10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行業研究網
核心提示:廣東省江門市恩平水泥轉型升級再啟程
  廣東江門地區首條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生產線土建工程已完成超過八成,一座新型的水泥生產企業已初具規模,托起了恩平水泥工業涅盤重生,再寫輝煌的希望。

  恩平的立窯水泥企業將在2013年全面關停,立窯水泥生產線也將成為歷史。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恩平依托石灰石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水泥產業。鼎盛時期,該市水泥年產量接近500萬噸,約占廣東省水泥生產能力的9.2%,被業界譽為“水泥之鄉”,極大地促進了恩平經濟的發展。

  進入新世紀,因節能減排和轉型升級的需要,立窯水泥被國家“十一五”規劃列入淘汰種類,該市的水泥生產企業陸續被清拆或關停。尤其是今年以來,該市僅存的水泥企業因受政策影響,大部分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曾經為恩平經濟發展帶來輝煌的水泥工業,在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下將何去何從?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歷史恩平水泥已有近60年歷史

  恩平水泥工業有多久歷史了?記者從《恩平縣志》中找到了答案。

  據記載,恩平水泥工業始于1957年。1956年8月,恩平縣石灰廠(1957年易名為建材廠)在大灣肚成立水泥車間,試制水泥。經過近一年的反復試驗,終于試制出五種水泥:第一種用黑粘土制成;第二種用黃泥石制成;第三種用混合料制成;第四種用礦石制成;第五種用礦渣制成。后經檢驗合格而投入試產。

  1958年5月15日,恩平從建材廠分離出水泥車間,成立地方國營恩平縣水泥廠。同年8月,在牛欄底新建一間河排水泥廠,并把恩平縣水泥廠歸并于河排水泥廠統一管理,1959年初時值開恩合縣,又把原開平縣金雞水泥廠并入河排水泥廠。

  從1958年至1969年底,恩平僅有恩平縣水泥廠,水泥產量1.4萬噸。到1970年,才有沙湖水泥廠建成投產。

  輝煌曾被業界譽為“水泥之鄉”

  改革開放后,各地建筑業蓬勃興起,水泥需用量劇增,恩平決定大力發展水泥工業,水泥企業遍布恩平各鎮。

  梁錫端是恩平市經信局退休干部。從1980年5月開始,他到當時的鄉鎮企業局負責管理和協調全市的水泥生產企業,直至退休。與水泥行業接觸了30多年,對于恩平水泥工業的發展,他十分熟悉。

  據他介紹,恩平水泥工業快速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1984-1985年是第一階段,當時新建了30條生產線,每個鎮都建有水泥廠;第二階段是1993-1995年,各鎮的水泥企業再進行擴建,全市新建21條生產線。至此,共有24家水泥廠,51條立窯水泥生產線,年生產能力達到510萬噸,被業界譽為“水泥之鄉”。

  1998年,恩平的水泥企業轉制由私人承包經營,2005年和2006年,恩平水泥產能達到最高峰,當時幾乎所有的生產線都滿負荷生產,每年上繳稅收超過5000多萬元,帶動1萬多人就業及交通運輸、礦場開采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矛盾繁榮背后隱藏著環境危機

  隨著水泥工業的迅猛發展,該市的大氣粉塵污染也越來越嚴重,令恩平的環境質量逐年下降,影響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逐漸成為群眾投訴的熱點和社會不穩定因素的源頭。

  家住恩城平富崗村的良伯至今仍清晰記得水泥工業曾給他們生產生活帶來的困擾。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平富崗村附近水泥廠林立,廠區周邊基本上日夜煙塵彌漫,村民經常會被空氣中飄浮的塵粒吹進眼睛,家里的門窗從來都不敢打開。“如果打開門窗,家里很快就會被蓋上一層粉塵。以前我們種植的蔬菜,基本上都會被蓋上一層水泥粉,簡直就是活在灰塵的世界。”良伯說。

  水泥工業拉動了恩平經濟的發展,但背后卻隱藏著惡化環境和為社會帶來不穩定的危機。恩平市委、市政府深知犧牲環境對一個地方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帶來的嚴重惡果和慘痛代價。

  為此,2000年,恩平市根據國務院和省的有關指示精神,加大對水泥企業污染治理力度,該市水泥企業共投入4000多萬元對51座立窯生產線安裝水膜除塵設備,使該市的粉塵每年削減量約46.2萬噸,除塵效率達98%以上,通過省環保部門驗收。

  2004年8月,該市針對水膜除塵技術治污效果雖好,但由于治污過程中產生的水蒸汽大量通過立窯排放,總會讓人產生一種濃煙滾滾的感覺,再次把水泥工業排污達標整治擺上議事日程,多次邀請水泥行業專家與環保部門權威人員一起現場研究,制訂治污方案及措施,決定所有立窯生產線全部采用肉眼基本上看不到有煙塵排放的大布袋除塵工藝,再次組織水泥企業投入4800多萬元進行排污治理技術改造。

  2005年8月,恩平水泥工業排污治理技術改造完成,全市水泥企業全部達到國家治污排放要求,實現無煙排放,水泥生產進入“無煙”時代。

  式微全市水泥企業處于半停或全停狀態

  恩平水泥工業有過輝煌歷史,為恩平的經濟發展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并在全省小水泥行業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隨著國家節能減排和轉型升級的政策需要,立窯水泥企業由于存在高耗低效、質量不穩定、市場競爭力差、資源利用率低等缺點,被國家“十一五”規劃列入淘汰種類。

  自2010年開始,恩平市根據國家、省和江門市淘汰落后水泥產能要求,陸續淘汰和關停立窯水泥生產企業,截至目前,該市已淘汰或關停水泥生產線38條,僅有13條生產線還在運行。

  然而,由于政策的影響,恩平目前僅有的13條立窯水泥生產線也基本上處于半停甚至是全停狀態。據梁錫端介紹,恩平立窯水泥企業基本上都是生產32.5標號的水泥,根據相關政策規定,市政基礎設施和建筑物結構工程中禁止使用立窯水泥,立窯水泥不能用于建設高層建筑,也無法進入混凝土攪拌站,并且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的價格與立窯水泥價格相差不大,使恩平水泥的市場空間大大縮窄。

  其次,近兩年國家加緊了對房地產的調控,房地產業發展放緩,對水泥需求銳減,再加上生產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漲,使立窯水泥行業雪上加霜。

  此外,由于立窯水泥被國家列入淘汰類落后產能行列,從2010年起,對立窯水泥企業提高電費收費,每年每度電提價0.1元,每噸水泥的用電成本大約需要80多度,從2010年至今,每噸水泥單是電價成本就增加了20多元。

  一水泥企業負責人說,目前,恩平32.5標號的水泥生產成本已經達到320元每噸,而其它地方同標號的水泥出廠價每噸僅需310多元,所以目前恩平不少水泥廠已經停產,有個別廠家為了留住工人和保住客戶,在虧損的形勢下,不得不限量生產,負虧經營。

  “今年是恩平水泥工業發展近20多年來最差的一年,加上恩平的石礦場目前也基本全部停產,大部分水泥廠的儲石不足,全市每月的水泥總產量也只有7至9萬噸。”該負責人說。

  轉型新型項目有望年底試產

  按照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要求,2013年所有立窯水泥要全面關閉,退出市場,曾經為恩平經濟發展帶來輝煌的水泥工業將何去何從?如果失去了這一傳統優勢產業,該市的石灰石資源在本市內也得不到發揮,難道要讓水泥生產退出恩平工業的歷史舞臺?

  其實,在2010年淘汰落后水泥產能開始之前,恩平市就“危中求機”,引導水泥產業轉型升級,按照“控制總量、調整結構”的政策,關閉淘汰一批立窯水泥生產線,把指標用于大型新型干法旋窯水泥技術改造項目,并成功引入實德金鷹建材有限公司落戶該市橫陂鎮臨港工業區,計劃建設一條日產4000噸熟料、年產200萬噸水泥的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生產線,該項目也是江門地區首條獲批準的新型干法旋窯水泥生產線。

  近日,記者來到該項目建設工地,300多人工人正頭頂烈日,如火如荼地進行建筑物建設及生產設備安裝工作。土建工程已完成超過八成,一座新型的水泥生產企業已初具規模。

  據實德金鷹建材有限公司設備工程師陳其睿介紹,該項目占地面積600畝,總投資達6.8億元人民幣,主要生產標號42.5、52.5硅酸鹽散裝和袋裝旋窯水泥。

  “新型干法旋窯生產線的粉塵及廢氣污染極少,基本上看不到粉塵污染,自動化程度高,所有的設備都可以在中央控制室進行控制,并且可以利用廢氣的余熱進行發電,從而降低企業的能耗。整條生產線凡是有粉塵污染的地方,都有除塵設備,以確保實現節能環保、清潔生產,完全可以建成花園式的工廠。”陳其睿說。

  據了解,該生產線預計在今年底前點火試產。企業正常投產后,年產值將達7億元人民幣,利稅超1億元。屆時還將帶動恩平港物流經濟及原料采礦、建筑材料、水泥制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恩平水泥將進入一個發展新里程,有望在轉型升級中涅盤重生,再續輝煌。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