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海螺水泥舉債投資皆虧損 前景迷茫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8-14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新快報
核心提示:海螺水泥舉債投資皆虧損 前景迷茫

  一只手在資本市場中“圈錢”融資,另一只手卻將大筆大筆的資金用于投資、放貸,上市公司這種委托理財、放貸的行為,近年來屢見不鮮。日前,上交所發布了一份《滬市上市公司2011年委托理財和委托貸款情況分析》的報告,對去年上市公司理財和放貸的現象進行了分析、質疑,并不點名地將海螺水泥、香溢融通等公司列為典型案例。 

  其中,海螺水泥去年的巨額投資理財更無疑是典型中的典型,其去年一手通過發債融資95億元,另一手則斥資40億元購買了3款理財產品。而今年7月公司又擬發債融資60億元,被指“故伎重演”。

 
 海螺水泥“倒賣”廉價資產

  上交所在報告中稱,“部分公司存在借助上市公司有利的融資平臺,利用公司債或短期融資券等方式獲取廉價資金并‘倒賣’賺取利差的可能性。比較典型的是某公司剛于2011年5月發行了95億元公司債券,將以1:1的比例分別用于償還商業銀行貸款與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但6月份即決定以40億元的自有資金投資期限為1-2年的理財產品,其債券融資的理由受到媒體質疑”。盡管上交所并未在案例中“指名道姓”,但記者查詢上市公司公告發現,這家“倒賣廉價資金”者實際上正是A股水泥行業中總市值最大的海螺水泥。

  早在2009年,海螺水泥便謀劃發行巨額公司債。2011年5月11日,公司發布公告宣布發債事宜已獲證監會核準。根據發行資料,此次海螺水泥公司債的發行總額為95億元,包括5年期品種(即11海螺01)、7年期品種(即11海螺02),其中11海螺01的發行規模為70億元,票面利率為5.08%,機構投資者認購69.00727億元、占比98.58%,網上一般投資者認購9927萬元、占比1.42%;而11海螺02的發行規模為25億元,票面利率為5.20%,機構投資者包攬發行總量。按公司計劃,此次公司債發行所募資金將按分半用于償還商業銀行貸款與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去年5月26日,公司宣布此次公司債達募,主承銷商平安證券,分銷商則包括中銀國際證券等。

  
前手巨額舉債后手投資理財

  令市場大為驚詫的是,就在海螺水泥完成債券再融資后,公司旋即拋出了一份巨額投資理財計劃,而根據報表,這一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與債券融資所得密不可分。2011年6月15日,海螺水泥的公司債在上交所上市。當日,公司披露《董事會決議公告》,稱將以40億元的經營資金用于理財,具體包括:1.與國元信托設立信托理財計劃,信托資金25億元,期限為1年,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85%;2.與四川信托設立信托理財計劃,資金7.5億元,信托期限為1年,預期年化收益率為8.5%;3.公司購買中國銀行中銀集富專享理財產品,斥資7.5億元,理財產品期限為185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8%。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3個理財產品的合作方中,國元信托與海螺水泥同處于安徽,中國銀行則不僅與公司有借貸業務來往,更為公司超募資金的主要存儲銀行之一,并且,為海螺水泥公司債分銷商的中銀國際證券,是中國銀行的控股孫公司。至于公司在投資理財產品時有無“幫襯”上述“淵源”機構,便不得而知。40億元的巨資,占95億元公司債券融資總額的42.11%,盡管在媒體的質疑中公司表示投資上述3個理財產品的資金非債券融資所得,但從報表看,海螺水泥此舉依然涉嫌上交所所質疑的“倒賣廉價資金”。

  根據各定期報告,公司在2009年-2011年6月間,僅進行過兩次委托理財,即除上文所述的40億元投資3個理財產品外,僅2011年4月12日購買了徽商銀行蕪湖分行“票據贏”理財產品(又見“淵源”機構),所涉資金為8億元,顯然在委托理財方面,海螺水泥并無大手筆的先例。

  但就在半個月后的6月15日,海螺水泥為何將新一輪理財投資額急劇提升至40億元,對照截至2011年3月末時公司貨幣資金僅30.7億元,“闊綽”出手有何底氣?根據公告,95億元的發債所募資金中,有高達47.5億元是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委托理財得不償失倒虧近5000萬

  常理來說,上市公司通過發行公司債償還貸款、以降低資金成本,并無不妥之處。但海螺水泥在去年發債后旋即進行巨額投資理財,卻遭到輿論的廣泛質疑,其最大原因便是公司發債融資的需求并不充分。

  如上文所述,公司去年通過發行公司債所融資金總額為95億元,剔除發行費用后有47.5億元系用于補充流動資金。但在這一塊,彼時的債券發行募集說明書中并未給出必要性論證。事實上,公司的流動資金也沒有突出的緊缺。

  根據去年中報顯示,在公司債完成發行后的6月末,海螺水泥的貨幣資金達80.63億元(這還是公司已進行了40億元的理財投資后的數據),至去年度末,其貨幣資金余額則有80.27億元,顯然,公司不僅有能力巨資進行委托理財,其對發債所獲的資金也未體現出有效的利用。有投資者認為,既然如此,公司一開始為何不只發行50億元的債券而是95億元,如此行為是否為過度舉債而損害了股東利益?

  令海螺水泥尷尬的是,其40億元的委托理財所獲收益,遠不足以支付債券利息。今年6月19日,公司披露公告稱其40億元的理財資金全部到期收回,獲得理財凈收益合計約1.55億元,按此計算,其此次理財的綜合年收益率僅為3.87%,而根據彼時的理財計劃,40億元的理財到期后預期收益應在2.28億元左右、收益率約為5.7%。顯然,公司此次理財的收益情況遠低于預期,僅勉強跑贏了去年3.5%的一年期定存利率。

  相比之下,海螺水泥的債券融資成本卻高企。根據彼時公告,公司95億元的債券融資對應年利息總額應在4.856億元。據此計算,發債融資40億元,則將支付的對應年利息總額為2.045億元。換句話說,海螺水泥此次理財投資,反而倒虧了4950萬元。

  不得不提的是,海螺水泥在2011年4月12日以8億元購買的“票據贏”理財產品,在當年5月31日到期回收是獲得凈收益僅460萬元,按此計算,此輪理財的年化收益率僅為4.2%,也低于公司所發公司債的票面利率。顯然,公司并非不清楚投資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但其為何仍以高利率大規模地舉債?

  更為重要的是,在大規模發債融資后,海螺水泥的業績卻未受到正面提振,反而出現同比劇降。 

  今年一季度,海螺水泥實現凈利潤12.49億元,同比降44%;期末存貨余額高達50.29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增33.43%,環比增幅也達23.68%。業內人士認為,由于今年來國內投資增速明顯放緩,水泥行業將出現一個漫長的去庫存時期。

  今年又在“不差錢”下提出發債再融資

  同時,6月8日海螺水泥公告稱,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將出現50%以上的同比降幅。去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凈利潤59.94億元。

  在此之下,海螺水泥的股價自去年7月中旬便進入了下跌行情,跌至當前已慘遭“腰斬”(復權,下同),其中,今年內的跌幅為5.88%,弱于同期滬指2.88%的跌幅。昨日該股大跌4.32%,報收于14.40元。

  匪夷所思的,業績不振的海螺水泥今年又一次在“不差錢”下提出發債再融資。

  今年7月5日,海螺水泥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已通過了擬在中國境內發行票面本金總額不超過60億元的公司債券的議案,所募資金依然是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和調整債務。

  而此份公告,距公司收回40億元理財資金的6月19日,還不到20日。同時,根據一季報,公司截至今年3月末的貨幣資金為67.48億元,且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余額尚有35.73億元。其手頭之充裕,令市場看不到任何需要再度大規模舉債的必要。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公司去年發債的利息為一年一付,因此龐大的利息支出也將在今年的中報里體現。

  持有5股虧4股僅青松建化(600425)虧逾4億元

  事實上,憑借著是上市公司的優勢,海螺水泥素來擅長跟市場要錢。有統計數據顯示,公司自2008年以來至今年7月初,以股票增發、債券發行、項目公司借款等方式融資總額已超過了200億元。而揣著從市場“圈”來的巨額資金,海螺水泥卻表現出巨大的投資熱情,最為明顯的無疑是對水泥股的投資。

  根據去年年報,海螺水泥共持有4家上市公司的股權,包括巢東股份、冀東水泥、同力水泥及福建水泥,原始投資總額超過26億元。

  冀東水泥上,海螺水泥是在2008年二季度便著手于二級市場上建倉,一路加倉至今年一季度末時,持有1.86億股、占流通盤的15.3%。根據公告,海螺水泥的持股總成本為23.37億元,即每股成本在12.6元。而截至昨日收盤時,冀東水泥現價為12.19元,這意味著海螺水泥此筆長達四年的投資,終究歸于了虧損,目前賬面浮虧在7574萬元。其中,僅去年下半年,海螺水泥便增持了冀東水泥4871.44萬股,耗資7.73億元,對應每股增持成本為15.87元。目前,在這部分增持股份上海螺水泥浮虧超過23%。

  同力水泥亦是海螺水泥于2008年二季度便著手建倉的品種,幾經增減持后今年二季度末時持387.4萬股。根據公告,海螺水泥的持股總成本為4435萬元,即每股成本在11.45元。而截至昨日收盤時,同力水泥現價為9.91元,低于海螺水泥持倉成本的13.45%,為其帶來了596萬元的賬面浮虧。

  福建水泥上,海螺水泥于去年二季度一舉建倉900.24萬股,耗資1.04億元,對應每股建倉成本為11.51元;去年三季度,海螺水泥減持了439.11萬股;去年四季度,海螺水泥增持了502.02萬股,持963.16萬股直至今年一季度末。在其高拋低吸下,投資福建水泥的均價應在10.2元左右,現持股對應成本總額為9824萬元。而截至昨日收盤時,福建水泥現價僅為6.25元,較海螺水泥的持股成本已跌去38.73%,帶來3804萬元的賬面浮虧。

  唯一成功的案例則是巢東股份,海螺水泥的投資成本總額為9801.97萬元,持3938.57萬股。該部分股權系海螺水泥由2007年通過協議轉讓獲得,每股投資成本僅2.49元。至昨日收盤時,巢東股份現價為9.4元,按此計算,海螺水泥此筆投資的賬面浮盈為2.72億元。

  令海螺水泥遭重創的還得數今年入手的青松建化。今年5月31日,海螺水泥及其全資子公司蕪湖海螺將參與青松建化定向增發,以13.53元認購了后者1.378億股,耗資規模達18.64億元。相比在青松建化推出定增前期,海螺水泥表態的將認購1.5億股,已有所縮水。

  然而,進入6月,青松建化陷入單邊下跌,股價由最高15.19元一度下探至10.10元,13日該股大跌4.6%,報收于10.37元,較13.53元的定增價已跌去23.36%!按此計算,海螺水泥此次投資的賬面浮虧已達4.35億元!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