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中國建材152億元商譽懸頂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7-18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財經網
核心提示:中國建材152億元商譽懸頂

  通過不斷地并購,中國建材用5年的時間,在規模上超越水泥巨頭海螺水泥,水泥年產能從2006年初的1100萬噸激增至目前的2.6億噸。

  然而,其商譽從上市時計已經增加60倍。2012年一季報顯示,中國建材商譽高達152億元,占凈資產增至40%,而2006年商譽占凈資產僅為5%。其中水泥部分商譽高達近150億元,業內人士認為,若水泥行業持續低迷,公司收購的相關企業不能保證足夠增值率,可能要對商譽進行大量計提。

  中國建材計劃年內回歸A股發行10億股,融資150億元,部分資金用于投資兼并項目,70億元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

 
 “兇悍”并購造成巨額商譽

  在水泥業務上,中國建材幾年來聯合重組了200家左右的水泥企業,水泥年產能從2006年初的1100萬噸激增至目前的2.6億噸。

  “中國建材從成立到2008年大概就收購了100多家企業,中國建材很少自己建立生產線,擴大規模基本是通過并購外來企業生產線。最典型的如南方水泥,就是通過并購許多江浙一帶企業組建起來的。”業內高級分析師應堃對記者表示。

  在中國建材把收購“戰車”開到全國各地之時,中國建材的商譽問題也漸顯。中國建材2006年上市時,商譽僅為2.54億元,占凈資產4%左右。在中國建材四方出擊收購之后,公司2012年一季報顯示商譽為152億元,多數是因為并購水泥企業而產生的。(見表2)

  中國建材商譽從上市2006年的2.54億元增加到2012年一季報顯示的152億元,其中水泥產業的商譽約為150億元,占其凈資產高達40%,而海螺水泥商譽變動非常小,占凈資產約0.2%。

  “公司水泥業務是以市場化方式聯合重組快速發展壯大的,所以商譽增長比較快。相對而言,海螺水泥新增產能大部分是通過新建生產線方式實現,收購的產能規模不大,所以商譽較低。”中國建材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根據2011年年報,其水泥產能已經超過2.6億噸,新增產能6000萬噸,新增商譽約58.7億元,主要是成立西南水泥等進行并購新增的產能。而2011年同期海螺水泥年報顯示,其新增產能為3100萬噸,其中因收購新增產能大約1000萬噸,而新增商譽僅為6400萬元,兩者反差較大。

  一位水泥行業研究員告訴記者,這可能與公司收購企業的議價能力策略有關。“假如海螺水泥要收購一條生產線,若目標水泥企業收購價格過高,海螺水泥寧可不買,而是可能會選擇在旁邊建一條生產線競爭,憑借自身管理和成本優勢壓倒對方,競爭之后再來談價格。”上述研究員分析認為,海螺水泥收購水泥企業有其判斷標準,議價能力較強,而中國建材則很多是出于戰略考慮,收購的價格可能比較高。

  事實上,記者研究發現,在水泥行業黃金年的2011年,中國建材大舉并購,也是其形成147.6億元水泥產業商譽最多的一年,當年的水泥商譽增加了58.6億元,而這些被收購的水泥企業價格并不低。

  記者根據中國建材的公告整理得知,中國建材2011年度因收購增加的商譽為60.72億元,其中主要是這8項交易。(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中國建材2011年收購交易的綜合PB為2.45,具體到8個項目則波動較大,從1.06到5.11。即使以公允值計算的PB,高于A股水泥股的PB,海螺水泥7月11日收盤價14.53元/股計也只有1.67。而A股的水泥股已經調整了近9個月了,過去9個月中,海螺水泥最高的PB也就剛好突破2。可以看出,中國建材購買上述8家公司是花了高價的。

  
減值隱患

  “商譽在被收購企業未來的超額盈利中能體現價值,但一般對企業經營影響不大,除非商譽確認減值,如果商譽確認減值就要減少收益,從而也可能會沖減凈利潤。”一位私募人士告訴記者。

  根據中國建材2011年年報,判斷是否對商譽的減值,以現金產生單位的可收回金額與賬面價值的比較。在計算時,以使用價值計算方法確定,其中關鍵的假設是有關折現率及增長率的假設。中國建材根據最近五年的財務預算案完成的現金流預算,同時假設現有的銷售及生產成本水準保持不變,即增長率為5%,每年貼現率為9%,從而推算今后五年的現金流。五年以后現金流則使用以前年度的估計增長率及業績預測之增長率作為估算的基礎。有關增長率不超過現金產生單位經營業務的長期平均增長率。

  “對于中國建材來說,商譽減值主要看公司收購的相應資產盈利能力有沒有下降,如果下降就要對其進行減值處理。”一位會計界人士告訴記者。

  據了解,進入2012年5月份,長江沿江熟料價格降至230元/噸,較春節后下降人民幣70元/噸;在5月份海螺水泥3條新生產線投產后,安徽水泥價格兩次下調人民幣20元/噸。

  6月8日,國內盈利能力最強的海螺水泥發布中報預告稱,受水泥市場需求增速回落,水泥銷售價格同比大幅下滑影響,公司2012年上半年凈利潤將同比下降50%以上。

  “國際水泥巨頭在金融危機之前的2007年、2008年,大舉兼并收購水泥企業,商譽溢價太大,近幾年開始大幅商譽減值,賬面盈利很難看。而其實若不考慮折舊和商譽減值,它們其實是盈利的,”業內人士說。

  中國建材在2011年所奉行的大舉高價收購的策略所帶來的高商譽,在如今行業遭遇寒冬之下,未來五年5%的年均增長率能否實現,也影響著商譽的質量給公司帶來的影響。

  “今年業績可能比2011年差,但比去年以外的往年還是要好,再加上對未來公司幾年盈利的預期,相信不會出現因商譽影響利潤的情況。”中國建材一位管理人員對記者表示。

  “除了2011年年報中披露的,因收購一個公司停產而進行的商譽減值以外,其他商譽不需要減值,公司也嚴格按照香港聯交所的要求進行了披露。”上述中國建材內部人士回復記者。

  當前中國建材2012年一季報顯示,債務利息支出接近50億元,2013年將有567億元的短期銀行借貸要到期償還,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僅有6個億。如果水泥行業持續低迷,中國建材該如何償還巨額債務?

  “這些債務是陸續到期的,截至3月底公司就擁有151億元貨幣資金,后續的生產經營還會產生經營活動凈現金流。此外公司還有260多億銀行授信額度,而且目前國家的貨幣政策日趨寬松,對實體經濟是一個很大的利好。”中國建材內部人士稱,“公司資金充裕,如期償還債務沒有任何問題。”

  2011年7月29日,中國建材公告宣布擬發行不超過10億股。

  “公司之前發過公告說發行10億股A股股票,募集金額取決于證監會審核和發行時間窗口。”中國建材董秘局工作人員表示。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