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競爭對手中聯重科充沛的現金流,讓三一重工感到緊張。
外媒近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話透露,三一重工計劃重新啟動香港IPO,并且已向港交所遞交了香港上市申請,計劃第三季度上市,規模約為20億美元。這要比之前的融資規模計劃大幅下滑。
30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致電三一重工求證此事,但是相關人士表示尚不知曉。去年9月,三一重工推遲了規模至多33億美元的IPO計劃,因為當時在亞洲股市重挫的情況下,投資者對新股的興趣受到沉重打擊。
國金證券分析師董亞光認為,三一重工目前的現金流亟待改善,在完成收購德國大象公司后,公司的貨幣資金可能較為緊張,需要進一步融資。
受宏觀經濟、工程機械需求低迷影響,今年一季度,三一重工營業收入僅為 146.78億元,同比增長4.93%;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28.04億元,同比僅增長5.30%。這意味著,三一重工業績飆升的時代結束。
在業績不太景氣的同時,公司的現金流也備受考驗。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三一重工的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分別為128.28億元和78.08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加15.33億元和38.92億元,財務壓力明顯增加。
應收賬款也同樣大幅飆升,經營現金流明顯減少。今年一季度末,三一重工的應收賬款達到201.23億元,較期初增加88億元。董亞光認為,雖然應收賬款的增加有年初鋪貨和混凝土機械業務采用代理制的因素,但如此增幅可能也反映了公司促銷力度和下游客戶的回款難度在加大。
公司當期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因此為凈流出43.8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9.83億元,遠低于凈利潤水平。而中聯重科的今年一季度經營現金流凈額為凈流出14.4億元,去年同期凈額為凈流出12.97億元,同比相差不大。
三一重工的資金壓力較大。由于經營現金流的減少,一季度末公司的賬面貨幣資金僅為68.93億元,較年初減少了33.5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30.29%。而中聯重科一季度末的貨幣資金余額為177億元,目前現金較為充沛,遠高于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現金流比三一重工充沛與其先于三一重工在香港成功IPO有關。
中聯重科一季度營業收入為116 億元,同比增長 8.1%;凈利潤21億元,同比增長3.2%。雖然目前一季度中聯重科的業績仍然低于三一重工。不過在形勢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如果行業開打價格戰,中聯重科明顯要比三一重工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