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海螺集團“利好”數據背后的戰略支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5-18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安徽日報
核心提示:海螺集團“利好”數據背后的戰略支撐
  受宏觀經濟環境政策影響,在水泥行業不少企業處于虧損之際,作為領頭羊的海螺集團產銷業績同比卻實現增長:1月至4月,水泥、熟料生產分別增長2.27%、5.28%,銷售水泥、商品熟料上升9.2%,銷售型材同比上升4.3%。雖然受產品價格大幅下滑影響,利潤同比下滑較大,但海螺利潤仍好于行業平均水平,從今年3月份開始,環比更是連續2個月出現回升。

  海螺集團是如何保持行業領先水平的? 5月11日至12日,記者走進海螺集團,探訪“利好”數據背后的支撐——

  超前謀劃 提升市場份額

  “在別人少賺錢之時我們多賺錢,在別人虧損之時,我們仍然有利潤。”在問及當前海螺集團的業績時,總經理任勇如是說。雖然面臨的形勢復雜多變,但海螺集團咬定發展目標不動搖,危中尋機,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應對困難和挑戰。

  為適應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及行業發展態勢,海螺集團近年來果斷轉變發展方式,從新建(項目)為主轉為新建和重組聯合并舉。針對項目不同特點,采用全資收購、股權控股、資產購買、項目托管等多種合作方式。去年,成功收購兼并了云南壯鄉、廣西四合、陜西眾喜等6家水泥企業,新增水泥產能1086萬噸。

  “今年一季度,又成功并購了四川南威、鎮江北固、新疆哈密和廣西凌云4個項目,托管了重慶高林粉磨站項目,今年的收購計劃已達千萬噸。”海螺水泥副總經理汪鵬飛表示,通過兼并重組,公司進一步擴大了市場份額、完善了市場布點,增強了市場控制力和話語權。

  當下,海螺集團正加強市場建設,發揮海螺物流、品牌等綜合競爭優勢,在有限的市場需求下最大限度地提升市場份額;調整銷售策略,增大適應市場需求品種的銷售比重;加強市場趨勢分析,把握好國家政策調整和市場局部回暖的時機,積極搶占重點工程市場,盡力減少不利因素帶來的影響。 1月至4月,累計生產水泥3695萬噸、熟料432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27%、5.28%;銷售水泥和商品熟料 4858萬噸,同比上升9.2%;銷售型材12.37萬噸,同比上升4.3%。

  “走出去”戰略的加大實施,使得海螺的海外市場潛能不斷釋放。去年,該公司先后對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蒙古國等開展了前期調研工作,前不久,印尼水泥項目已取得國家發改委的項目核準批文及國家商務部的對外投資批準,在當地完成了公司注冊,并正著手開展前期工作。

  
創新引領 倒逼結構升級

  5月10日,蕪湖海螺第二條日產12000噸熟料生產線點火投產。在現場,指著高聳的原料預熱器、長約80米鋼鐵回轉窯和巨大的篦冷機,蕪湖海螺副總經理蔡勝發自豪地介紹,這是當今世界技術最先進、單線規模最大的熟料生產線,全球屈指可數,海螺就擁有4條,“我們有著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運行效果好,工藝技術領先世界10年! ”

  “利用危機因勢利導,倒逼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升級,是我們應對挑戰,特別是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經驗。 ”任勇表示,今年以來利用市場下行的契機,海螺著重在自主創新、節能減排、控制成本、管理挖潛、考核激勵上下功夫,實施管理倒逼,同時重視現金流管理,開源節流,增收節支,多管齊下,取得了一定成效。 “日產12000噸熟料生產線的投產,也意味著海螺在特大型水泥生產線的建設與運行管理上再次實現新跨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作為建材行業的“翹楚”,海螺集團始終以振興民族水泥工業為己任,瞄準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在推進新型干法水泥裝備國產化、大型化、現代化,提高產業集中度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和帶頭作用。先后建成了我國第一條日產5000噸國產化示范線、第一條日產8000噸示范線、第一條日產10000噸特大型生產線、第一個千萬噸級熟料基地和第一套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機組,有力促進了我國水泥工業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目前,海螺集團已經建成銅陵、樅陽、池州、蕪湖、廣東英德等多個千萬噸級特大型熟料基地。

  通過自身的發展和技術創新,海螺在國內引領了新型干法水泥快速發展的浪潮,促進了我國水泥工業的結構調整任務的提前完成,為我國水泥工業的技術進步、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近期,海螺又開發推出高效節能立磨、節能預熱器等大型裝備,形成了新的產業增長點。

  
節能減排 推進綠色發展

  “從根本上說,正是由于堅持綠色發展,海螺才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進步改造傳統產業,有效應對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海螺集團總經理任勇說。

  近年來,海螺以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在大力發展新型干法水泥技術、余熱發電回收再利用、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開發、工業廢棄物再利用以及其他行業相關的節能環保技術研發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創新,海螺在國內率先開發和實施了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目前已建立了成熟完善的水泥窯爐低溫載能廢氣的開發與利用研發體系,采用“閃蒸技術”的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能力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截至今年2月底,已推廣了159套機組,規模達到1930兆瓦,涉及國內外45家水泥企業集團、235條水泥熟料生產線,年發電量約146億千瓦時,年節約518萬噸標準煤,減排1347萬噸二氧化碳。在海螺的帶動下,余熱發電已被列入國家水泥建廠標準,成為中國十大重點節能工程之一。

  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窯處置城市垃圾,是水泥工業發展循環經濟、打造綠色環保產業的新途徑。在銅陵海螺公司建成的世界首條水泥窯生活垃圾處理系統——日處理600噸的示范項目,每年可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約20萬噸,年節約標煤可達1.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萬噸。水泥窯處理生活垃圾工藝,在二惡英的降解上取得重大突破,成為發展循環經濟和科學發展的新亮點。

  “‘十二五’期間,我們將緊扣將海螺建成國際知名品牌這一主題,堅持以水泥和化學建材產業為主,延伸與主業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堅持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毫不動搖地實施倍增計劃,力爭到2015年實現總資產1300億元、營業收入1100億元的目標,全力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 ”任勇說。

  主動應對 危中尋機

  危機來臨時總伴隨著機遇。海螺集團咬定發展目標不放松,主動順應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及行業發展態勢,果斷轉變發展方式,加大兼并重組力度,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增強了話語權。同時,因勢利導,變外部環境壓力為自身動力,倒逼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升級,因此在許多同行處于虧損之時,海螺的利潤水平仍然領先于業內。

  面臨的形勢雖復雜多變,但堅持綠色發展給海螺增加了勃勃“生機”。作為有擔當的省屬大型企業,海螺集團注重企業發展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開拓傳統產業節能減排新模式,推廣余熱發電、垃圾焚燒處理技術,不但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水泥產業探索了有益經驗,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新的利潤增長點。思路決定出路,海螺的做法值得其他企業學習和借鑒。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