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重科對旗下子公司長沙中聯重科環衛機械有限公司(下稱“中聯環衛”)32億元的80%股權轉讓,在可能受讓方為中聯重科管理層持股公司的情況下,卻出現了無人接盤的局面。
中聯重科一名管理層向記者證實,這家子公司的可能受讓方包括兩家公司——由中聯重科管理層持股的長沙合盛、中聯重科的股東弘毅投資。中聯重科也解釋,目前無人接盤的主要原因是,“意向受讓方需要較長的時間對標的股權進行研判。”
按交易所規定,中聯環衛的掛牌期將從4月20日延續到4月27日。如果27日仍未確定接盤者,那么該公司還將繼續掛牌。
中聯重科:為做大中聯環衛
中聯環衛目前生產清掃機械、洗掃機械、清洗機械、市政養護設備、除雪機械、垃圾收運設備、垃圾壓縮站成套設備等九大類近100個品種。
2012年3月23日,湖南省聯合產權交易所網站發布了一則消息:中聯重科持股100%的中聯環衛,將轉讓80%的股權,轉讓價為32億元。這表明該企業的整體作價將為40億元。
中聯重科證券代表郭滔向本報證實,中聯環衛的股權受讓,原定于4月20日結束,但因沒有人接盤,所以掛牌時間延續到4月27日,即繼續增加5個工作日。
記者還多方了解到,假設27日還沒有出現受讓方的話,那么將按照“每5個工作日延續一次”的做法來滾動,直至有人接手或中聯重科公司決定不再轉讓為止。
中聯重科前述管理層向本報表示,中聯環衛的大部分股權之所以要轉讓,主要是考慮到未來將這部分的資產做大。“中聯重科的定位是工程機械,雖然中聯環衛也有一定的盈利,但空間不會很大了。公司未來會借助環衛設備,向城市環衛等其他環保產業方向發展。”
廣發證券機械分析師邱世梁及前述中聯重科管理層指出,中聯環衛有優勢的是兩個產品——清掃車和垃圾車。
其中,清掃車的份額達國內60%,而垃圾車的市場份額則為20%。“兩個產品加起來的市場銷售額大約在150億元,因而從長遠看只發展環衛機械,是沒有太大空間的。而今后,公司的發展目標在于垃圾處理設備及垃圾運營等,還需要較大的資本投入。現在,中聯重科登陸了香港資本市場,而且在前不久也發了美債,再為中聯環衛募集大量資金不是太容易,所以將其獨立出來,或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帶來好處。”前述中聯重科管理層解釋。
MBO式利益輸送?
2009年到2011年,中聯環衛的營收分別為12.3億元、17.5億元和29.7億元,凈利潤則為1.86億元、2億元和3.63億元,2012年前兩月,這家企業的營收為1.99億元和2543萬元人民幣。2011年,中聯環衛占中聯重科股份公司凈利潤的比例為4.5%。
中聯重科將這家子公司對外轉讓股權,目的在于做大做強,無可厚非。但由于該公司的部分股權將轉讓給由中聯重科管理層持股的長沙合盛,以及中聯重科股東之一的弘毅投資,反而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中聯重科的競爭對手——三一重工的某高層就曾在其微博中質疑,這其中或涉及利益輸送問題。
記者了解到,按方案,長沙合盛可能會持有中聯環衛20%股份,弘毅投資持股25%,中聯重科繼續持股20%。未來不管持股方案如何變化,最大一方股東的持股份額也不會超過25%,也就是說中聯環衛至少會有4家股東。
而談到為什么長沙合盛也會持股這家企業的問題時,有中聯重科人士向本報透露,主要是部分投資者希望有中聯重科的管理層介入,以便保證該公司接下來的發展。
有券商分析師指出,這家2003年起步的環衛機械企業,當時收入為3億元左右。而其2011年收入近30億元,按收入看,業績并不差。
中聯重科在解釋此次股權轉讓流標時表示:“因交易標的股權金額較大,且環衛機械業務具有一定復雜性,意向受讓方需要較長的時間對標的股權進行研判。”有工程機械行業分析師猜測,可能有潛在股東在商議,各自持股的比例究竟應是多少。
中聯重科一名管理層向記者證實,這家子公司的可能受讓方包括兩家公司——由中聯重科管理層持股的長沙合盛、中聯重科的股東弘毅投資。中聯重科也解釋,目前無人接盤的主要原因是,“意向受讓方需要較長的時間對標的股權進行研判。”
按交易所規定,中聯環衛的掛牌期將從4月20日延續到4月27日。如果27日仍未確定接盤者,那么該公司還將繼續掛牌。
中聯重科:為做大中聯環衛
中聯環衛目前生產清掃機械、洗掃機械、清洗機械、市政養護設備、除雪機械、垃圾收運設備、垃圾壓縮站成套設備等九大類近100個品種。
2012年3月23日,湖南省聯合產權交易所網站發布了一則消息:中聯重科持股100%的中聯環衛,將轉讓80%的股權,轉讓價為32億元。這表明該企業的整體作價將為40億元。
中聯重科證券代表郭滔向本報證實,中聯環衛的股權受讓,原定于4月20日結束,但因沒有人接盤,所以掛牌時間延續到4月27日,即繼續增加5個工作日。
記者還多方了解到,假設27日還沒有出現受讓方的話,那么將按照“每5個工作日延續一次”的做法來滾動,直至有人接手或中聯重科公司決定不再轉讓為止。
中聯重科前述管理層向本報表示,中聯環衛的大部分股權之所以要轉讓,主要是考慮到未來將這部分的資產做大。“中聯重科的定位是工程機械,雖然中聯環衛也有一定的盈利,但空間不會很大了。公司未來會借助環衛設備,向城市環衛等其他環保產業方向發展。”
廣發證券機械分析師邱世梁及前述中聯重科管理層指出,中聯環衛有優勢的是兩個產品——清掃車和垃圾車。
其中,清掃車的份額達國內60%,而垃圾車的市場份額則為20%。“兩個產品加起來的市場銷售額大約在150億元,因而從長遠看只發展環衛機械,是沒有太大空間的。而今后,公司的發展目標在于垃圾處理設備及垃圾運營等,還需要較大的資本投入。現在,中聯重科登陸了香港資本市場,而且在前不久也發了美債,再為中聯環衛募集大量資金不是太容易,所以將其獨立出來,或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帶來好處。”前述中聯重科管理層解釋。
MBO式利益輸送?
2009年到2011年,中聯環衛的營收分別為12.3億元、17.5億元和29.7億元,凈利潤則為1.86億元、2億元和3.63億元,2012年前兩月,這家企業的營收為1.99億元和2543萬元人民幣。2011年,中聯環衛占中聯重科股份公司凈利潤的比例為4.5%。
中聯重科將這家子公司對外轉讓股權,目的在于做大做強,無可厚非。但由于該公司的部分股權將轉讓給由中聯重科管理層持股的長沙合盛,以及中聯重科股東之一的弘毅投資,反而引起了不小的波瀾。
中聯重科的競爭對手——三一重工的某高層就曾在其微博中質疑,這其中或涉及利益輸送問題。
記者了解到,按方案,長沙合盛可能會持有中聯環衛20%股份,弘毅投資持股25%,中聯重科繼續持股20%。未來不管持股方案如何變化,最大一方股東的持股份額也不會超過25%,也就是說中聯環衛至少會有4家股東。
而談到為什么長沙合盛也會持股這家企業的問題時,有中聯重科人士向本報透露,主要是部分投資者希望有中聯重科的管理層介入,以便保證該公司接下來的發展。
有券商分析師指出,這家2003年起步的環衛機械企業,當時收入為3億元左右。而其2011年收入近30億元,按收入看,業績并不差。
中聯重科在解釋此次股權轉讓流標時表示:“因交易標的股權金額較大,且環衛機械業務具有一定復雜性,意向受讓方需要較長的時間對標的股權進行研判。”有工程機械行業分析師猜測,可能有潛在股東在商議,各自持股的比例究竟應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