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榮能集團是一個年輕的企業,創建于2001年,位于“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揚州。
揚州是一座有著24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地處長江與京杭大運河的交匯點,是我國“長三角”地區的沿江開放城市之一。揚州還是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生態示范城市。隨著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不斷深化,揚州的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建筑業得以持續快速發展,從而帶動了預拌混凝土、新型墻體材料及干混砂漿、墻體保溫材料等產品和行業的發展。正是在這樣的大好背景下,江蘇榮能集團應運而生,并緊緊抓住了發展機遇,成為了揚州建材業的“小巨人”企業。
目前,江蘇榮能集團是蘇中地區最大的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現有員工450人,中初級以上技術職稱80余人,擁有3個攪拌基地,5座攪拌站,年產能力為120萬立方米。同時,還擁有混凝土外加劑生產線兩條,具有先進工藝的新型墻體材料加氣混凝土生產基地及墻體保溫材料、干粉砂漿生產基地各一個。經過五年的發展,江蘇榮能集團已從專業從事商品混凝土生產和配送的企業,拓展成為與混凝土外加劑和新型墻體材料同步發展的中等規模企業。
江蘇榮能集團在發展過程中,著重抓好企質量建設、品牌建設、文化建設和人才建設,品牌建設與質量建設互為因果,文化建設和人才建設貫穿其中,四大建設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快速發展原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以質量建設為企業戰略,不斷增強企業拓展力
1、瞄準市場適時擴張,構建企業發展新藍圖
2003年,江蘇榮能集團對儀征市場進行深入調研,認為位于寧鎮揚三角中心地帶的儀征市將有大建設大發展的機遇,于是,集團于2004年在儀征建成投產混凝土攪拌站,當年投資當年受益;2004年底,揚州建筑市場混凝土需求量增大,集團看準時機,在揚州大橋運河邊建成一座三方站,為輻射江都市場和占領揚州東城城市副中心市場,搶先淘得一桶金。這樣,集團以揚州汊河站為中心,西部有儀征站,東部有大橋榮佳站,互為倚角,互為補充,這一戰略構劃已走上了優勢互補、良性循環的快車道。針對市場需求,集團還將有計劃、有步驟地在揚州周邊地區繼續增站擴建。
2、把握建材市場脈搏,及時調整投資方向
產業結構單一,容易造成資產風險。集團認為,要想在建材行業做大、做強、做優,必須優化產業結構,盤活資產,提升產業層次,增強市場競爭力。2004年,集團在儀征建成投產榮能集團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專業生產混凝土添加劑,以“復配”為主,增加產銷量,實現了當年投產當年收益。2005年,集團緊跟國家建設主管部門將新型墻體材料和建筑節能提升至強制要求的契機,搶占新型墻體材料市場,率先建成揚州第一家年產20萬立方米加氣混凝土砌塊的生產企業,目前企業產品已占領揚州80%的市場份額,同時泰州、鎮江市場銷售也在穩步提升,2006年,集團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又相繼籌建了內外墻保溫砂漿、聚苯系列保溫板,加氣砼及空心砌塊專用砂漿等項目,并已順利投產。這一投資方向的調整及其發展模式,得到了江蘇混凝土行業協會的重視與肯定。
3、堅持質量第一,不斷強化質量管理
在緊緊抓住市場機遇,加快企業發展的同時,集團始終堅持把質量放在第一的位置,狠抓質量建設。集團各公司將安全生產、成本控制、現場核算、銷售經營、環保管理等全部與質量建設掛鉤,以質量考核數據為依據,與考核工資掛鉤,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皆以質量考核數據為核心的思想,上下齊心,形成共識,同擰一條繩、同發一股力,不斷提升質量建設的層次。各公司嚴格每道生產工序的質量關,確保質量管理最優化。嚴把原材料關,嚴把實驗配比執行關,嚴格按配比操作,嚴把現場管理服務關,使得生產配送的各個環節環環相扣,整體運作速度和能力都以質量服務為前提,形成了最優化的質量管理制度。
二、以品牌建設為企業目標,不斷增強企業影響力
1、不斷完善組織機構,奠定品牌建設基礎
集團設立了銷售總監、行政總監、財務總監、生產總監、技術總監等職位。其中,銷售總監有多年的銷售及銀行的從業經驗,行政總監是專門從教育戰線引進的專門人才,生產總監是多年從事生產管理的專業人士,技術總監是多年從事砼技術配比和砼外加劑研究的專業人才,讓專業人士負責專業工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一個完善的、高效的“管理鏈”,為企業品牌建設奠定了基礎。
2、不斷開發新產品,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品牌
集團的混凝土外加劑生產,從“復配”擴增為“合成”,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增加銷售量,走出地區界限,跨市跨省甚至跨國銷售。集團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努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爭取2-3年內銷售超過億元。集團的粉煤灰蒸壓標準磚生產項目也已立項。該項目總投資6000萬元,占地100余畝,年產2億塊標磚。
3、積極做好企業宣傳,構筑品牌建設環境
集團借助市內大型活動,積極擴大企業知名度。2004年,集團借助揚州火車站落成剪彩的契機,與市委宣傳部聯合舉辦了“新能源混凝土———精益眼鏡”杯鐵路知識大獎賽;借助揚州
電視臺、《揚州日報》、《揚州晚報》和《揚州時報》等報刊雜志撰文或在報眼通欄處作醒目宣
傳,提高企業的認知度;與交通、路政、綠化等部門聯手,在各基地的重要路口樹立道路指示牌或
巨幅廣告,提升企業宣傳的廣泛度。
三、以文化建設為企業靈魂,不斷增強企業凝聚力
1、注重CI形象設計
對集團標識公開競標,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的產品標志申請國家商標總局注冊登記,為企業形象統一戰略,設計一系列的視覺、文化、制度, 增強市場競爭力。
2、把“誠信、創新”作為集團企業文化建設主線
集團編制了《新能源混凝土作業文件》,組織員工學習和執行,提高員工團隊素質。集團鼓勵員工學習,組織員工培訓。副總以上人員全額報銷學習費用,中層干部報銷70%的培訓費用,對員工免費培訓。集團重視黨的建設,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每年發展兩至三名黨員,組織先進黨支部的評比。集團積極創建市區級“文明單位”,對每位員工普及電腦教育,開展員工“宿舍衛生評比”等工作,全力拓展文化活動的效果,滲透企業文化的內涵。
3、提升企業文化的道德內涵
道德品質不僅是人格的重要內容,也是企業文化的重要構成,江蘇榮能集團把企業文化提高到對社會精神的回報高度。投資更多的廠,吸納更多人就業,并不斷提高工人工資待遇;制定干部員工的養老、失業、醫療等保險金的發放補貼標準;公司照章納稅,稅額過千萬;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筑路造橋,將財富用于各種公益事業中。在創業和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追求一種精神的完善,一種文化的創造。
四、以人才建設為企業根本,不斷增強企業競爭力
在“知本競爭”的今天,人才培訓需要的是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不斷超越。企業持久的競爭優勢,是具備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在混凝土行業,需要員工充實知識、富于創新和適應變化。通過溝通交流思想,增進團隊凝聚力;通過企業擁有寶貴經驗者之間的思想互相傳遞,培養團隊的知識共享文化;激活組織和團隊環境,鼓勵成員勇于進行創新和內部創業,給予創新活動有力的資源協助,成為企業長足發展的原動力;培訓員工樹立“變化”意識,每個人都要預見變化,追蹤變化,更要適應變化,并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自己,從而享受企業文化。我們對人才的培養分三步走。
1、營造學習氛圍,用共同愿景推動人才培訓
從員工一進入企業,就開始培訓,一是業務培訓,掌握混凝土知識、混凝土外加劑知識、加氣混凝土知識;二是思想教育,樹立團隊核心價值觀,如誠實、進取、公平,以及對工作的摯誠、尊重 個性、社會責任、為顧客創造最大價值等價值觀。通過培訓,增強員工的使命感、責任感,努力工 作,自覺學習。共同的愿景就是希望,是推動每個人前進的動力,我們通過《三年規劃、五年綱 要》制定發展規劃,展示集團發展方向,給予員工以動力和奮斗方向。
2、建立學習機制,有效落實人才培訓
企業建立了促進人才培訓的激勵機制、知識傳播機制、信息反饋機制等。激勵機制是通過表彰、升職、加薪,或給學習和工作表現良好的員工一定的獎賞,來激發員工學習的熱情;知識傳播機制是學習型企業的組織保障,如培訓、工作指導、文件、報告、會議、內部刊物、業余活動、聚會等都是學習傳播的途徑。信息反饋機制是通過有效地進行信息交流,如上下級之間的信息反饋,顧客與合作伙伴的信息反饋,促進相互交流與學習。
3、開展績效評估,增強人才培訓效果
通過對培訓方式、反應能力、知識運用、工作表現和組織績效來對學習效果進行評估,建立盡可能多的評估層次,綜合反映學習和人才培訓的效果。
面對機遇與挑戰,江蘇榮能集團將繼續以“求真務實創品牌,開拓創新求發展”的理念,全力做好“一爿墻”,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信譽度和影響力。同時進一步完善母子公司體系,繼續調整產業結構,實施跨行業、跨區域發展,努力開拓新領域,逐步形成資本經營,多元發展的新格局,力爭五年后成為國家級的知名集團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