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山東省實現生產總值(GDP)1846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27.6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10620.3億元,增長17.9%,其中工業增加值9562.9億元,增長18.6%;第三產業增加值5920.4億元,增長14.5%。三次產業比例為10.4:57.5:32.1。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增強,全年四個季度生產總值增幅差距在0.5個百分點以內。人均生產總值達20044元(按現價匯率折算為2447美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4.5%。
尤為突出的:電子信息技術、生物制藥、新材料三大高新技術領域和紡織、機械、食品、化工、冶金、建材六大行業工業增加值分別達到957.0億元和5693.3億元。
同時,建筑業生產增長較快,經濟效益明顯好轉。在全部三級及以上(新資質)建筑企業中,有施工任務的5508家,比上年增加131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490.8億元,增長26.5%;實現利稅151.5億元,增長24.8%。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850.6億元,增長29.3%;實現利稅42.4億元,增長26.9%。
山東省被列入124個限期禁止在城區現場攪拌混凝土的城市有5個:青島市、濟南市、泰安市、威海市、煙臺市。
山東作為中國資源大省,擁有著豐富的材料資源,在2005年,該省的散裝水泥產量全國首屈一指。而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山東省在建材版塊的優勢也逐漸凸現,據統計,該省擁有的混凝土機械廠商占全國總數的10%以上。其中尤以青島、濟南、濰坊、淄博等為主,方圓、建友、圓友、鴻達等機械廠將整個山東省牢牢盤踞。
而令人困惑的是,山東省的商品混凝土的增長勢頭遠遠不如江蘇、上海等省市,05年該省預拌混凝土總量只及江蘇的三分之一,這不得不令人困惑。而綜觀山東省商混發展較好的城市,濟南、青島、煙臺、淄博等基本上都有20家以上的拌站,而較落后地區德州等一些城市就只有1到2家拌站,發展如此的不平衡也令山東省商混的發展呈現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形勢。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在設備、資源等充足的情況下,山東的商混行業總是欠缺了什么。“控制發達地區攪拌站數量,推動落后地區預拌混凝土發展”,這無疑給山東省“商品混凝土十五規劃”亮出了紅燈。拌站分布的不平衡直接導致商混事業的險阻重重,有效控制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攪拌站的數量,營造誠信競爭的良好市場,相信山東的商混市場會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