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與黃石市政公用局正式簽訂“黃石市政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特許經營合同”。
據介紹,合同簽訂后,華新水泥將在黃石分公司自主投資建設一個污泥處置項目,項目一期投資2400萬元,設計日處置污泥能力為150噸,可滿足黃石市當前和未來5-10年的市政污泥處置需求。此前,華新水泥城市污泥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已在宜昌、武漢等城市推廣。
市政污泥處置產業化“藍海”
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副總裁王煥忠博士表示:“城市污泥處置產業既是一項體現企業社會責任感的產業,也是一個商機無限的藍海產業。”
據了解,市政污泥主要指污水處理后的附屬品,是一種由有機殘片、細菌菌體、無機顆粒、膠體等組成的極其復雜的非均值體;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生活習慣以及季節變化,其成分也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速,城市污水處理率逐年提高、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量劇增。
華新水泥的調查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城鎮污泥總產出量為3000萬噸,僅湖北省就有133萬噸。按每人每天產生污泥50克(現有通用統計口徑)計算,如城市人口為100萬,則每天會產生100噸污泥(含水率85%)。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污泥處置設施建設比較滯后。多數城市污泥填埋處理采取運往城市垃圾填埋場簡易填埋的方式。由于污泥沒有作穩定化處理,造成垃圾填埋場污染加重,嚴重影響了城市垃圾衛生填埋作業和城市垃圾填埋場使用年限等。
2007年,華新開始涉足城市污泥及城市垃圾處置等相關環保產業。當年,華新水泥對組織架構進行了一次重要戰略調整,增設環保事業管理部,與原來的核心業務水泥事業部,處于同樣重要的地位。
王煥忠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重視對市政污泥的無害化處理。未來10年可以說是我國城市污泥處置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看中其中的商機和華新自身的技術優勢,正是華新繼水泥產業之后,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的重要原因。
自主技術降低處置成本
王煥忠告訴記者:“盡管是以商業目的切入,但事實上,作為一個環保項目,城市污泥,包括城市垃圾處理的項目,目前都是半公益性質的。與高利潤行業相比,甚至是水泥產業,華新所涉足的環保產業的盈利性并不強。利潤大概只能維持在10%左右,而且還必須建立在以自主技術大幅度降低處置成本的基礎之上。”
近年來,華新公司在引進、消化、吸收歐洲成熟污泥處置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自主研發了一套污泥處置技術,即“利用華新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采用獨有的處理工藝,對市政污泥進行‘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置。和目前廣泛采用的填埋、堆肥等傳統處理方式相比,該技術具有處置過程中低成本、零排放、無二次污染的顯著優勢。
王煥忠介紹,對于污泥產出量較少的中小城鎮,考慮到設備投資、運輸成本等因素,采用污泥直接入窯的處置方式,可以在短期內以低投入實現污泥的安全、環保處置,且處置成本低廉。對于污泥產出量較大的城市,則主要采用在靠近大型污水處理廠附近建設污泥收集、干化設施。通過干化處理將污泥含水率從85%降低至60%,減容為原有的33%,這樣即節約了運輸成本,更可避免運輸過程的二次污染。同時,完成集中干化的污泥還可利用水泥窯低溫余熱烘干,將含水率降至10%以后入窯。如此處理1噸干污泥,可為水泥廠節省200公斤標煤。
經過兩年多的驗證,華新水泥的污泥處置技術,因為環境友好、處置費用經濟等優勢,已經在宜昌、武穴等地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2010年4月8日,國家環保部專程在宜昌召開了全國創模環保工作現場會,大力推廣華新新型干法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技術。2011年3月,華新水泥武穴公司年處置能力可達10萬噸的城市垃圾、污泥預處理工廠也已完工。同時,該公司投資1.5億元的污染土脫毒處置生產線也已開工建設。以上項目均獲得武穴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省內將再布局15座污泥處理廠
據了解,武漢市政府十分重視該技術的推廣應用。2010年年中,武漢市政府負責人主持召開了關于支持華新水泥在漢投資興建城市生活垃圾預處理和污泥處理項目專題會議,明確提出支持華新水泥在武漢建設1~2座日處理1000噸生活垃圾的預處理工廠和處置能力相當的污泥處置設施。
2011年2月14日,華新水泥股份公司與武漢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設基金管理辦公室達成了合作意向:武漢城市建設基金管理辦公室委托華新水泥負責獨資在武漢市建設和運營污泥處理廠,并初步選址在武漢龍王嘴污水處理廠旁,計劃投資3000萬元。
目前,該項目已經通過各方專家的環評,而且具備約束性的協議書已經進入相關部門會簽階段。龍王嘴污泥處理廠的建設工作,有望在年內正式啟動。
“未來幾年,華新計劃在省內再建成15個以上的市政污泥協同處置工廠,最終實現以水泥產業為主體,形成完整的資源再利用循環經濟產業鏈,成為湖北兩型社會建設的排頭兵的目標。”王煥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