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半年左右的時間里,隨著滬指從7月份開始展開的大幅反彈行情,海螺水泥A股股價從14.5元的底部一路走高,在12月14日創下了2008年以來股價新高31.03元,截至12月17日報收于29.64元,股價正好實現翻番;而港股安徽海螺水泥股份則從22.2港元的底部一路爬升,在10月4日創下37.9港元的年度高點之后一路盤整,其間最大漲幅達到70%。
在這期間,無論是內地賣方機構還是外資投行不斷推薦買入和增持海螺水泥,這一趨勢在10月份以來愈演愈烈,高盛在12月14日發布的最新報告中給予了買入海螺水泥“買入”評級,而在此前的3-8月間高華證券一直給予了海螺水泥港股“賣出”評級。
幾乎與此同步,海螺水泥的股東平安信托通過上交所競價系統和大宗交易不斷大幅減持,減持股份至少達26986.78萬股,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累計套現金額約56.278億元。
截至12月17日,不考慮11月4日之后二級市場拋售的籌碼,平安信托持有的海螺水泥股份最多剩下13778.87萬股,持股比例從原先的11.54%下降至3.9%。
兩相比照,在機構投資者三季度和四季度不斷加倉的背景之下,股東平安信托背后的委托人為何在5月26日限售股解禁之后拼命減持呢?
半年套現56億元
應當說,自2008年以來,股改和定向增發限售股股東通過大幅減持套現的案例并不鮮見,不過像平安信托這樣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內通過二級市場拋售和大宗交易轉讓的方式減持近2.7億股的案例并不多見,其套現約56億元現金更是列今年大小非套現之首。
今年10月11日,海螺水泥突然發布公告稱,接到公司股東平安信托通知,截至10月8日平安信托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累計減持公司17664.352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5%,同時公司提示成“平安信托不排除有繼續減持本公司股份的可能”。
根據海螺水泥與此同時披露的簡式權益變動書顯示,平安信托在今年6月、7月、8月、9月和10月(僅包括10月8日)分別減持14.2734萬股、6100.4387萬股、9115.3786萬股、2245.8264萬股和188.4349萬股。
記者從上交所披露的大宗交易數據查詢得知,在今年7-9月份中海螺水泥共發生110筆大宗交易,除卻9月7日一筆由中信證券(13.16,0.00,0.00%)總部賣出的131.59萬股之外,其他109筆交易累計成交股份總數為4861.74萬股的交易雙方均為平安證券深圳福華路營業部,因此可以大致判斷這部分大宗交易為平安信托減持所為,不過這4861.74萬股僅占平安信托第三季度減持總量的27.52%。
平安信托在其披露的簡式權益變動書中表示,其減持股份通過交易所的集中交易完成,由于期間海螺水泥并未披露平安信托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轉讓股份,這意味著平安信托持有的其他約1.267億股海螺水泥通過二級市場競價交易賣出。
通過對比平安信托在7-9月份減持股份數和大宗交易成交股份數,可以推算出平安信托在7月、8月和9月先后通過二級市場分別減持其持有的海螺水泥股份4546.59萬股、6264.07萬股和1657.66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1.29%、1.77%和0.47%。
然而根據證監會在2008年4月份發布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東預計未來一個月內公開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數量超過該公司股份總數1%,應當通過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轉讓所持股份;平安信托的減持沒有按照《指導意見》執行。
從整個減持節奏來看,雖然平安信托持有的海螺水泥股權在今年5月26日就度過了限售期可以上市流通,但平安信托并沒有急于減持,而是等到上市公司在6月21日完成了“10轉增10派3.5元”的分配方案執行后才正式啟動,僅此次一項就為平安信托帶來了7133.99萬元現金分紅。
在6月剩下的時間里,平安信托首先在16.878元附近嘗試減持了14.27萬股,套現約240萬元;而在接下來的7、8月份平安信托開始大幅減持海螺水泥的股份,兩個月合計減持約1.52億股。
這一減持高峰期間,平安信托選擇了二級市場減持和大宗交易相配合的方式,不過大部分籌碼通過二級市場拋出,大宗交易成交的數量在30%-40%之間。
根據平安信托公布的數據,從減持價格來看,7月份減持價格區間在15.04-20.14元之間,8月份減持價格區間在17-23.51元之間;不過記者發現大宗交易的成交價格一般處于價格區間下限附近,如7月份約70%的成交價為15.3元和16.2元,而8月份的全部大宗交易價格均在17.4-18.22元之間。
記者將平安信托在6-10月(截至10月8日)全部減持股份除去大宗交易成交部分在二級市場拋售的籌碼約為12671萬股,然后以當月成交均價推算得出平安信托在6-10月份通過二級市場套現金額約為24.81億元;再算上大宗交易減持套現的8.8億元,平安信托在今年6月-10月8日合計賣出17664.352萬股套現約33.61元,約合每股19元左右。
不過,平安信托的減持遠遠沒有結束。
11月6日,海螺水泥公告稱,截至11月4日平安信托已經累計減持了23521.9729萬股,這意味著從10月11日-11月4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平安信托再次減持5857.6209萬股,按照期間海螺水泥均價25.5元測算,平安信托通過減持套現約14.94億元;由于這一期間海螺水泥并未發生大宗交易,因此這部分籌碼全部通過二級市場賣出,這大約占據了海螺水泥總股本的1.66%。
從11月6日至今的1個多月中,海螺水泥沒有再次公告平安信托是否在繼續減持。
不過記者發現,在這40多天中海螺水泥再次出現了合計71筆大宗交易,其中11月份合計賣出2810.94萬股,套現6.135億元;12月份賣出653.87萬股,套現1.59億元。由于這些大宗交易的成交雙方依然是平安證券深圳福華路營業部,可以基本斷定為平安信托的減持行為。
當然,這僅是大宗交易的數據,在這1個多月的時間中平安信托是否通過二級市場再次減持外人不得而知,但根據此前其二級市場和大宗交易配合減持的做法不排除這一可能,而減持的規模則可能在5000萬股-1億股左右。
即便不將11月5日至今的二級市場可能存在的減持計算在內,平安信托在今年6月至今的半年時間內已經至少累計減持了26986.7829萬股,合計套現約56.278億元,約合每股20.8元;其次有剩余股份最多為13778.87萬股,以12月17日收盤價計算,這部分股份約合40億元。
減持背后的玄機
在過去的半年之中,海螺水泥通過二級市場和大宗交易累計減持了至少約2.7億股,但海螺水泥的股價卻從14.5元的底部一路爬升至30元附近;作為持有公司股份超過10%的股東,平安信托為何選擇不遺余力的減持呢?
資料顯示,平安信托此前合計持有的40765.6530萬股海螺水泥是在2009年2月份海螺水泥的另一名股東海螺創投手中通過仲裁的方式獲得。
事情追溯至2006年6月,海螺集團工會將其持有的包括荻港海螺49%股權、樅陽海螺49%股權、池州海螺49%股權和銅陵海螺31.86%股權委托給平安信托進行管理;半個月后,平安信托將這部分股權以30.30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海螺創投。
幾天之后,海螺水泥啟動定向增發,海螺創投以上述受讓的股權認購了海螺水泥新增股份2.88億股。
據了解,海螺創投受讓股權的38.3億元并沒有支付,而是和平安信托簽訂了一份補充協議,其中表示在海螺創投認購新增股份3年后的3個月內,海螺創投將這筆38.3億元的款項支付給平安信托,同時還向后者每年支付相對于股權轉讓款1%作為延期支付補償金。
然而,在上述協議和海螺水泥的定向增發完成1年半以后,平安信托卻以海螺創投拖欠兩年延期支付補償金7660萬元為由向蕪湖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要求收回2.88億股股份中的2.038億股,這一詭異的做法竟然最終變為現實;此后經過今年5月份的送股,平安信托持有的股份變為40765.6530萬股。
不過令人不解的是,雖然平安信托在2009年2月收回了股份,但其似乎并非這部分股份的真正擁有著。
在11月11日披露的簡式權益報告書中,平安信托卻表示,根據其和海螺集團工會簽訂的《海螺股權信托合同》和《海螺股權信托合同之補充協議》,平安信托僅僅是海螺股權信托的受托人,委托人正是海螺集團工會;其全部減持舉動也是“根據委托人集團工會的指令”完成。
那么昔日股權委托人的海螺創投和海螺集團工會又是何種關系呢?
資料顯示,海螺創投的股東為海螺集團員工,如海螺水泥董事長郭文叁持有3.206%,董事郭景彬持有1.496%的股權,監事王俊持有1.217%的股權;某種意義上來說,由于工會組織不能直接持有股份,因此海螺集團工會專門設立了海螺創投用來持有海螺水泥的股份。
如此看來,平安信托的減持行為其實是海螺集團管理層和員工持有股份實施減持的一個變通辦法。
其路徑可以還原為,首先海螺創投不需要掏出真金白銀先通過平安信托收購了荻港海螺等4公司的相關股份,然后海螺創投以這部分資產參與海螺水泥定向增發,而后出于避稅等各種因素又將全部股份中的70%重新交還給平安信托,在增發股份度過限售期后指令平安信托進行減持,海螺創投(或者是海螺集團工會)將減持獲得的資金中的27.11億元用于支付當初的股權受讓金。
不過,在這三年的時間中,海螺水泥的股價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初的增發價13.3元,而平安信托受托持有的4.08億股如今已經通過減持套現了約56億元,剩余股份的市值約為40億元,這意味著在歸還了27.11億元成本之后,海螺集團工會通過這一路徑賺取了60多億真金白銀。
這還不包括目前還在海螺創投名下的19114.22萬股,也就是當時平安信托通過仲裁收回部分股權剩余的30%;當然,可以想象的是,在平安信托如今已經減持套現的約56億元中,除了支付27.11億元之外,海螺創投如今持有股份的受讓資金約11億元也同樣一起支付。
如此來看,在最近半年中,無論是內地賣方機構國泰君安、華泰聯合、光大證券和申銀萬國,還是外資投行高盛、瑞銀、JP摩根不斷給出的“買入”評級則推動著海螺水泥的股價不斷爬升;不過海螺水泥的高管和員工們卻通過海螺集團工會指令平安信托通過二級市場和大宗交易大幅減持套現約56億元,他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這期間,無論是內地賣方機構還是外資投行不斷推薦買入和增持海螺水泥,這一趨勢在10月份以來愈演愈烈,高盛在12月14日發布的最新報告中給予了買入海螺水泥“買入”評級,而在此前的3-8月間高華證券一直給予了海螺水泥港股“賣出”評級。
幾乎與此同步,海螺水泥的股東平安信托通過上交所競價系統和大宗交易不斷大幅減持,減持股份至少達26986.78萬股,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累計套現金額約56.278億元。
截至12月17日,不考慮11月4日之后二級市場拋售的籌碼,平安信托持有的海螺水泥股份最多剩下13778.87萬股,持股比例從原先的11.54%下降至3.9%。
兩相比照,在機構投資者三季度和四季度不斷加倉的背景之下,股東平安信托背后的委托人為何在5月26日限售股解禁之后拼命減持呢?
半年套現56億元
應當說,自2008年以來,股改和定向增發限售股股東通過大幅減持套現的案例并不鮮見,不過像平安信托這樣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內通過二級市場拋售和大宗交易轉讓的方式減持近2.7億股的案例并不多見,其套現約56億元現金更是列今年大小非套現之首。
今年10月11日,海螺水泥突然發布公告稱,接到公司股東平安信托通知,截至10月8日平安信托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累計減持公司17664.352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5%,同時公司提示成“平安信托不排除有繼續減持本公司股份的可能”。
根據海螺水泥與此同時披露的簡式權益變動書顯示,平安信托在今年6月、7月、8月、9月和10月(僅包括10月8日)分別減持14.2734萬股、6100.4387萬股、9115.3786萬股、2245.8264萬股和188.4349萬股。
記者從上交所披露的大宗交易數據查詢得知,在今年7-9月份中海螺水泥共發生110筆大宗交易,除卻9月7日一筆由中信證券(13.16,0.00,0.00%)總部賣出的131.59萬股之外,其他109筆交易累計成交股份總數為4861.74萬股的交易雙方均為平安證券深圳福華路營業部,因此可以大致判斷這部分大宗交易為平安信托減持所為,不過這4861.74萬股僅占平安信托第三季度減持總量的27.52%。
平安信托在其披露的簡式權益變動書中表示,其減持股份通過交易所的集中交易完成,由于期間海螺水泥并未披露平安信托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轉讓股份,這意味著平安信托持有的其他約1.267億股海螺水泥通過二級市場競價交易賣出。
通過對比平安信托在7-9月份減持股份數和大宗交易成交股份數,可以推算出平安信托在7月、8月和9月先后通過二級市場分別減持其持有的海螺水泥股份4546.59萬股、6264.07萬股和1657.66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1.29%、1.77%和0.47%。
然而根據證監會在2008年4月份發布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東預計未來一個月內公開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數量超過該公司股份總數1%,應當通過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轉讓所持股份;平安信托的減持沒有按照《指導意見》執行。
從整個減持節奏來看,雖然平安信托持有的海螺水泥股權在今年5月26日就度過了限售期可以上市流通,但平安信托并沒有急于減持,而是等到上市公司在6月21日完成了“10轉增10派3.5元”的分配方案執行后才正式啟動,僅此次一項就為平安信托帶來了7133.99萬元現金分紅。
在6月剩下的時間里,平安信托首先在16.878元附近嘗試減持了14.27萬股,套現約240萬元;而在接下來的7、8月份平安信托開始大幅減持海螺水泥的股份,兩個月合計減持約1.52億股。
這一減持高峰期間,平安信托選擇了二級市場減持和大宗交易相配合的方式,不過大部分籌碼通過二級市場拋出,大宗交易成交的數量在30%-40%之間。
根據平安信托公布的數據,從減持價格來看,7月份減持價格區間在15.04-20.14元之間,8月份減持價格區間在17-23.51元之間;不過記者發現大宗交易的成交價格一般處于價格區間下限附近,如7月份約70%的成交價為15.3元和16.2元,而8月份的全部大宗交易價格均在17.4-18.22元之間。
記者將平安信托在6-10月(截至10月8日)全部減持股份除去大宗交易成交部分在二級市場拋售的籌碼約為12671萬股,然后以當月成交均價推算得出平安信托在6-10月份通過二級市場套現金額約為24.81億元;再算上大宗交易減持套現的8.8億元,平安信托在今年6月-10月8日合計賣出17664.352萬股套現約33.61元,約合每股19元左右。
不過,平安信托的減持遠遠沒有結束。
11月6日,海螺水泥公告稱,截至11月4日平安信托已經累計減持了23521.9729萬股,這意味著從10月11日-11月4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平安信托再次減持5857.6209萬股,按照期間海螺水泥均價25.5元測算,平安信托通過減持套現約14.94億元;由于這一期間海螺水泥并未發生大宗交易,因此這部分籌碼全部通過二級市場賣出,這大約占據了海螺水泥總股本的1.66%。
從11月6日至今的1個多月中,海螺水泥沒有再次公告平安信托是否在繼續減持。
不過記者發現,在這40多天中海螺水泥再次出現了合計71筆大宗交易,其中11月份合計賣出2810.94萬股,套現6.135億元;12月份賣出653.87萬股,套現1.59億元。由于這些大宗交易的成交雙方依然是平安證券深圳福華路營業部,可以基本斷定為平安信托的減持行為。
當然,這僅是大宗交易的數據,在這1個多月的時間中平安信托是否通過二級市場再次減持外人不得而知,但根據此前其二級市場和大宗交易配合減持的做法不排除這一可能,而減持的規模則可能在5000萬股-1億股左右。
即便不將11月5日至今的二級市場可能存在的減持計算在內,平安信托在今年6月至今的半年時間內已經至少累計減持了26986.7829萬股,合計套現約56.278億元,約合每股20.8元;其次有剩余股份最多為13778.87萬股,以12月17日收盤價計算,這部分股份約合40億元。
減持背后的玄機
在過去的半年之中,海螺水泥通過二級市場和大宗交易累計減持了至少約2.7億股,但海螺水泥的股價卻從14.5元的底部一路爬升至30元附近;作為持有公司股份超過10%的股東,平安信托為何選擇不遺余力的減持呢?
資料顯示,平安信托此前合計持有的40765.6530萬股海螺水泥是在2009年2月份海螺水泥的另一名股東海螺創投手中通過仲裁的方式獲得。
事情追溯至2006年6月,海螺集團工會將其持有的包括荻港海螺49%股權、樅陽海螺49%股權、池州海螺49%股權和銅陵海螺31.86%股權委托給平安信托進行管理;半個月后,平安信托將這部分股權以30.30億元的價格轉讓給海螺創投。
幾天之后,海螺水泥啟動定向增發,海螺創投以上述受讓的股權認購了海螺水泥新增股份2.88億股。
據了解,海螺創投受讓股權的38.3億元并沒有支付,而是和平安信托簽訂了一份補充協議,其中表示在海螺創投認購新增股份3年后的3個月內,海螺創投將這筆38.3億元的款項支付給平安信托,同時還向后者每年支付相對于股權轉讓款1%作為延期支付補償金。
然而,在上述協議和海螺水泥的定向增發完成1年半以后,平安信托卻以海螺創投拖欠兩年延期支付補償金7660萬元為由向蕪湖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要求收回2.88億股股份中的2.038億股,這一詭異的做法竟然最終變為現實;此后經過今年5月份的送股,平安信托持有的股份變為40765.6530萬股。
不過令人不解的是,雖然平安信托在2009年2月收回了股份,但其似乎并非這部分股份的真正擁有著。
在11月11日披露的簡式權益報告書中,平安信托卻表示,根據其和海螺集團工會簽訂的《海螺股權信托合同》和《海螺股權信托合同之補充協議》,平安信托僅僅是海螺股權信托的受托人,委托人正是海螺集團工會;其全部減持舉動也是“根據委托人集團工會的指令”完成。
那么昔日股權委托人的海螺創投和海螺集團工會又是何種關系呢?
資料顯示,海螺創投的股東為海螺集團員工,如海螺水泥董事長郭文叁持有3.206%,董事郭景彬持有1.496%的股權,監事王俊持有1.217%的股權;某種意義上來說,由于工會組織不能直接持有股份,因此海螺集團工會專門設立了海螺創投用來持有海螺水泥的股份。
如此看來,平安信托的減持行為其實是海螺集團管理層和員工持有股份實施減持的一個變通辦法。
其路徑可以還原為,首先海螺創投不需要掏出真金白銀先通過平安信托收購了荻港海螺等4公司的相關股份,然后海螺創投以這部分資產參與海螺水泥定向增發,而后出于避稅等各種因素又將全部股份中的70%重新交還給平安信托,在增發股份度過限售期后指令平安信托進行減持,海螺創投(或者是海螺集團工會)將減持獲得的資金中的27.11億元用于支付當初的股權受讓金。
不過,在這三年的時間中,海螺水泥的股價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初的增發價13.3元,而平安信托受托持有的4.08億股如今已經通過減持套現了約56億元,剩余股份的市值約為40億元,這意味著在歸還了27.11億元成本之后,海螺集團工會通過這一路徑賺取了60多億真金白銀。
這還不包括目前還在海螺創投名下的19114.22萬股,也就是當時平安信托通過仲裁收回部分股權剩余的30%;當然,可以想象的是,在平安信托如今已經減持套現的約56億元中,除了支付27.11億元之外,海螺創投如今持有股份的受讓資金約11億元也同樣一起支付。
如此來看,在最近半年中,無論是內地賣方機構國泰君安、華泰聯合、光大證券和申銀萬國,還是外資投行高盛、瑞銀、JP摩根不斷給出的“買入”評級則推動著海螺水泥的股價不斷爬升;不過海螺水泥的高管和員工們卻通過海螺集團工會指令平安信托通過二級市場和大宗交易大幅減持套現約56億元,他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