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集團是以建設工程機械、葡萄酒業和糧油加工三大產業為主導,酒店服務、交通運輸為輔助的大型企業集團。現轄方圓集團海陽建設機械有限公司、方圓集團海陽起重機械有限公司、方圓集團海陽交通機械有限公司、方圓集團海陽建材機械有限公司、中國重汽方圓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等26個法人子公司,其中在北京、沈陽、上海投資建立三個全資生產企業,擁有省級技術中心。集團占地面積180萬平方米,總資產15億元,擁有員工3600人。先后獲得“全國建設機械行業優秀質量管理企業”、“全國建設機械行業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中國機械行業100強企業”、“中國工程機械行業50強企業”、“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文明誠信百佳企業”等稱號,2006年1月通過質量、環境、安全三體系整合認證,2007年被評為“全國重合同守信用單位”。方圓產品連年被中國質協評為“用戶滿意產品”;五大系列的產品被評為“山東名牌產品”;HBT系列混凝土泵獲“國家免檢產品”;“方圓”商標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集團董事局主席高秀先后被授予“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優秀人大代表”、“全國機械行業優秀企業家”、“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現任煙臺市民營企業協會會長、山東省中小企業協會會長。今年以來,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比上年同期增長40%以上,保持著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目前,中國企業處于公平開放的國際化競爭中,這更要求企業以誠信為本,在創造經濟利益的同時,將企業倫理、企業責任作為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在組織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倫理監督機制,肩負起應盡的社會責任,共創人間凈土,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方圓集團發展壯大的經營歷程中,從戰略高度進行定位,將企業責任理念融入企業戰略目標和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始終把勇擔社會責任作為踐行“以人為本,科技興企,產業報國,奉獻社會”企業精神的具體體現,與社會各界攜手,共創和諧。
企業社會責任,對于許多企業家而言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概念。不少企業已經把社會責任納入其管理的體系中,從而成為現代化管理的一個嶄新的領域。但許多企業是把企業社會責任作為其打造嶄新企業形象來操作,而沒有把它作為企業發展的本質要求。企業是市場的產物,也是社會的產物。企業在為社會創造財富、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消耗、占有和支配著社會資源。方圓集團深刻認識到嚴格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生死攸關的核心點,并竭力將其化作每位員工的自覺行為。
履行經濟責任:交上出色的答卷
利潤的有效性、經濟性反映出企業的社會責任,即企業的盈利活動必然帶來優化資源配置的社會功能,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生產力提高。所以,判斷一個企業社會責任大小,貢獻多少,首先看其利潤多少,如果利潤多,說明其更加有效地利用了社會資源,如果這個企業不斷壯大,說明其承擔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
方圓集團始建于1970年,經過四十年的艱苦創業、終于發展成為今天行業的排頭兵企業。1993年5月26日,山東方圓集團公司正式成立。方圓人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贏來了嶄新的事業。企業也由此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集團成立以后,迅速膨脹規模,加大投入,相繼建成了海陽富蘭克建設機械有限公司、方圓交通機械廠、方圓建材廠等分廠,設立技術開發中心,加強與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的交流與合作,加大人才的引進力度。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又相繼開發出QTZ系列塔式起重機、JS系列混凝土攪拌機、PLD系列混凝土配料機、HZS系列混凝土攪拌站等新產品,企業的新產品研制開發得到了迅猛的發展。1995年,集團又在全國建機行業首家通過ISO9001、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
2006年以來,方圓集團確定了“內強素質提升競爭能力,外拓市場提高經濟效益”的工作方針。實施“企業體系改革、結構優化整合、管理全面創新”三大戰略,內強素質,外拓市場,穩健發展。當年完成銷售收入22億元,名列中國工程機械行業50強前列。自創業以來,為國家納稅逾10億元。正確的理念、嚴格的管理、嚴明的紀律、務實的態度、進取的精神造就了方圓集團名震四方、被覆九州的神話。
履行育人責任:搭建員工成長的平臺
企業要想獲得持久的發展,其追求的經濟目標中應該包含有倫理道德的要求,應該是經濟目標與倫理目標的統一。實踐證明,企業經濟目標和倫理目標相輔相成,只有同時并舉,企業才能真正興旺發達。
方圓集團長期深入地面向職工開展企業歷史教育,建立企業發展展室,編寫了企業發展史,定期開展“憶過去,看今朝”討論活動。集團投資100多萬元,在總公司辦公樓的對面樹起了三代偉人的巨幅照片和寫有“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特大燈箱牌,時刻激勵干部職工的發展斗志。集團提出“路遠,路險,我們只走了一點點”的發展理念,明確了企業發展的工作方針,勾畫出企業發展的藍圖,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企業發展的核心上來。此外,方圓集團還注重用企業發展的事實教育職工。集團堅持不搞“分凈吃光”,不斷加大投入,依靠內部資金積累,膨脹企業規模,造就規模優勢,企業實現利稅和職工收入均以20%的速度遞增。
隨著時代的發展,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成為企業生存的基礎、發展的動力、成功的核心,通過創建學習型企業,形成一種示范、引導的氛圍,全體職工可以做到修正自己的目標,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開拓,為一致的目標奮斗。由這一認識出發,方圓集團從領導做起,黨政工齊抓共管,形成了完善、嚴密、協調、互動的組織體系,集團相繼成立了人力資源部、職工教育培訓部、文化部、宣傳部等專職部門,既有統一的領導,又有具體的負責部門,做到有領導、有計劃、有組織。經常對員工進行“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制勝的法寶”等教育,大大增強了集團員工的主人翁責任感、使命感,充分調動起每位員工提升自身素質、參與企業管理、投身企業發展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方圓集團始終堅持“德才兼備”作為選擇人才的標準,突出選拔“6種人”:素質過硬、業務水平高的人;品質優良、駕馭能力強的人;思想開放、勇于創新的人;敢講真話、會干實事的人;善于與人合作、團隊精神強的人;有責任心、事業心、愿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人。在集團內部營造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爭相學習、爭當人才的良好氛圍。為了選拔企業所需的知識型員工,方圓集團堅持多“管”齊下,提升集團員工的綜合素質。
招賢納士,壯大隊伍。集團堅持每年到各地人才市場招收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集中展示集團形象,讓科技人才、技術項目直接與企業“接觸”,強化“磁場”的引力作用,達到“聚才”目的,不斷充實壯大知識型員工隊伍。目前,集團從全國各地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才350人,通過聘用、借調、兼職等形式引進國內外高科技人才378人次,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匯聚方圓。
聘用專家,強化引導。集團為開發高新技術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和提高管理水平,先后聘用了80余名專家、教授,并聘請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山東大學的16名專家、教授與集團部分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方圓集團專家委員會,作為集團技術創新的決策機構,并成為培養人才的“帶頭人”、傳授知識的“領航者”,引導職工著眼高新技術領域,登攀知識高峰。
賽馬選賢,內部競爭。每年年末,集團都組織公開考評,管理干部、生產工人競爭上崗,末位淘汰,在“競爭”中選賢才,用“賽馬”定良馬,依據所選人才的才能與特長,將其安排在最能充分施展才華的崗位。最近幾年里,集團高中級管理干部中,每年都有20%以上的崗位調整;一線工人中,每年都有10%以上的人員流動,從而使集團員工隊伍始終保持“一池活水”,營造出“爭、趕、比、超”的良好局面,在集團上下形成以有知識為榮、以人才為榮的強烈輿論氛圍。
履行環境責任:打上節能環保的烙印
方圓集團充分認識到,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是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的通行證;實行綠色制造,是制造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為此,定制度,立規范,確定員工的日常行為準則。
方圓集團確定了“營造綠色工廠,鑄造國際品質,提升員工素質,推進持續發展”的目標要求,帶頭遵守國家、行業和地方有關環保、節能降耗方面的法律、法規、標準和要求,以此影響集團職工的自身行為,全體員工共同參與承擔責任和義務,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企業形象,營造出良好氛圍。結合企業特點編制了《企業管理制度匯編》、《員工行為準則》和《環境手冊》、《環境程序文件》,并建立了《清潔生產實施控制程序》、《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控制程序》、《能源和原輔材料使用管理控制程序》等一系列支持性管理控制文件,對節能降耗、防治污染、清潔生產都作了詳盡規定,并形成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的統一管理,達到有效監控,歸口管理,層層落實。為將清潔生產的理念鐫刻在每位職工的頭腦深處,貫穿于生產的每一環節,集團制定了系列生產行為規范。主要內容有:清潔生產:興廠之舉,強業之路,只有清潔生產,才能清潔產品;清潔生產行為規范:清潔素養、儀容整潔,清潔設備、精心維護,清潔作業、物流有序,清潔工藝、嚴守紀律,清潔現場、優化環境。
圍繞著節能降耗、增加效益,方圓集團通過建立健全強有力的管理措施,并結合企業特點、企業發展的進程不斷創新,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的每一個環節都打上“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的烙印。在全方位推進清潔生產過程中,方圓集團圍繞清潔生產核心:節能、降耗、減污、增效,堅持從優化產品設計開始,加大原材料投入到產品生產全過程的有效控制,努力實現產品的清潔化、工藝的清潔化、設備的清潔化、環境的清潔化,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降低原材料消耗,合理利用能源,減少廢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循環利用資源,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集團對各生產單位原材料、零配件供應實行配料制,嚴格按照每種產品的生產批量定額定位按需供應,生產過程中造成浪費和人為損壞的,費用由生產單位自負。勞保用品、焊條、焊絲、手用工具等推行“以舊換新”的領用制度,未達到相關報廢標準的不予更換,人為因素造成損壞的,由操作者按價賠償。為加強對原材料的監控,集團成立了專門的原材料下料分廠,原材料全部集中統一下料,各生產分廠所需原材料統一口徑領用,提高了原材料的綜合利用率。連續幾年,集團原材料綜合利用率均在94%以上,遠遠高于行業水平。集團設立了專業生產分廠—鑄造有限公司,生產環節中產生的下腳料、鐵屑、廢料等全部經由回收科轉入鑄造有限公司重新利用。通過以上措施,集團每年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率均在90%以上,節約各類支出500萬元以上。
為節省能源消耗,集團制定了《能源使用管理制度》,各生產分廠均推行了白天、夜晚“兩班倒”工作日制度,夜晚工作為避開用電高峰期,一律在夜晚10點鐘以后投入工作,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按可比價格計算,每年可節約電費支出60余萬元。自1994年始,集團成立了內部銀行,推行內部經濟管理市場化,完善資金結算程序和定額控制。集團各單位的水、電、紙等各項非生產性開支一律按業務量推行定額包干,超過定額部分自負。集團還把職工收益分配與單位效益、成本項目控制緊密掛鉤,單位各種費用支出與個人收入息息相關。設立技術革新基金,大力提倡技術革新、技術改造、內部挖潛及合理化建議活動,通過多措并舉,營造出“人人關心成本,人人重視成本,人人努力降低成本”的良好氛圍,杜絕了人為浪費現象,節約之風大興于方圓。
履行社會責任:為促進和諧竭盡全力
國家進步、社會繁榮和企業效益是內在統一的,企業天然負有服務國家和社會的重任,而國家的認可和社會的贊許為企業發展營造出無限的發展空間。方圓集團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共建活動,培養職工的奉獻精神,真誠回報社會,建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把良好的企業風貌展現給世人,把方圓精神延伸到社會。
軍民共建。集團與駐軍部隊建立了長年共建關系,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共建活動。每年的八一、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集團領導都親自到部隊慰問、送去文藝節目。集團成立了10多個擁軍小組,定期走入軍營,為部隊服務。
村企共建。方圓集團的職工大部分家在農村,企業把搞好村企共建作為加強職工全過程教育管理的重要一環。集團與每一名職工所在的村都建立了共建關系,引導職工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集團及職工先后為村鎮公路建設、鄉鎮經濟發展捐資達600余萬元。
校企共建。集團把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作為企業的一件大事。教育引導職工尊師重教、關心教育事業。集團先后與市區6家中小學校建立了長期的共建關系,每年都為這些學校的建設提供資金等方面的支持,改善辦學條件。集團投資600多萬元,建起了海陽市第一所雙語學校。集團全體職工還為海陽市“希望工程”捐款達35萬元。企業連年被煙臺市委、市政府授予了“尊師重教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企業效忠國家,奉獻社會,誠信待客的實際行為感染、教育了職工,并漸漸變成了他們的行為準則,集團職工每年自發幫助“希望工程”、殘疾人事業、孤寡老人的捐助均在30萬元以上。1998年,我國部分地區發生特大洪澇災害,集團干部職工自發組織了兩次捐款捐物活動,共捐款13萬余元。
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災害后,方圓集團時刻關注四川災區的抗震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表現出極大地關注和熱情。面向集團全體干部職工發出《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的倡議書》,號召廣大干部職工踴躍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2008年5月26日,是方圓集團成立十五周年、建廠三十八周年紀念日,為表彰為方圓集團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方圓集團召開了“方圓集團功勛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暨方圓集團功勛表彰大會”,再次用行動證明了集團先進職工的優良品質和高尚境界。方圓集團全體員工累計向災區捐款50余萬元。今年,我國青海玉樹發生特大地震災害,集團全體員工踴躍捐款,僅僅一天時間,捐款20萬元,表達對災區人民的一片愛心,彰顯了方圓集團干部職工優良的品質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受到社會各界的尊重和好評。
確定宏偉目標:實現永續發展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眾多企業已經從追求做大做強階段逐步發展到追求做久階段,開始追求“基業常青”、“永續經營”和“可持續發展”。企業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可能孤立存在和發展。企業“永續經營”的過程也是企業從自身能力出發持續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
方圓集團自2005年以來,加大投入,膨脹規模,跨行業發展,跨領域經營,增強造血功能,凝聚發展優勢,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是一期投資1000萬元,與韓國大韓工業株式會社合資建成煙臺大韓飼料有限公司,生產、銷售各種飼料,成為當地經濟建設進程中新的亮點;二是投資8000萬元,建設煙臺金鼎葡萄酒業有限公司,年可生產優質干紅葡萄酒1萬噸,配套建設萬畝葡萄園基地,帶動一大批農戶走向富裕、奔向小康;三是投資1億元,建成煙臺大韓美味香植物油有限公司,做到高標準規劃、高效率建設、高質量生產、高品質拓展市場、高效益回報社會。這三大工程,作為農業產業化項目,均為國家鼓勵發展的綠色項目,并形成原輔材料的閉環清潔循環利用,對于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造福廣大農戶富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從而開創了方圓集團多產業發展、多行業競爭、多領域突破、多層次跨越的新局面。
方圓集團以建設創新型、多元化、國際化企業集團為方向,以打造“百年方圓”為規劃方向,將進一步加大措施,加大投入,提升品質,誠信經營,推動方圓集團又好又快地向前發展,為造福子孫后代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目前,中國企業處于公平開放的國際化競爭中,這更要求企業以誠信為本,在創造經濟利益的同時,將企業倫理、企業責任作為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在組織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倫理監督機制,肩負起應盡的社會責任,共創人間凈土,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方圓集團發展壯大的經營歷程中,從戰略高度進行定位,將企業責任理念融入企業戰略目標和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始終把勇擔社會責任作為踐行“以人為本,科技興企,產業報國,奉獻社會”企業精神的具體體現,與社會各界攜手,共創和諧。
企業社會責任,對于許多企業家而言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概念。不少企業已經把社會責任納入其管理的體系中,從而成為現代化管理的一個嶄新的領域。但許多企業是把企業社會責任作為其打造嶄新企業形象來操作,而沒有把它作為企業發展的本質要求。企業是市場的產物,也是社會的產物。企業在為社會創造財富、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消耗、占有和支配著社會資源。方圓集團深刻認識到嚴格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生死攸關的核心點,并竭力將其化作每位員工的自覺行為。
履行經濟責任:交上出色的答卷
利潤的有效性、經濟性反映出企業的社會責任,即企業的盈利活動必然帶來優化資源配置的社會功能,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生產力提高。所以,判斷一個企業社會責任大小,貢獻多少,首先看其利潤多少,如果利潤多,說明其更加有效地利用了社會資源,如果這個企業不斷壯大,說明其承擔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
方圓集團始建于1970年,經過四十年的艱苦創業、終于發展成為今天行業的排頭兵企業。1993年5月26日,山東方圓集團公司正式成立。方圓人用自己的智慧與汗水,贏來了嶄新的事業。企業也由此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集團成立以后,迅速膨脹規模,加大投入,相繼建成了海陽富蘭克建設機械有限公司、方圓交通機械廠、方圓建材廠等分廠,設立技術開發中心,加強與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的交流與合作,加大人才的引進力度。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又相繼開發出QTZ系列塔式起重機、JS系列混凝土攪拌機、PLD系列混凝土配料機、HZS系列混凝土攪拌站等新產品,企業的新產品研制開發得到了迅猛的發展。1995年,集團又在全國建機行業首家通過ISO9001、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
2006年以來,方圓集團確定了“內強素質提升競爭能力,外拓市場提高經濟效益”的工作方針。實施“企業體系改革、結構優化整合、管理全面創新”三大戰略,內強素質,外拓市場,穩健發展。當年完成銷售收入22億元,名列中國工程機械行業50強前列。自創業以來,為國家納稅逾10億元。正確的理念、嚴格的管理、嚴明的紀律、務實的態度、進取的精神造就了方圓集團名震四方、被覆九州的神話。
履行育人責任:搭建員工成長的平臺
企業要想獲得持久的發展,其追求的經濟目標中應該包含有倫理道德的要求,應該是經濟目標與倫理目標的統一。實踐證明,企業經濟目標和倫理目標相輔相成,只有同時并舉,企業才能真正興旺發達。
方圓集團長期深入地面向職工開展企業歷史教育,建立企業發展展室,編寫了企業發展史,定期開展“憶過去,看今朝”討論活動。集團投資100多萬元,在總公司辦公樓的對面樹起了三代偉人的巨幅照片和寫有“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特大燈箱牌,時刻激勵干部職工的發展斗志。集團提出“路遠,路險,我們只走了一點點”的發展理念,明確了企業發展的工作方針,勾畫出企業發展的藍圖,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企業發展的核心上來。此外,方圓集團還注重用企業發展的事實教育職工。集團堅持不搞“分凈吃光”,不斷加大投入,依靠內部資金積累,膨脹企業規模,造就規模優勢,企業實現利稅和職工收入均以20%的速度遞增。
隨著時代的發展,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成為企業生存的基礎、發展的動力、成功的核心,通過創建學習型企業,形成一種示范、引導的氛圍,全體職工可以做到修正自己的目標,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開拓,為一致的目標奮斗。由這一認識出發,方圓集團從領導做起,黨政工齊抓共管,形成了完善、嚴密、協調、互動的組織體系,集團相繼成立了人力資源部、職工教育培訓部、文化部、宣傳部等專職部門,既有統一的領導,又有具體的負責部門,做到有領導、有計劃、有組織。經常對員工進行“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制勝的法寶”等教育,大大增強了集團員工的主人翁責任感、使命感,充分調動起每位員工提升自身素質、參與企業管理、投身企業發展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方圓集團始終堅持“德才兼備”作為選擇人才的標準,突出選拔“6種人”:素質過硬、業務水平高的人;品質優良、駕馭能力強的人;思想開放、勇于創新的人;敢講真話、會干實事的人;善于與人合作、團隊精神強的人;有責任心、事業心、愿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人。在集團內部營造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爭相學習、爭當人才的良好氛圍。為了選拔企業所需的知識型員工,方圓集團堅持多“管”齊下,提升集團員工的綜合素質。
招賢納士,壯大隊伍。集團堅持每年到各地人才市場招收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集中展示集團形象,讓科技人才、技術項目直接與企業“接觸”,強化“磁場”的引力作用,達到“聚才”目的,不斷充實壯大知識型員工隊伍。目前,集團從全國各地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才350人,通過聘用、借調、兼職等形式引進國內外高科技人才378人次,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匯聚方圓。
聘用專家,強化引導。集團為開發高新技術產品,開拓國內外市場和提高管理水平,先后聘用了80余名專家、教授,并聘請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山東大學的16名專家、教授與集團部分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方圓集團專家委員會,作為集團技術創新的決策機構,并成為培養人才的“帶頭人”、傳授知識的“領航者”,引導職工著眼高新技術領域,登攀知識高峰。
賽馬選賢,內部競爭。每年年末,集團都組織公開考評,管理干部、生產工人競爭上崗,末位淘汰,在“競爭”中選賢才,用“賽馬”定良馬,依據所選人才的才能與特長,將其安排在最能充分施展才華的崗位。最近幾年里,集團高中級管理干部中,每年都有20%以上的崗位調整;一線工人中,每年都有10%以上的人員流動,從而使集團員工隊伍始終保持“一池活水”,營造出“爭、趕、比、超”的良好局面,在集團上下形成以有知識為榮、以人才為榮的強烈輿論氛圍。
履行環境責任:打上節能環保的烙印
方圓集團充分認識到,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是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的通行證;實行綠色制造,是制造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為此,定制度,立規范,確定員工的日常行為準則。
方圓集團確定了“營造綠色工廠,鑄造國際品質,提升員工素質,推進持續發展”的目標要求,帶頭遵守國家、行業和地方有關環保、節能降耗方面的法律、法規、標準和要求,以此影響集團職工的自身行為,全體員工共同參與承擔責任和義務,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企業形象,營造出良好氛圍。結合企業特點編制了《企業管理制度匯編》、《員工行為準則》和《環境手冊》、《環境程序文件》,并建立了《清潔生產實施控制程序》、《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控制程序》、《能源和原輔材料使用管理控制程序》等一系列支持性管理控制文件,對節能降耗、防治污染、清潔生產都作了詳盡規定,并形成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的統一管理,達到有效監控,歸口管理,層層落實。為將清潔生產的理念鐫刻在每位職工的頭腦深處,貫穿于生產的每一環節,集團制定了系列生產行為規范。主要內容有:清潔生產:興廠之舉,強業之路,只有清潔生產,才能清潔產品;清潔生產行為規范:清潔素養、儀容整潔,清潔設備、精心維護,清潔作業、物流有序,清潔工藝、嚴守紀律,清潔現場、優化環境。
圍繞著節能降耗、增加效益,方圓集團通過建立健全強有力的管理措施,并結合企業特點、企業發展的進程不斷創新,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的每一個環節都打上“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的烙印。在全方位推進清潔生產過程中,方圓集團圍繞清潔生產核心:節能、降耗、減污、增效,堅持從優化產品設計開始,加大原材料投入到產品生產全過程的有效控制,努力實現產品的清潔化、工藝的清潔化、設備的清潔化、環境的清潔化,并以此為契機,進一步降低原材料消耗,合理利用能源,減少廢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循環利用資源,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集團對各生產單位原材料、零配件供應實行配料制,嚴格按照每種產品的生產批量定額定位按需供應,生產過程中造成浪費和人為損壞的,費用由生產單位自負。勞保用品、焊條、焊絲、手用工具等推行“以舊換新”的領用制度,未達到相關報廢標準的不予更換,人為因素造成損壞的,由操作者按價賠償。為加強對原材料的監控,集團成立了專門的原材料下料分廠,原材料全部集中統一下料,各生產分廠所需原材料統一口徑領用,提高了原材料的綜合利用率。連續幾年,集團原材料綜合利用率均在94%以上,遠遠高于行業水平。集團設立了專業生產分廠—鑄造有限公司,生產環節中產生的下腳料、鐵屑、廢料等全部經由回收科轉入鑄造有限公司重新利用。通過以上措施,集團每年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率均在90%以上,節約各類支出500萬元以上。
為節省能源消耗,集團制定了《能源使用管理制度》,各生產分廠均推行了白天、夜晚“兩班倒”工作日制度,夜晚工作為避開用電高峰期,一律在夜晚10點鐘以后投入工作,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按可比價格計算,每年可節約電費支出60余萬元。自1994年始,集團成立了內部銀行,推行內部經濟管理市場化,完善資金結算程序和定額控制。集團各單位的水、電、紙等各項非生產性開支一律按業務量推行定額包干,超過定額部分自負。集團還把職工收益分配與單位效益、成本項目控制緊密掛鉤,單位各種費用支出與個人收入息息相關。設立技術革新基金,大力提倡技術革新、技術改造、內部挖潛及合理化建議活動,通過多措并舉,營造出“人人關心成本,人人重視成本,人人努力降低成本”的良好氛圍,杜絕了人為浪費現象,節約之風大興于方圓。
履行社會責任:為促進和諧竭盡全力
國家進步、社會繁榮和企業效益是內在統一的,企業天然負有服務國家和社會的重任,而國家的認可和社會的贊許為企業發展營造出無限的發展空間。方圓集團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共建活動,培養職工的奉獻精神,真誠回報社會,建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把良好的企業風貌展現給世人,把方圓精神延伸到社會。
軍民共建。集團與駐軍部隊建立了長年共建關系,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共建活動。每年的八一、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集團領導都親自到部隊慰問、送去文藝節目。集團成立了10多個擁軍小組,定期走入軍營,為部隊服務。
村企共建。方圓集團的職工大部分家在農村,企業把搞好村企共建作為加強職工全過程教育管理的重要一環。集團與每一名職工所在的村都建立了共建關系,引導職工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集團及職工先后為村鎮公路建設、鄉鎮經濟發展捐資達600余萬元。
校企共建。集團把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作為企業的一件大事。教育引導職工尊師重教、關心教育事業。集團先后與市區6家中小學校建立了長期的共建關系,每年都為這些學校的建設提供資金等方面的支持,改善辦學條件。集團投資600多萬元,建起了海陽市第一所雙語學校。集團全體職工還為海陽市“希望工程”捐款達35萬元。企業連年被煙臺市委、市政府授予了“尊師重教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企業效忠國家,奉獻社會,誠信待客的實際行為感染、教育了職工,并漸漸變成了他們的行為準則,集團職工每年自發幫助“希望工程”、殘疾人事業、孤寡老人的捐助均在30萬元以上。1998年,我國部分地區發生特大洪澇災害,集團干部職工自發組織了兩次捐款捐物活動,共捐款13萬余元。
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災害后,方圓集團時刻關注四川災區的抗震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表現出極大地關注和熱情。面向集團全體干部職工發出《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的倡議書》,號召廣大干部職工踴躍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2008年5月26日,是方圓集團成立十五周年、建廠三十八周年紀念日,為表彰為方圓集團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方圓集團召開了“方圓集團功勛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暨方圓集團功勛表彰大會”,再次用行動證明了集團先進職工的優良品質和高尚境界。方圓集團全體員工累計向災區捐款50余萬元。今年,我國青海玉樹發生特大地震災害,集團全體員工踴躍捐款,僅僅一天時間,捐款20萬元,表達對災區人民的一片愛心,彰顯了方圓集團干部職工優良的品質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受到社會各界的尊重和好評。
確定宏偉目標:實現永續發展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眾多企業已經從追求做大做強階段逐步發展到追求做久階段,開始追求“基業常青”、“永續經營”和“可持續發展”。企業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可能孤立存在和發展。企業“永續經營”的過程也是企業從自身能力出發持續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
方圓集團自2005年以來,加大投入,膨脹規模,跨行業發展,跨領域經營,增強造血功能,凝聚發展優勢,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是一期投資1000萬元,與韓國大韓工業株式會社合資建成煙臺大韓飼料有限公司,生產、銷售各種飼料,成為當地經濟建設進程中新的亮點;二是投資8000萬元,建設煙臺金鼎葡萄酒業有限公司,年可生產優質干紅葡萄酒1萬噸,配套建設萬畝葡萄園基地,帶動一大批農戶走向富裕、奔向小康;三是投資1億元,建成煙臺大韓美味香植物油有限公司,做到高標準規劃、高效率建設、高質量生產、高品質拓展市場、高效益回報社會。這三大工程,作為農業產業化項目,均為國家鼓勵發展的綠色項目,并形成原輔材料的閉環清潔循環利用,對于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造福廣大農戶富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從而開創了方圓集團多產業發展、多行業競爭、多領域突破、多層次跨越的新局面。
方圓集團以建設創新型、多元化、國際化企業集團為方向,以打造“百年方圓”為規劃方向,將進一步加大措施,加大投入,提升品質,誠信經營,推動方圓集團又好又快地向前發展,為造福子孫后代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